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梅,朱帶娣
( 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a.麻醉科; b.護理部,廣東 惠州516008)
高危妊娠,即因社會因素、年齡、不良環(huán)境、子宮發(fā)育不良或合并嚴重疾病等造成胎兒的死亡、畸形、發(fā)育遲緩、早產和疾病的一種高風險妊娠。它不僅對胎兒的健康產生影響,同樣會對母體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脅[1]。近年來,因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及結婚年齡的推遲,高危妊娠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剖宮產率也呈遞增趨勢。因高危妊娠孕產婦需承擔較大的壓力,不可避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身體機能同樣較為低下[2]。為提升產婦的順產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證新生兒的健康,需對高危妊娠孕產婦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綜合護理是以護理程序為核心,集小組護理和責任制護理的優(yōu)勢為一體,由一組專業(yè)護理人員合作對一組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工作的護理模式,也是國內現代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3-4]。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究高危妊娠孕產婦實施圍產期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3—9 月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收治的高危妊娠孕產婦94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 組: 對照組47 例,年齡26 ~38 歲,平均( 30. 24±4. 01) 歲,孕周33 ~40 周、平均( 36.23±2.58) 周; 觀察組47 例,年齡25 ~40 歲、平均( 29.45±3.31) 歲,孕周34 ~39 周、平均( 36.20±2.16) 周。2 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具體內容包括: 心理干預、體征監(jiān)測、胎心監(jiān)測、飲食指導和入院指導,告知圍產期注意事項。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 成立綜合護理小組,人員包括主管護師、護師和護士,指定高危妊娠孕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并一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2) 產前護理: 入院時,護理人員帶領孕婦熟悉醫(yī)院病房環(huán)境,并進行面對面交流,掌握孕婦基本信息,了解其內心想法,耐心解答孕婦提出的問題,緩解孕婦產前不安、緊張等不良情緒,增加孕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同時告知圍產期注意事項和相關知識及不同生產方式的優(yōu)缺點,在孕婦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導其選擇自然分娩方式,并進行飲食指導。3) 產中護理: 嚴密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和胎心胎動,做好充分的搶救準備,以防分娩過程中危險情況出現; 如產婦已無法自然分娩,立即施行剖宮產手術,以保證母嬰安全; 生產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在旁安撫指導正確呼吸方式,給予產婦鼓勵,必要時可通過按摩、播放音樂等方式,緩解產婦緊張情緒;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還應實時觀察產婦胎心和羊水狀態(tài)。4) 產后護理: 及時讓嬰兒與產婦親密接觸,進行哺乳,以緩解產婦情緒,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哺乳操作,指導正確飲食; 同時,嚴密監(jiān)測產婦身體狀態(tài)和精神心理狀態(tài),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進行干預處理;期間協(xié)助產婦進行適當的身體運動,指導其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下床緩慢走動,促進產婦身體康復。
比較2 組護理滿意度、陰道分娩率及不良妊娠結局。1) 在產婦出院前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由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的制作,問卷內容包括分娩結局、產婦身體狀態(tài)、妊娠知識和護理水平4 個方面,總分100 分,≥90 分為非常滿意,71~89 為基本滿意,≤7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 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例數/總例數×100%。2)統(tǒng)計2 組陰道分娩情況。3) 不良妊娠結局: 統(tǒng)計2組產后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比較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陰道分娩率明顯升高( 均P<0.05) 。見表1。
表1 2 組護理滿意度及陰道分娩率比較 例
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 P<0.05) 。見表2。
表2 2 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例
高危妊娠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剖宮產指征,因此需立即執(zhí)行剖宮產手術,但一部分高危妊娠產婦在自然分娩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因過度緊張、焦慮會先行選擇剖宮,但剖宮產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甚至威脅產婦和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因此,為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陰道分娩率,高水平、高質量的護理干預必不可少。
隨著現代醫(yī)療水平的提高,患者對護理水平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特別是針高危妊娠孕產婦的護理更具挑戰(zhàn)。部分普通孕產婦因懼怕承受分娩疼痛,對陰道分娩抱有抗拒心理,而高危妊娠孕產婦因身體原因,施行剖宮產率更高。剖宮產中,新生兒和孕產婦的健康和安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臨床對高危妊娠孕產婦的圍產期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且不良妊娠發(fā)生率明顯低( 均P<0.05) ,表明圍產期綜合護理可明顯提高陰道分娩率,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筆者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在施行圍產期綜合護理干預過程中,由專業(yè)護理小組對固定的一組孕產婦進行護理,從入院開始,對孕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健康宣教,耐心解答孕產婦問題,可最大程度上緩解孕產婦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避免因孕產婦心理因素造成的分娩過程困難[7]。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對孕產婦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并在旁鼓勵安撫,觀察孕產婦各方面變化,以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并盡快處理,避免造成嚴重后果。分娩結束后,護理人員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并讓新生兒與母體盡早接觸,安撫產婦心理情緒,協(xié)助孕婦適當運動,促進產后身體恢復,同時觀察產婦心理變化,避免出現心理問題[8]。因此,通過一系列綜合護理措施的施行,減少了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孕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增加,可降低護理難度,且因患者接受貼心細致且專業(yè)水平高的護理服務,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高危妊娠孕產婦實施圍產期綜合護理,可提高陰道分娩率和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