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禮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根據(jù)初中生知識教育水平所設計的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科,也是最能同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接軌的學科,初中信息課堂中所開展的合作學習,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學習分享能力,讓學生在相互交流溝通之中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和累積,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本文主要分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所遇到的難題,并進一步探究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方案,以期能為現(xiàn)代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合作學習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初中 信息技術課堂 合作學習 有效性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是老師通過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基礎之后,根據(jù)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小組之間能通過相互合作來完成教學知識的練習和應用,以此來提高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合作學習是目前新課改標準中大力提倡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團隊合作力以及分享能力的都有一定的促進效果,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來探究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以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提供一點借鑒。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對課程缺乏了解,學習興趣較低
信息技術課程主要依托于計算機設備,在計算機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不少學生從小就開始玩電腦,以至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差異,認為信息技術課程也是玩電腦而已,用不著,學生缺乏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要性認知和了解,無法感受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魅力,自然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利用合作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自然難度頗大。[1]
2.教學方式傳統(tǒng),課堂氣氛沉悶
在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目前的課堂教育也逐漸順應時代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就教學本質而言,依然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使是強調實際動手操作的信息技術課程也是如此,毫無新意的教學方式,呆板沉悶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壓力倍增,其次,現(xiàn)代教育已開始響應新課改標準下的合作學習方式,但較低的教學質量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率和興趣的提升毫無用處,同時長時間的枯燥教學,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產生抵觸心理。[2]
3.教學課堂秩序混亂,合作學習難以進行
信息技術課程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語文而言,其實用性更強,也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不可控因素也更大,換句話說,此種學習方法不僅要求學生能理解老師所講解的內容,還要學生能根據(jù)內容進行操作,合作學習的開展,會使得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為頻繁,在此狀態(tài)下,教師若不注意掌握課堂秩序,就會讓整個課堂變得亂而無序,嚴重降低學習質量。
4.分組不合理,分工不明確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合理的分組和不明確的分工,都有可能擾亂合作學習方式的正常進行,尤其是分工的不明確,會讓小組成員在完成學習任務之時就顯得過于被動,小組成員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如何做,遇到需要協(xié)作完成的學習任務之時,還有可能出現(xiàn)相互推諉現(xiàn)象,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習不積極、沒有集體榮譽感,甚至還有可能相互抱怨,進而影響學生之間的感情等等,這些同我們組織合作學習的初衷完全相悖,所以合理分組,明確分工,是保證合作學習正常開展的有效途徑。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對策探究
1.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度,提高學習興趣
要保證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開展,首先需要教師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認知和了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和重要性,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信息技術課程同數(shù)學、語文一樣,都是現(xiàn)代教育必學的課程,都是教育學習的重點,都需要系統(tǒng)化的學習,而不是諸如學生想象的自己在家玩玩就可以掌握的。在強化學生認知方面,教師可有計劃的組織一次課前班會,班會內容可采用老師自制的小視頻、flsah小動畫、PPT等多種方式進行,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效果,以此來為合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創(chuàng)新教學,因材施教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標準中大力倡導的有助于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交流溝通以及學習學習興趣的新型教學方式,不過要保證此教學方法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則一定要確保其教學內容能滿足學生個體化的差異需求,即要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在此狀態(tài)下,才能保證學生能自發(fā)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和探究,才能進一步保證學習質量和效率,在因材施教方面,教師除了要充分熟悉教材外,還要多同學生交流溝通,盡可能的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以此來合理制定教學標準,進而引導學生完成合作學習目標。[3]
3.穩(wěn)定課堂秩序,活躍課堂氣氛
相較于其他課程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教學氛圍會相對輕松一些,據(jù)研究表明,輕松的學習氛圍,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點的理解力,但這并不代表課堂可以處于混亂無序狀態(tài),正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學習氛圍的輕松活躍,還要保證保證課堂的秩序性,定期開展小比賽、在課堂中及時布置一些小任務等等,都是既能活躍氛圍,又能保證了課堂秩序性的有效方式。
4.合理分組、明確分工
不合理的分組,成員之間不明確的分工,都是阻礙合作學習正常開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就必須細致分組,明確分工,在分組方面,需要教師全面了解并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后進行合理劃分,以保證每個小組之間的協(xié)調和公正性,在小組分工方面,為了杜絕因不明確分工而出現(xiàn)相互推諉現(xiàn)象,老師布置任務之后,可要求每位小組的負責人將成員之間需要負責的區(qū)域明確化并制作成表格交給老師,老師從側面進行監(jiān)督指導,從而保證每位成員都能參與到學習任務之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開展的合作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知識理解能力以及分享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雖說我校目前在此方面的教育還有待加強,但只要不斷監(jiān)督引導,不斷完善體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取得令人驚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芳.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電腦迷,2017(01):104-105.
[2]代天杰.淺析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對策[J/OL].學周刊,2018(34):43-44[2018-11-16].
[3]虞賽春.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