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茜,郭志娟(通信作者)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江西九江 332400)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升和發(fā)展,護理質量成為領域中競爭的焦點,護理水平高低和質量直接影響醫(yī)院自身的發(fā)展[1]。為了提升醫(yī)療護理的服務質量,需要對目前的護理狀態(tài)及質量進行分析,護理界新推出了一種全新護理方法“人性化護理”[2]。人性化護理主要通過介入患者生活及心理,在滿足其合理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使患者心理生理處于輕松愉悅狀態(tài),以提升護理質量及治療效果。本研究探討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6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科手術住院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2~76歲,平均(49.2±1.4)歲;普外科12例,骨科15例,胸腹外科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23~76歲,平均(49.7±1.2)歲;普外科13例,骨科12例,胸腹外科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輔助患者做好機體準備,術中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手術,術后則應對患者進行藥物指導,對其傷口選擇護理藥物,在避免傷口感染的同時,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人性化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認真了解有關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年齡、家庭狀態(tài)、有無過敏史或其他病癥等,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深入交流,聽取其對手術及治療的看法,使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講解有關手術的過程及內(nèi)容,盡可能消除患者對手術及治療過程不熟悉而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及心理,提高其對自身疾病的認知,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開展。此外,術前還應對患者生活進行護理,保證其基礎的睡眠時間,保持充足的體力,以保障手術正常開展。
1.2.2 術中護理
患者進行手術前需要至少1~2名護理人員能夠陪在身邊,全程陪同患者接受手術。針對疾病特點及患者自身情況實施手術,開展手術后護理人員則應該輔助醫(yī)師開展工作,并滿足患者需求,給予其鼓勵和支持,盡量避免疼痛對手術開展造成的影響。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解決手術過程中一切可能突發(fā)的狀況,并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認真解答。手術后對處于清醒狀態(tài)的患者告知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效果、疾病情況及治療情況等,使其對自身情況有初步了解,從而使其心理壓力得以放松。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觀察,如有必要可給予康復儀(徐州康拓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KT-2000B)護理,能夠準確開展術后消炎、消腫、鎮(zhèn)痛等工作,同時有效緩解部分骨科患者常見的軟骨組織挫傷、關節(jié)扭傷、坐骨神經(jīng)痛等,促使治療效果得到提升。
1.2.3 術后回訪
術后回訪選擇在患者術后第2天,由于患者術后無論是身體功能,還是心理狀態(tài),都處于不穩(wěn)定期。因此,在開展術后回訪時,需要對患者說明回訪目的,并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態(tài)度及心理狀態(tài),患者對手術的認知以及承受情況,使用相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手術的大致情況,以及對應的注意事項。此外,在回訪過程中需要注意患者傷口、疼痛程度以及恢復等情況,并采取相應干預措施,輔助其康復。
護理干預后,觀察對比兩組手術過程中的生命體征狀態(tài)以及護理滿意度。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抽搐。護理滿意度參照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5分;部分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部分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19.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過程中,觀察組生命體征紊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命體征狀態(tài)比較[例(%)]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29%(33/35),其中,非常滿意30例、部分滿意3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14%(27/35),其中,非常滿意22例、部分滿意5例、不滿意8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00,P=0.040)。
人性化護理是護理領域推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通過與職業(yè)道德、人道主義精神、關愛生命、維護健康、救死扶傷等崇高的人性化護理理念進行結合,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基礎上促進醫(yī)療體系的發(fā)展和提升[3]。據(jù)相關資料記載,人性化護理服務最早是由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護理部推行的,目前已經(jīng)步入正軌,且廣受患者贊譽[4-5]。但是在將其融合至手術室護理方面,卻存在部分問題,影響護理質量及治療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通過將人性化護理及手術室護理進行融合,使手術在正常開展的前提下,保障患者生命體征及治療效果。人性化護理,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意識,通過為患者營造出良好舒適的診療環(huán)境及護理氛圍,使其接受治療過程中避免出現(xiàn)拘謹或緊張等問題,避免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及自身健康狀態(tài)[6-7]。通常,患者對于手術室多存在恐懼、不安、煩躁等負性心理,而人性化護理則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及生理,在避免過多介入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開導,消除不良情緒,并保障患者處于良好健康狀態(tài),從而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8]。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過程中,觀察組生命體征紊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中加入人性化護理,具有良好臨床效果,可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并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生命體征紊亂的情況,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