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石英
摘 要:歷史學科作為一門具有強烈人文色彩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學生的人格建塑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歷史教學中深入發(fā)掘歷史學科的人文內涵,通過多種措施和手段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勢在必行。
關鍵詞:歷史;人文內涵;人格建塑
“老師,王安石好像不懂為人之道。是不是?”剛下課的我被一位學生攔住了。顯然王安石變法的學習已經引起了他的反思,認識到了“拗相公”的個性、人格是導致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在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人文素養(yǎng)方面,我認為中學歷史教學大有可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深化人文意識
(一)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展示人格魅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睔v史本身貫穿古今中外,涵蓋各種現(xiàn)象,內涵極為豐富。它涵蓋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和諸多領域。首先,作為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必須博古通今,廣泛涉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多讀書,多思考,廣泛汲取史學理論的前沿成果,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優(yōu)秀先驅的成功經驗,從書本知識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二)教師要獨立思考,善于啟迪學生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對教師職業(yè)的最好概括,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承者、智慧的啟迪者及精神的引導者,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啟迪學生的智慧,塑造學生的人格。比如我們在上《王安石變法》一課時,可以得出王安石出于便民富國的良苦用心,以毫不畏懼、從不妥協(xié)、果敢自信的決心,不避艱險,推行新政,結果勞心費神,事倍功半,最終導致變法的失敗。究其原因,缺乏統(tǒng)治集團堅定有力的支持,新法內容與實踐的脫節(jié)有很大的關系。但毋庸置疑,王安石性格上的缺陷,缺乏人情味,以及任人唯親,黨同伐異,用人不當而引起眾怒,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剛愎自用、執(zhí)拗、偏激,最終使這位“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陷于個人英雄主義的絕境。分析改革成敗的原因,“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處理得當,啟發(fā)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更深層次地理解個人的品性人格在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也看到了英雄謀局造勢皆仰賴于個人的性情與手腕。這既符合歷史學科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也讓學生覺得老師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他們可以受到啟發(fā)。學生在老師實事求是的人文情懷中得到熏陶、啟迪。
二、挖掘歷史學科的人文價值,關注學生的人格建塑
古代文人大多注重高雅的舉止,摒棄低俗的生活習慣,追求高尚的道德節(jié)操,這體現(xiàn)了一種氣度,這種氣度是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散發(fā)出的一種基本的素養(yǎng)。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良好的行為舉止去感染學生,塑造他們溫文爾雅的舉止修養(yǎng),避免其青春期的沖動和無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睔v史是永恒的,處在其一段的人是短暫而渺小的,讓學生真切地徜徉于歷史浩瀚的海洋中,認識自身,不要為一時一事所束,要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氣量。歷史上的哪個成功人士沒有一顆寬宏大量的心?容別人所不能容,方成大器,如“諸葛亮七擒孟獲”。歷史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大度”。度是一種氣量,是一種寬宏大度,一種對世界的態(tài)度,是和諧人際關系、改造良好社會風氣的一把利劍,讓學生有一顆寬容和寬宏大量的心,也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
三、應用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孕育人文精神
教學方法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是確保教學質量、落實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歷史教學中人格教育的融入,也必須具有相應的教學方法才能夠得以順利開展和落實。
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動聽、精彩的導語,像磁石般緊緊地把學生吸引住,像鼓槌般重重地敲在學生的心坎上。例如,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我提起大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比缓髴悯r明典型的事例,如林則徐、譚嗣同、孫中山等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跡,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然后讓他們帶著情感順利專注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通過生動的情景創(chuàng)設,盡可能應用語言、圖像或影音媒體來感染學生,從而激起他們的道德感、使命感與責任感。只有情感對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后,學生就樂學善學,愿意接受有用的歷史信息,學習的欲望度也會隨之大大提高,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達到了調動學生情緒、啟迪學生智慧的目的。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良好的教學氛圍來實施人文教育
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是實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前提。人文教育是感性的,感性因素必然建立在感性條件之上。因此,教師必須全身心融入其中,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以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以老師的人文素養(yǎng)、歷史的人文色彩來建塑、引領學生不斷追求美好偉大的人格。
參考文獻:
宋興華.在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才智,2013(14):4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