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較強的業(yè)務素養(yǎng),能夠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氛圍;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52
課堂氛圍的活躍與否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主體觀,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呢?
一、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調控學生情緒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很難快速集中。因此,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可以用古詩朗誦、唱歌、猜謎語等形式開展課前活動。這樣既能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又能活躍課堂氛圍,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上示范課需要借班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以談心的形式與學生交流。例如:挑選幾名學生做自我介紹,詢問學生有什么愛好,等等。這樣,學生原本緊張的情緒一下子得到了緩解,既拉近了師生關系,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學活動必將會輕松、和諧、高效地開展。
二、用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睆尼t(yī)學角度分析,在人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區(qū)域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qū)域得到訓練。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也正是刺激感官神經的過程,是手腦完美結合的訓練過程。由此可見,動手操作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有力助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也是培養(yǎng)學生從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樞紐。動手操作使文本內容直觀化、生動化,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完全打破了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沉悶局面。例如:開展課文內容書畫活動,畫重點語句等,都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令學生既對新知識加深了理解,又增強了記憶,使語文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三、以微笑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面部表情是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也是培養(yǎng)師生關系的頭道關卡。假如教師一進課堂就板著臉,學生肯定會望而生畏,產生抵觸心理,教學活動怎能和諧開展?相反,面帶微笑走上講臺,學生自然會感到舒暢,無形中師生關系就密切了很多。但是,微笑必須是由心而生,絕不能為了應付上課而強裝微笑,那樣的笑是苦笑,課堂氛圍也不會真正活躍起來。由此可見,課堂氛圍的活躍與否,與教師的情緒有著直接關系。教師的魅力不是處處樹立威嚴,更不是板臉怒吼,而是靠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微笑,去面對學生,想方設法緩解學生內心的壓抑,緩解課堂的沉悶。這樣既增進了師生情感,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在求知的海洋中自由探索,輕松暢游。
四、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情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文本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可以使原本靜靜的白紙黑字變成美麗的圖片、悅耳的音樂、精彩的視頻等。這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又使學生體味到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也將由心而生。單調的學習變得激情飛揚,自然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多媒體技術教學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了“愛”,也就有了學習興趣。
五、用懸念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
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絕大多數(shù)教師單純地追求知識的傳授,課堂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灌輸,其思維好似如鏡的水面,就連微微波紋也難以發(fā)現(xiàn)。思源于疑,懸念是引人入勝的導火索。為了改善這樣的教學狀況,教師要善于運用“懸念”這一“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彩虹是風雨過后的靚麗風景。要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精彩,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想,在教學路上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操作中探索,在懸念中升華,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定會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馬建梅,劉艷.如何營造輕松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
[2]姚蘭青.構建良好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7(6).[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李迎新(1985.7— ),女,漢族,河北巨鹿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