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花
(江南大學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江蘇 無錫 214000)
前言:慢性咳嗽是指患者咳嗽時間已經超過8周,經過胸部檢查無異常反應?;颊唛L期咳嗽,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其中風咳證反復發(fā)作,誘因諸多,使用西藥治療,療效欠佳。自擬中藥方治療可辯證治療,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復發(fā)率,提高患者滿意度。為研究中藥方治療效果,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的患者中,隨機選取72例分析:
以本院7 2例患者為樣本,對照組3 6例,性別:男/女=19/17,年齡(48.75±2.71)歲,病程(9.76±1.03)月。觀察組36例,性別:男/女=21/15,年齡(48.12±2.35)歲,病程(9.82±1.06)月。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取西藥治療,給予鹽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天,2周/療程,連續(xù)用藥4周。
觀察組采取自擬中藥方治療,蜜麻黃6 g,苦杏仁10 g, 酒黃芩10 g,浙貝母10 g,蜜紫苑10 g,姜半夏6 g,陳皮6 g,桔梗6 g,生甘草3 g。
根據患者癥狀增加藥味,若患者咳嗽緩解,但持續(xù)咳痰,可增加蜜百部10 g。若患者咳痰減少,但持續(xù)咳嗽,可加醋五味子6 g。若患者諸癥均減,則加仙靈脾10 g,生黃芪10 g,白術10 g和防風6 g。由藥房水煎至400 ml,每日1劑,早晚各一服,于飯后半小時口服。連續(xù)用藥4周,觀察臨床療效。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咳嗽7例(19.4%),咳痰4例(11.1%),咽癢4例(11.1%),流涕6例(16.7%),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對比
觀察組FVC(2.76±0.32)L,FEV1(1.59±0.19)L,MVV(61.87±9.40)L/min,Raw(2.03±0.31)kPa/s,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對比
觀察組隨訪一年內復發(fā)(0.21±0.14)次。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一年內復發(fā)次數對比
自擬中藥方含蜜麻黃、杏仁、黃芩、浙貝母,紫苑、姜半夏、陳皮、桔梗甘草等九味中藥。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fā)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于表證已解,氣喘咳嗽。杏仁具有止咳平喘、補肺的作用,常用于咳嗽、肺病的藥方中。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則宣肺平喘之效甚著。黃芩可有效改善肺熱咳嗽,緩解濕熱煩渴的癥狀,達到下血閉、瀉火驅熱的藥效。浙貝母,常用于治療咳嗽、風熱等病癥,可有效清熱化痰止咳。芩、貝相須,熱痰分消,則清肺化痰之功尤著。佐以蜜紫苑、姜半夏、陳皮、桔梗,加強消痰止咳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病情。甘草可達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之藥效,并調和諸藥。慢性咳嗽病機在于肺氣不宣、濕痰阻滯、津液內停,使用自擬中藥方治療,可有效祛風順氣,宣降肺氣,祛痰化濕。在現代醫(yī)學理論中,慢性咳嗽多受到溫度變化、煙霧、粉塵等影響,和中醫(yī)學中遇寒致咳的理論相一致。久咳發(fā)作是由于變態(tài)反應,如ECP、T-I gE等變態(tài)反應[2]。中藥治療后,可有效改善變態(tài)反應,達到抗炎、抗過敏的效果,減輕氣道敏感性,避免炎癥因子釋放,讓炎性程度得到緩解,從而有效優(yōu)化治療效果。
經本文研究,觀察組咳嗽7例(19.4%),咳痰4例(11.1%),咽癢4例(11.1%),流涕6例(16.7%),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梢娮詳M中藥方讓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效果更佳。觀察組FVC(2.76±0.32)L,FEV1(1.59±0.19)L,MVV(61.87±9.40)L/min,Raw(2.03±0.31)kPa/s。對照組一年內平均復發(fā)(1.05±0.28)次,觀察組一年內平均復發(fā)(0.21±0.14)次。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證實中藥方改善肺功能、達到清肺止咳藥效,減少咳嗽復發(fā),規(guī)避西藥治療的副作用。尤其是風咳證,中藥方能縮短治療周期,改善臨床癥狀及預后。
綜上所述,治療慢性咳嗽患者,自擬清熱宣肺、祛風利咽方可有效改善風咳證,提高患者免疫力,減少炎性因子,提高患者肺功能,減少復發(fā),值得臨床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