摘?要: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際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和關鍵。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構(gòu)建和諧的教學方式、塑造和諧的開放課堂、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與尊重、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是構(gòu)建小學語文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和諧;平等;合作;感悟
可以說,和諧是美的最高品級。它是由諸多元素協(xié)調(diào)、均衡、有序地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教師、教材、學生,作為語文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個藝術性的審美過程。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合理地協(xié)調(diào)好“教”與“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教學過程更加和諧,那么,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將得到大大提升。只有把“教”與“學”兩方面的情況都吃透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達到教與學的相互協(xié)調(diào)。
一、 平等——師生和諧
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學會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里,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因此,現(xiàn)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gòu)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讓師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huán)境里一起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二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探討課上,教師出示了一幅太陽的圖片,讓學生說太陽像什么?同學們有的說像大火球,有的說像燃燒的火焰……一位學生高高舉起了手:“太陽像荷包蛋!”臺下一陣哄笑,那位學生似乎意識到了什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的確,按照常理,這樣的比喻好像不太合適。但執(zhí)教的老師沒有武斷地批評他,而是走過去摸了一下他的頭說:“你說的也很對!”在隨后的課堂中,學生們的精彩表現(xiàn)讓在座的老師贊嘆不已。這就是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對世界的認識,有時老師并不需要多說些什么,你只需要給一個贊許的目光,或是點一下頭。當我們幫他們沖破思維定勢,拓寬思維空間后,他們就會紛紛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不凡的見識!
二、 合作——生生和諧
學生之間的合作,需要同學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學生將來融入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合作中去,在合作中汲取別人的優(yōu)點,改善自身的缺點,不斷地提升自我,而且合作學習也讓班集體這個小團隊更加團結(jié),學生可以在班集體中體會到更多的溫暖。
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一冊)是一篇精讀課文。課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開展了一個關于是“慈母”重要還是“嚴父”重要的辯論賽。我們先根據(jù)學生的觀點分成組,再根據(jù)組內(nèi)同學的特點,選出辯手。在辯論中要求答題過程中小組分工明確,合作愉快,按照第一發(fā)言人回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補充的規(guī)則,突出了團隊合作精神。準備時,學生們讀課文、看資料的時候,合理分工,誰負責聽、誰負責記錄、誰負責說,有條不紊。在辯論過程中,小辯手們積極踴躍,臺下未能參加辯論的同學則認真聽講并給予辯手積極的鼓勵。在辯論賽舉行過程中,不要針對某位學生進行評價,只對最終團體成績做適宜的評價,讓他們知道,辯論賽是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合作,并不是個體之間的爭論,更不存在個體的失敗者,這樣,提升學生之間的集體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體會合作的力量,深入學習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間的團隊意識。
三、 感悟——生本和諧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信息,有的側(cè)重于對中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有的側(cè)重于對歷史的再現(xiàn)和對偉人的緬懷;有的側(cè)重于對現(xiàn)代新風尚、新科技的張揚與傳播;有的側(cè)重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假、美丑、善惡的洞察與評判。然而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告訴,而是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靠潛移默化,靠感悟。
例如,在講授《桂林山水》這一堂課的時候,我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繪畫的方式讓學生與課文直接對話,用畫筆將自己學習桂林山水之后各自體會到的山的“奇、秀、險”、水的“靜、清、綠”畫在紙上。這種新穎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更大的興趣,紛紛用畫筆畫出自己腦中的桂林山水。經(jīng)過二三十分鐘后,學生們陸續(xù)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然后六人一組,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大家進行小組間的交流與欣賞,然后選擇組內(nèi)最出色的幾幅畫讓全班學生欣賞,并讓作者進行講解。學生的作品雖然不完美,繪畫技巧也不高,但是完全將桂林山的奇特、秀麗、險峻;水的平靜、清可見底、綠如翡翠的特點充分顯現(xiàn)出來。學生們在講解自己畫作的時候,就像一位位小老師,在講解自己畫作的同時,將課文中特色的描述一并講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深入地學習了課文知識。通過這樣一節(jié)別出心裁的課程,讓學生從讀文理解,到作畫悟情,再到析畫賞美,學生運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感悟課文的內(nèi)涵和意境,縮短了與作者的心靈距離,從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語文教學就應該在師生平等、生生和諧環(huán)境下,讓學生自由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讓學生在和諧、寬松、自主的課堂里遨游,欣賞語文的美。讓我們一起奏響高效語文課堂和諧的旋律。
參考文獻:
[1]劉星芳,劉麗華,劉順娥.讓新課堂沐浴在人文的陽光下[J].快樂閱讀,2013(1).
[2]蔣茂霞.讓小學語文新課堂沐浴在人文的陽光下[J].好家長,2017(12).
作者簡介:
藍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安陽鎮(zhèn)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