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偉
摘 要:方法決定過程,過程決定結果。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采用多元教學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均有重要作用。為此,就自身多年教學實踐,談談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旨在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科學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及能力。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初中科學;教學實踐
初中科學集物理、化學、生物知識于一身,單一化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需求,所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尤為重要?;诖?,本文就初中科學教學實踐提出了五方面運用途徑,并進行了舉例說明,以期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自主積極性,滿足學生多元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多元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實踐證明,多元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正所謂“在原則問題上,要堅定如磐石;在興趣問題上,則要順應潮流”,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興趣,才能專心致志地參與學習,將自身思想與精力集中到科學學習中;只有學生擁有一定的學習興趣,才能自發(fā)地去探索廣闊的科學世界,并主動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最終取得良好的科學學習效果。然而,在現(xiàn)實情況下,個別教師教學往往忽略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只是一味地將科學知識灌輸給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學習成績自然而然下降。為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采用多元教學法至關重要,不僅能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提高初中科學教學有效性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構建。打造高效課堂是保障初中科學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然而個別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還會拉低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那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中的應用非常關鍵。既能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還能為高效課堂構建注入強大動力。所以,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中的應用有重要意義,不可忽視。
二、多元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采用微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微課是順應新課改新要求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經(jīng)實踐證明,微課在初中科學中的運用,不僅讓學生的學習免去了教師唇耕舌耘的說教,還增強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注意力。為此,在初中科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善于采用微課教學,通過微課短小精湛、集視頻文字音頻為一體的教學優(yōu)勢,刺激學生各種感官,讓整個課程趣味十足,富有視覺粘性。
例如,在初中科學“運動和力”中的“摩擦力”知識點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交流、討論,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我就采用微課制作視頻的方式制作導學案,旨在通過微課激發(fā)學生新知探求欲,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及興趣愛好,設計與學生學習水平相當?shù)膶W案,包括學習要求及導學目標等。其次,結合導學目標制作微課視頻。即將自身生活中的刷牙趣事記錄下來,讓學生觀察視頻中小女孩刷牙過程中牙刷毛擺動的趨勢,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還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最后,通過刷牙趣事引出新課,并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講一講關于摩擦力的實例,以期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這樣一來,既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摩擦力知識,還加強了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能力,起到雙贏作用。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巧借微課,可變被動為主動,可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帶著微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二)采用情境教學,加深課堂知識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既能引起學生愉快情緒與探索興趣,還有助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具體而言,初中階段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于一些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如果教師能最大化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開展情境教學,除了能增加科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將抽象的科學教學內(nèi)容變得生動而具體,有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進而提升初中科學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例如,在初中科學“細胞”中的“細胞分裂”知識點教學中,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我就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通過趣味實驗情境展開教學,旨在通過具體、形象化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理解。如將學生科學分組,并為各小組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讓各小組學生結合教材內(nèi)容用橡皮泥演示細胞分裂的過程,旨在通過學生實踐操作總結細胞分裂的特點。哪個小組演示得既準確又直觀,哪個小組就可以贏得一份獎勵。隨后,各小組就開展了討論與實驗。當然,在各小組實驗過程中,我還會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В詭椭鷮W生更好地開展實驗教學任務。久而久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并闡述自身的想法,這樣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實驗氛圍,還讓學生逐漸喜歡上了實驗教學,從而為今后科學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可知,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因其特有的學習氣氛,成為激發(f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今后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緊緊圍繞教學內(nèi)容科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認識,提升學習質量。
(三)采用生活教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出生活性,且要回歸日常生活。正所謂“化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摒棄傳統(tǒng)“一刀切”“填鴨式”教學模式,善于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但生活教學在初中科學中的應用,并不是簡單地將生活化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而是通過生活化理念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讓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初中科學“物質的構成”中的“分子間隔”知識點教學中,為有效貫徹“化學源于生活”的新課標教學理念,我就采用實驗教學法,旨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易于理解。即將100 mL純凈水與100 mL酒精混合,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液體混合后的體積未滿200 mL。這時,我就告知學生“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是存在間隔縫隙的”。通過實驗學生雖能明白這一點,但實際上并沒有完全理解。隨后,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我就對學生提了一個問題:“李爺爺有半袋黃豆與半袋芝麻,想一想能否用一個相同大小的袋子把黃豆與芝麻都裝下?”由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都很熟悉,因此很快便想到芝麻掉入黃豆縫隙中這一辦法。由此可知,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將科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既能使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及觀察能力,從而起到雙贏作用。
(四)采用小組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所謂合作學習,即教師按學生學習特點、興趣愛好科學分組,并在教學實踐中找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布置下去,讓各小組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有效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同時,還能使學困生在優(yōu)秀生的幫助下更好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為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采用小組教學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初中科學“光合作用”中的“植物光合作用”知識點教學中,為讓學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產(chǎn)物、條件和場所,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我會對學生說:“同學們的家里是否有養(yǎng)花?有養(yǎng)花的同學家里,有沒有注意觀察沒有直接被太陽照射的一面生長得不是很茂盛?同樣是一盆花,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況呢?”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不解,這時我就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植物生長與光照的關系”。在學生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能夠結合光合作用來闡述這一關系,如:“植物的生長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儲存有機物,所以光照強度對于植物成長影響很大?!弊詈?,我再結合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得出“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了自身的合作能力,還讓學生對光合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五)采用問題教學,推動學生更好發(fā)展
所謂問題引領式教學,即教師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在獲取相應科學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提升學生綜合政治素養(yǎng)。對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及興趣特點,提出合理的科學化問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初中科學“汽化與液化”中的“水的沸騰”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液體沸騰的現(xiàn)象,知道液體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的,我就在課前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能描述一下水被燒開的情景嗎?”大家紛紛說道:“水加熱到一定程度就會嘩嘩地響起來?!彪S后,我就結合這一問題,讓學生展開實驗并分析:“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的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水沸騰時繼續(xù)加熱,是不是溫度就會越來越高?”這時學生的興趣一下被激發(fā)出來,并積極參與實驗過程中。待實驗結束后,我再向學生詢問:“經(jīng)過實踐觀察,大家得出了什么結論?”這時有學生就回答:“沸騰前溫度升高、氣泡變大,繼續(xù)加熱到一定溫度沸騰,溫度則不變。待時間一長,溫度就會逐漸下降?!庇纱丝芍?,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及所學知識,對水的沸騰有更深、更系統(tǒng)的理解,進而起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深化課堂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中的運用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均有重要幫助作用。對學生而言,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水平及能力。對教師而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本文主要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分析,旨在使科學教學在多元化教學法作用下變得更加精彩,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樓灝.淺議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30-231.
[2]邵春花.探討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116.
[3]鄭靜亞.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7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