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雅楠 王瑤
摘要:西安方言中的“趕”可以兼作動詞、形容詞、介詞與連詞,其語法功能比普通話復雜得多。西安方言中“可”的用法雖看上去與普通話保持一致,均有動詞、副詞、連詞的用法,但實際上作為副詞,“可”遺留了較多古漢語中的用法,因此西安方言中“可”的副詞用法比普通話更加豐富細致。本文選取西安方言中“趕”、“可”這兩個多功能詞進行分析,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北京大學CCL語料庫中有關“趕”與“可”的語料,試圖梳理西安方言中“趕”與“可”的用法,并深入探討西安方言中“趕”和“可”字的多功能用法所體現的語法化機制。
關鍵詞:趕;可;語法化;方言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9)01-034-04
西安市位于陜西省中部,陜西省按照自然地理分為陜北、關中、陜南三大區(qū)域,西安屬于關中地區(qū),西安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關中片。在西安方言中,“趕”兼有動詞、形容詞、介詞、連詞的用法,均讀作k53?!翱伞奔嬗袆釉~、副詞、連詞的用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安方言中“可”作動詞、助動詞時,讀khy53”,在作副詞、連詞時,讀khy31.這說明“可”這個多功能詞在語法化的過程中,其聲調已經發(fā)生了分化。
一、西安方言中“趕”的用法
(一)動詞
1.表示追趕、追攆的意思。
(1)他把我趕出來咧。
(2)我爺正趕牛呢。
2.表示抓緊時間、加快進度著急做某事。
(3)我還要趕車呢。
(4)娃在屋趕作業(yè)呢。
(5)這是我趕工完成的。
(二)形容詞
“趕”作為形容詞,表示時間緊迫,沒有多余時間,很忙的狀態(tài)。
(6)剛來就走,這也太趕了。
(7)時間趕得很,我害怕來不及。
(8)上個班,成天把人趕得不行。
(三)介詞
“趕”作為介詞,根據介詞后搭配的賓語的不同,即名詞的次類變換,介詞“趕”的語法意義有所不同。
1.作為介詞,后接具體的對象,來表示兩者之間的比較,相當于普通話中“比”的用法。
(9)他趕我還跑得快。
(10)人家趕我有錢。
(11)小王這幾年發(fā)咧,趕我過得好!
(12)人家趕我長得帥,你去找人家去1
2.作為介詞,后接有利的條件,此處稱為時機介詞,表示趁著。這種用法多用于西安老派方言中,通常使用“聞”和“趕”作為時機介詞,且搭配范圍都較小,“聞”只能搭配“熱”和“早”兩個詞,且“聞”在與“熱”進行搭配時,不能與“趕”相替換。
(13)你趕早兒走,省得遲到咧!
(14)你趕早兒把這事弄咧,再耍拖咧1
3.作為介詞,后接表示時間的詞或短語。在此處作為終點介詞,表示做某事的時間截點、最后期限。
(15)你趕明個兒上課前,把作業(yè)收上來。
(16)趕年前,把年貨備好。
(17)趕天亮,咱就到咧。
(四)連詞
“趕”作為連詞,用于表示時間的分句之前,來表示分句間承接或者假設的關系。“趕”的連詞用法是從它的終點介詞的用法發(fā)展而來的,連詞的“趕”后面仍然接的是表示時間含義的語言單位,不同的是“趕”后接的不再是詞或短語,而是句子,所以我們認為它從介詞發(fā)展成為了連詞。
(18)趕你長大咧,我也老咧!
(19)趕我有錢咧,我也出國耍尕子。
(20)趕我回到屋,他都來咧!
(21)趕你寫完作業(yè),飯都涼咧。
二、西安方言中多功能詞“趕”的語法化路徑
在西安話中,“趕”既做具有實在意義的動詞、形容詞,又做只起語法作用,本身沒有什么具體意義的介詞、連詞。這些用法的發(fā)展經歷了語法化的過程,就是說語言中本是意義實在的詞逐漸發(fā)展演變出無實在意義,僅表示語法功能的用法。我們可以把這種有實在詞匯意義的實詞逐漸轉變?yōu)橹挥姓Z法意義的虛詞的過程,稱為“語法化”?!墩f文解字》中對“趕”的解釋為:“趕,舉尾走也。從走,干聲?!敝傅氖谦F類翹起尾巴奔跑。用于“趕?”,義為急走貌。引申指追逐,追趕,乃“起”的簡化字,雖然最早指出“趕”是“起”的簡體字的是明末張自烈的《正自通》,實際上作為“追趕”義的用法在唐代已經出現:
(22)莊走出被趕,斫射未死,走得脫來,愿王哀之。(《朝野僉載》)
(23)乘馬趕四十余里,以弓箭擬之…(《朝野僉載》)
“趕”是運行類動詞,由于人類的認知活動中存在“隱喻”機制,運行通常與時間、處所相關,所以運行類動詞一般會先發(fā)展為處所介詞、時間介詞或時間副詞,部分運行動詞還經歷補語階段而發(fā)展成為體助詞,如“起來、下去”等。雖然在西安話中未見其處所介詞的用法,但是在乾縣方言中卻有此種用法,如趕學校到屋里得半個小時,這里“趕”在此處作為處所介詞,表示位置起點?!摆s”由實義動詞發(fā)展為介詞的過程中,經歷了賓語的次類變換,從語義上來看,當追逐的是實在的東西,“追逐”義就存在,動詞性就存在。如果賓語是表示有利條件或時間的詞語,追趕的是一種時機,動作意味已經消失,變成了時機介詞,表示趁著。且從語法結構上來看,我們認為由動詞語法化而來的虛詞大多產生于雙動詞結構,雙動詞結構是漢語語法化的句法條件,由于兩部分是輕重不同的結構,往往有主有次,次要部分通常容易發(fā)生語法化?!摆s”作為運行動詞,在句子中在“趕”的后面若出現了另外一個運行動詞,這時表示運行的功能將由后面那個動詞來承擔,而處在v1位置上的“趕”將發(fā)展為介詞,例如趕早兒走、趕熱翻,在這兩個例子中運行動詞“趕”后出現了另外的兩個運行動詞“走”、“翻”,因此動詞的功能由它們來承擔,“趕”發(fā)展為介詞。1據前人研究,“趕”用為時機介詞最早見于元代,在元曲、明清小說中常有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