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在統(tǒng)編教材下,小學語文應采用多元化識字教學策略,運用聯(lián)想、形象、歌訣、故事、比較、掌握規(guī)律等多種策略開展識字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多元化識字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痹诮y(tǒng)編教材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如何理解和實踐這一理念,是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統(tǒng)編教材下多元化識字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擁有8種求知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對同一知識點針對不同學生設計多種教學方式,同時也允許不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漢字是音、形、意統(tǒng)一的表意文字,它既有表意功能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綜合性,又有以形表意的具體性、直觀性、形象性。漢字的這些特點能充分調(diào)動和使用大腦的各種功能,因此,可以通過多元認知途徑來識記漢字,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多元智能。
由于兒童是獨立鮮活的個體,他們各自的身體心理發(fā)展不同,所以他們的認知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他們總是以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回應不同種類的信息。有的學生強于記憶,在隨文識字中憑借漢字的語言環(huán)境就可輕松地完成對漢字形體的機械識記。有的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強,非常善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知識的特點規(guī)律,這樣,他們就能游刃有余地利用漢字的特點和系統(tǒng)規(guī)律快速地集中找規(guī)律識字。還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擅長于聯(lián)想,他們常常能夠借助漢字字形、字義或字音的特點捕捉到有效的奇特的聯(lián)想線索,從而牢固地掌握一批漢字。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法,能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從而更好地利用兒童的優(yōu)勢智能帶動整個漢字學習,與此同時,還可以組合不同心智類型和水平的兒童進行小組識字活動,利用他們互補的潛能,通過多元化的形式和方法進行合作學習。
二、統(tǒng)編教材下多元化識字教學實施策略
按照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如果單純使用某一種識字方法,不能全面反映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和兒童認知漢字的規(guī)律,因此,需要選擇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1.聯(lián)想識字法。
識字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如“游”字,以前總有學生把”游”字寫成”氵放”,如果我們這樣來引導學生:看到這個字,你能想象到一個什么場景?學生:“我想象到有一個小孩子在四四方方的水池里游泳?!比缓笞寣W生說出理由,學生:小孩子就是左下邊的那個“子”,水池里面有水,所以有個“氵”旁,因為中間有個“方”字所以想到了池子是四四方方的。教師及時給以肯定和表揚。這樣,在教師指導下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使“游”字的各個部分和意思之間產(chǎn)生了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記得牢固些,老師的正確恰當?shù)脑u價,也促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
2.形象識字法。
由于直觀形象所含的信息量大于語言文字的信息量,人們一般對事物的外在特點和具體形象記憶較快,記得牢固,所以在教學生字時盡量采用比較形象的描述,直觀的演示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以引起學生興趣,便于記憶。如學習“龜”字,可在黑板上畫烏龜?shù)暮喒P畫,請學生把字和圖畫進行對照,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強化了記憶效果。
3.歌訣識字法。
兒歌和口訣讀起來瑯瑯上口,易于識記,能展現(xiàn)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認的生字,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編一些適合兒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從而對字形產(chǎn)生直觀印象,以提高識記字形的準確性。如教學“碧”字,可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比绱艘讓W易記,妙趣橫生。
4.故事識字法。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構字的特點,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和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畫面或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如學習“盒”字時,可講《三國演義》中的楊修的“一人一口酥”的故事,讓學生在欣賞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掌握這個生字,也使他們懂得了通過組合、拆分漢字的方法能更牢牢地掌握一些生字。
5.比較識字法。
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不僅僅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且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xiàn),在比較中識字,在區(qū)別時增強記憶。如在教學形近字“辨、辯、瓣、辮”時,指著女生頭上的小辮子,說這是辮子的“辮”,女孩子常常用一根絲巾扎起辮子,然后讓學生自己繼續(xù)觀察,比較這四個字外形上的不同點,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記住這些生字。西瓜要開花后才能長大結果,所以瓣字里面有個西瓜的“瓜”字;辨字里面的點和撇,好像是一個人站在雙胞胎之間,仔細看,在分辨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在分清“辨、辯、瓣、辮”的音、形、義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進行組詞或句式填空進行練習。通過練習,加深了學生的理解。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6.掌握規(guī)律法。
漢字有多種造字規(guī)律,掌握好這些規(guī)律將對今后提高生字識記效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比例較大的是形聲字,這類字大多數(shù)是由表意和表音兩部分構成的。如“晴”字,就是左形右聲的字,“青”是表音部分,“日”是表意部分。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加法”“減法”和“換法”,使他們加深對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的認識,做到舉一反三,從而提高識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