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輪回,春賞五色菲芳,夏觀清幽奇境,秋看紅葉霜林,冬迎如絮飛雪。書籍用文字把這些記憶銘刻,當(dāng)風(fēng)景逝去,輕翻書頁,亦可重新溫習(xí)這些美麗,體驗歲月重回的欣喜。無論是童話、青春小說,還是韻味無窮的詩歌、經(jīng)久不衰的名著,不同的書籍都會存有獨特的韻味,讓你在閱讀的時刻,尋找到一些失落的回憶,觀看到明亮的夢想,欣賞到純真的歌謠。
童話:一朵美麗的七色花
星期三的下午,風(fēng)在吹,我睡著了。白色的窗簾,輕輕地飄起來。毛毛兔來了,在窗外吹著口哨呼喚我。推開門,森林好安靜,陽光好溫柔。好久好久沒有在森林里游蕩了。
童話的世界總是很美麗,狠毒的皇后和丑惡的巫婆最后總會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善良美麗的公主都會得到解救,公主和王子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即使長大后我們不再相信童話,誰也不會否認童話的美好和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過最初的精彩。
童話如同一道開闊明亮的窗,讓我們透過它看到世界的美麗,又如《七色花》中的七色花一樣,擁有無窮的魔力。它讓我們明白:善良的人會得到幫助;灰姑娘和丑小鴨會有華麗轉(zhuǎn)身的時候;有的愛是美人魚一樣的放棄與成全;讓我們懂得要知足才會快樂,太貪心就會像漁夫一樣最終失去更多;讓我們明白世間也有凄冷和邪惡,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會凍死,大灰狼會一直想吃小紅帽。
還記得,《小王子》里有這樣一句話,每個大人都是從做孩子開始的。也許長大后的我們已經(jīng)忘記了小王子的故事,但是請不要忘記自己心里的那朵玫瑰,不要忘記曾經(jīng)與玫瑰的約定,那是我們小時候的純真夢想,就如同我們也不能忘記童話教會我們的那些道理,那是我們快樂的理由,也是我們走向玫瑰、實現(xiàn)夢想的途徑。
青春小說:十七歲的記憶
我總是告訴自己,就算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這是很久以前喜歡的一句話,來自小四《幻城》的后記,今天再看到,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如同回憶起十七歲的歲月,那些單純的時光,那些迷戀著小四和安妮的年華。成年以后,我們很少會繼續(xù)瘋狂地迷戀青春小說,很少再用那45度的視角仰望天空,因為會覺得矯情,然而,每個成年人都曾青春過,都曾在十七歲迷戀過一些東西,并且在以后的日子想起來會感受到些許的純真和溫暖。
站在二十二歲的門檻回望十七歲,我看到自己抱著厚厚的參考書急匆匆穿過寧靜窄小的校園,偶爾會在課堂上翻看小四的《夏至未至》,會在那些一樣年輕的主人公們的故事里淚流滿面,會感動于他們純真的友誼,會像他們一樣一遍遍告訴自己努力再努力,用灼熱的眼神望向天空告訴自己要堅持夢想。也偶爾會在深夜打著手電看饒雪漫的書,她筆下的故事永遠停留在十七歲,她用一個個故事紀(jì)念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的青澀年華。記得看完《左耳》的時候,已是凌晨六點,暗紅色的天空沉靜詭異,心里涌動著小耳朵的故事,想到自己蒼白單調(diào)的青春,有點隱隱的難過,但是一直記得她倔強、堅定的眼神,記得她對感情、對理想的執(zhí)著。安妮一直用低沉的姿態(tài)描寫著遠方,那些對于西藏天空和原始森林的敘述,一次次點燃了我遠行的夢想,每次看完我都會在心里說,只有努力才是遠行的翅膀。
歲月如沙漏里的沙一點點流盡,十七歲離我越來越遠,然而我不會忘記,那些青澀的故事,那些細膩的文字,在那些純真的歲月里給我過安慰、勇氣和高飛的動力。
古典詩詞:歲月里的燦爛星辰
說到古典詩詞的時候,正在聽周杰倫的《青花瓷》,那一句“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似乎正合了我對古典詩詞的評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似銀河,而詩詞是其中熠熠生輝的星辰,即使歲月的灰塵再厚,時代再久遠,也掩不住它原本陽春白雪般的典雅。
邂逅一首好詩,一首好詞,如在春之暮野,邂逅一個人,眼波流轉(zhuǎn),微笑蔓延,黯然心動。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里有這樣一句話。而她用了一種別于常人嚴(yán)謹讀詩的輕松把一句句詩詞后面的故事娓娓道來,也許不夠莊重,也許太過隨性,然而,也許這才是讀詩的正確心態(tài)。讀詩詞的時候,有所選擇,有所體悟,有所想象。詩詞最能言志,字里行間,盡是深情,讀詩詞不該帶著一種景仰的心態(tài),那只會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讓自己偏離了詩詞最原本的情感和詩人想要表達的意圖。生于凡塵,并非人人能成大家,品讀詩詞,往往各有方法,各有見解,各有收獲,所以不必拘于一格,不必重復(fù)他人之見。
曾經(jīng)一度迷戀李白的詩,覺得讀來豪放不已,自由自在,如同自己也騎閑云野鶴,遨游于山河美景之間,世間名利富貴只不過是浮云,心寬骨傲,勝似神仙。漸漸地接觸到不同的詩詞,才明白各有各的好,《詩經(jīng)》的自然清雅,如同我們隔世傳唱的歌謠;唐詩輝煌璀璨,好詩無數(shù),除卻李白,杜甫的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一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已足夠驚心動魄;而白居易,最讓我難忘的是《長恨歌》和《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足以讓人落淚,而那“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更是感天動地。
一頁頁的歷史翻過,無數(shù)讓人叫絕的詩詞呈現(xiàn)其中,而那些與詩詞一樣燦爛的還有無數(shù)的詩人、詞人,歲月流逝并不能夠掩蓋他們的光輝,而他們的杰作讓我們有了生命的皈依和安逸。
武俠小說:不能忘懷的江湖往事
雖為女子,卻也對武俠小說懷有深情,即使是在明白了仗劍江湖、浪跡天涯永遠只是一種美好想象之后,仍不能忘卻武俠里那些刀光劍影里時刻沸騰著的俠義、正義、道義和大義。誰也不能夠描述江湖具體是什么樣子,但江湖在每個人的心中,其對某個角色有著深刻的迷戀,那角色也許是俠骨柔情、英雄蓋世的大俠,也許是與大俠策馬揚鞭、浪跡天涯的女子,也許是面容冷峻、心熱如火的刀客,也許是懷絕世神功、貌似神仙的隱者,也許是酒樓里快嘴說書、聰明伶俐的少女。
我?guī)缀跬瑫r與童話和武俠小說結(jié)緣,雖然今天已很少看童話,但是我仍會看武俠小說。最愛金庸的《笑傲江湖》,其中令狐沖是最令我欣賞的人物,隨性瀟灑、豁達,像來去自如的風(fēng),無論經(jīng)歷多少挫折都能不倒,經(jīng)歷多少傷害都能原諒,沒有“千秋萬載,一統(tǒng)江湖”的野心。只需有酒,有音樂,攜所愛之人平平淡淡終老一生,便可“笑傲江湖”。也愛梁羽生的《白發(fā)魔女》和古龍的《小李飛刀》。讀武俠,似是在品讀人生,也是在讀作者,梁羽生是8歲就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的中國式名士;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是一位享譽香江的現(xiàn)代“洋才子”;古龍是一個俠客,也是一個浪子。一個人,一支筆,一瓶酒,醉了自己,醉了世人。
滄海桑田,人去人行,回首少年時的江湖夢,怎么能少得了令狐沖的笑傲江湖曲,少得了楚香帥的月下踏歌,而在那些紛繁的江湖往事里,有著我少年時最清晰的記憶,關(guān)于狹義、關(guān)于自由、關(guān)于愛與生命。
名著:永恒的經(jīng)典與美麗
少時不更事,只識墨香不識書。
始終覺得讀書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選擇,世間書多,各有其獨特之處,在不同年歲必有不同選擇,然而,名著的確是永恒的經(jīng)典,它有永恒的魅力。而時間讓我們逐漸明白如何取舍,如何區(qū)分?,F(xiàn)在有許多書如同漂亮的塑料花,也許標(biāo)題很好,也許版面設(shè)計華麗無比,然而細看就會覺得粗糙乏味,缺少自然的清新,也沒有深邃的思想。而名著,自然也包括前面所說的一些詩詞,有的如同空谷幽蘭,細讀時只覺花香沁人心脾;有的如同與高人對談,閱畢只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有的讓你感受到勇敢和堅強,心中頓增勇氣和力量。
讀《簡·愛》,總是感動于簡的自尊、智慧、堅強和勇敢,有智慧的女子最美,她以這些品質(zhì)完成了她自己的華麗轉(zhuǎn)身,也教會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面對現(xiàn)實并學(xué)會自尊地去愛。與簡一般智慧、勇敢的女子還有《傲慢與偏見》里的伊麗莎白。讀《麥田里的守望者》,難忘的是霍爾頓對理想的堅持和執(zhí)著,沒有理想的人生只剩墮落,守望理想就是守望生命。讀《紅巖》,我體會到革命者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懷,體會到她們對于內(nèi)心信念的堅定和踐行。而《林海雪原》里的楊子榮、邵建波智勇雙全,在東北雪林里與敵人生死周旋,與保爾·柯察金一起成為我景仰的英雄。
讀名著,如觀世間奇景,如遇世外高人,是深邃思想的一次跨越旅行,是靈魂深處的一次真實發(fā)問,只因名著是永恒的經(jīng)典。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四月春光,芳菲五色,綠葉新芽,微風(fēng)和煦,正是讀書時。選一個明媚的春日,找一處寧靜的去處,輕翻書頁,傾心閱讀,忘卻世間喧囂和煩擾,讓心靈作一次深邃的旅行。
人生何解,字里行間,墨色清冷,卻是書香味。
(云南師范大學(xué)商學(xué)院)
作者簡介:楊菲(1989-),女,云南昆明人,講師,研究方向:文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