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提琴作為國際管弦樂器之一,在開展小提琴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歌唱性的演奏技巧來豐富課堂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小提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就意味著,小提琴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講授小提琴理論知識,而且小提琴的基礎技巧的教學也非常重要,學生要掌握歌唱性演奏技巧,并在小提琴教學中領悟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小提琴演奏能力和理論能力。筆者在小提琴教學中,對歌唱性演奏技巧應用的優(yōu)勢和意義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對策,以期為小提琴教學工作的優(yōu)化提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小提琴教學;歌唱性演奏技巧;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19)08-0139-02
音樂教學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zhàn)力和藝術性的工作,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技巧的教學,需要注意到樂理知識的教學,還需要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意識和藝術氣質。具體來講,在小提琴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具體的方法來呈現(xiàn)自己所要講授的內容,在表現(xiàn)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必然要使用到歌唱性演奏技巧,也就是說,歌唱性演奏技巧作為小提琴教師的必備技能,需要教師本人在課堂當中予以呈現(xiàn)。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全面而清晰地意識到作品的整體調性,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技巧的觀賞中體悟到小提琴的魅力,進而提高自身的小提琴理論知識和演奏能力。
一、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來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到課堂中,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正在于此。這是因為,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首先了解到作品的意義,并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但是,在實際的小提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本人又很容易受到個人情緒的影響,而很難投入到作品的情緒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中;此外,還有一些小提琴演奏者的樂感比較差,這樣的演奏者也很難快速融入到小提琴演奏情景中,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將學生帶入到小提琴作品的意境之中,促進學生快速融入到作品意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與教師之間的緊張感,演奏者在這樣輕松的課堂上進行演奏,能夠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
在音樂學習和演奏中,領悟能力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領悟能力更強的學生進步更快,音樂素養(yǎng)也要更高一些,這與共情能力的高低有關,與小提琴演奏者本人的演奏水平也密不可分。有些教育者認為領悟能力是先天的,而筆者認為,通過教育和有意識的引導,能夠培養(yǎng)學生和演奏者的領悟能力。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教師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
一方面,在小提琴教學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這是一種長期的影響,在演奏者身上會呈現(xiàn)出對音樂的敏感度,或者說是對作品的理解度,將歌唱性演奏技巧應用于小提琴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小提琴演奏者的音樂理解力。[1]
另一方面,歌唱性演奏技巧的使用能夠提升演奏者的藝術理解力,藝術理解力在音樂領域當中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小提琴教學中,小提琴作品是作為藝術作品而存在的,小提琴教育者將歌唱性演奏技巧應用于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在提升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小提琴演奏者能夠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挖掘自我,認識自我,并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小提琴演奏風格。[2]
(三)有助于豐富音樂境遇
在小提琴教學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自身具有較強的歌唱能力和音樂理解能力,這些能力是基于小提琴基礎知識和對作品的基本理解而成立的。在小提琴教學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境遇。具體來講,一方面,歌唱性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本身具有較強的表演能力,并將對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表演之中,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小提琴的演奏領域得到了空間上的擴張和質量上的飛躍,教師將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闡述,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另一方面,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開展小提琴教學,有助于提升小提琴教學效率。這是因為歌唱性演奏技巧本身就是小提琴練習和音樂歌唱練習二者相結合的產物,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在歌唱性演奏技巧中,訓練自己所習得的技巧,這樣,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小提琴音樂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二、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對策
實際上小提琴教學具有諸多種教授方法,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在小提琴教學中能夠起到優(yōu)化課堂效果等作用。這不僅需要教授者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素質,而且也需要教授者在開展小提琴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一)擴展音樂領域
一直以來,小提琴都是重要的管弦樂器之一。演奏者需要在自己的演奏和基礎的練習中,注意基礎的演奏知識,還需要注意自己應該能夠在演奏中將作者的情感和情緒進行充分的體現(xiàn)。也就是說,要想在小提琴教學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首先就需要演奏者本身對小提琴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對一些細枝末節(jié)也要進行分析。比如說,每一個小提琴作品中,都是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特色的,這種歷史背景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政治環(huán)境以及國際環(huán)境等因素共同構成的,而人文特色又與小提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文化息息相關,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人文特色,比如說,法國向來以浪漫著稱,這一點在小提琴作品中有所呈現(xiàn),而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家庭,每一個民族又都有自己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底蘊,教師需要對這些作品背景進行深刻的剖析,也需要在剖析的過程中認識到小提琴作品本身所具備的審美價值。[3]
此外,在小提琴的演奏中有多種演奏技巧,甚至在同一篇小提琴作品的演奏中,也需要使用到多種演奏技巧,所以說,小提琴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小提琴曲目的所有演奏技巧進行綜合的分析和理解,這種分析需要建立在多次的練習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小提琴演奏者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和掌握與使用能力。
(二)提高個人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能
歌唱型演奏技巧實際上是眾多小提琴演奏技巧中的一個,但是,要想提升小提琴演奏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能力需要演奏者本人對基礎小提琴演奏技巧進行強化。
首先,演奏者本人應該做好運弓基礎練習。從專業(yè)的角度上來講,運弓是為了保證小提琴整體彈奏的合理性而存在的一種關鍵因素,同時,運弓也是一個小提琴演奏者需要必備的基本技能,那些運弓能力比較強的演奏者,往往能夠快速領悟到小提琴作品中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也能夠更快、更細膩地將作品的情感通過小提琴樂器呈現(xiàn)出來;反之,那些運弓基礎比較差的演奏者,往往小提琴練習效率比較低,也不能在演奏中體現(xiàn)出作品演繹的流暢性,更不能將小提琴作品的藝術性和美觀性進行充分的體現(xiàn),這需要小提琴演奏者掌握換把、暗指等技能。使用左手對四根琴弦進行操作和調整,而右手需要配合左手共同完成作品的演繹,這樣才能夠將運弓和按制進行結合,演繹出優(yōu)秀的小提琴作品。[4]
其次,應該扎實自己的功法練習,四根琴弦演奏是許多小提琴演奏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一般來講,小提琴演奏者本身的運弓速度、兩手配合程度都會對小提琴最終的呈現(xiàn)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音質上,而且,也能夠在音色中看出小提琴演奏者的運弓力度和運弓速度,這一點在多種風格的小提琴音樂作品演繹中尤為明顯,使用多種不同的風格開展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演奏者提升自己的演奏基礎能力的過程。
最后,需要對暗指手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在進行小提琴演奏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到演奏的尺寸,也要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尺寸感。這一點在小提琴的演奏與練習中十分重要,而這項能力實際是在練習和演奏的過程中才能夠實現(xiàn)的,小提琴的演奏者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思考,包括對音樂的旋律和意境情感進行分析,也要對小提琴的演奏技藝進行深刻剖析,這樣才能夠得到進步,而且,也能夠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進而起到提升自己的小提琴專業(yè)化演奏水平的目的。
(三)提升自身的歌唱表演能力
在小提琴教學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教師本人要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也要在提高自身歌唱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歌唱能力。這種歌唱能力還包括表演能力,教師需要對作品進行音樂上的呈現(xiàn)和肢體上的呈現(xiàn),這是因為不同的小提琴作品本身具有不同的韻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這些韻律進行充分的表達,也要將情感和意境表現(xiàn)給學生,這樣學生的小提琴演奏興趣會得到激發(fā)。如果教師本身不具備高超的歌唱技巧,那么小提琴教學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應用就不可能成立,所以小提琴教育工作者歌唱水平的高低在歌唱性演奏技巧中是作為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存在的,小提琴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之前,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歌唱基本功,加強鍛煉的同時也能夠深化教育者本人對小提琴作品的理解。
小 結
小提琴教學中,使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音樂境遇,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和意識領悟能力,需要小提琴教育工作者提高個人小提琴基礎演奏技能、擴展自己的音樂領域,豐富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歌唱表演能力,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