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劉占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逐步深化,誠信教育成為教育內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誠信教育講究“誠”與“信”,即誠實與信用。高校大學生應該是接受誠信教育時間最長的學生團體,但是在高校校園里卻經常發(fā)生網絡欺凌事件,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本文深挖大學生網絡欺凌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旨在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關鍵詞:誠信教育;網絡欺凌;學習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2-0120-03
網絡欺凌,與網絡存在著關聯,而“欺凌”我們一般理解為欺負、凌辱,通過字面意思我們可以將網絡欺凌理解為在網絡上實行欺負凌辱,欺負凌辱的對象不固定,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集體。網絡欺凌的實施者利用網絡技術,通過一些平臺或者網站向被攻擊對象進行言語攻擊,發(fā)送欺辱性網文或者視頻,或者通過惡意人肉搜索對被攻擊對象進行欺凌[1]。一件網絡欺凌事件的參與者并沒有確定的范圍,可能是由一個單人進行發(fā)起,然后通過網絡進行擴大,進而發(fā)展成為一種巨大的網絡輿論,被欺凌對象可能在這種網絡輿論中受到嚴重的傷害,進而影響其正常生活。網絡欺凌具有隱蔽性、重復性、惡意性等特征,是一種低級的網絡行為。據調查,這種網絡行為在大學校園里經常發(fā)生,必須對這種網絡行為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一、網絡欺凌的綜合概述
(一)網絡欺凌的研究背景
隨著網絡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高速發(fā)展,每個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網絡欺凌現象,通過基本的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網絡欺凌主要發(fā)生在青少年群體之中。青少年在網絡欺凌中既是實施者又是受害者,但總體上,青少年是最大的受害者。國外許多國家已經對這種網絡現象展開了研究,因為網絡欺凌已經在一些國家造成了惡性事件,甚至有許多事件的受害對象是青少年。國外學者在對網絡欺凌現象進行研究后,呼吁政府進行專項立法給予控制。在日本地區(qū),日本政府就網絡欺凌現象的頻繁出現而制定了應對網絡欺凌的法律法規(guī);在歐美地區(qū)已經出現了專門研究網絡欺凌的研究機構,主要作用是對網絡欺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并為立法機構提供一定的立法素材。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廣泛的關注。
(二)網絡欺凌的本質內涵
網絡欺凌雖然說是一種網絡上比較虛擬的欺凌行為,但是造成的后果卻是不可忽視的,而且在網絡欺凌的背后存在著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網絡欺凌的實施者敢于采取網絡欺凌的方法來對其他人或者集體進行網絡攻擊,那么這個實施者肯定在心理等方面存在著不可忽略的問題。我們知道,網絡欺凌的主要參與對象是青少年,青少年的心理仍處在發(fā)展階段,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從實施者來講,他們采取這種網絡行為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的心理受到了不良事物的影響;從受害者來講,這種網絡欺凌行為可能會造成他們心理受到極大的傷害或者影響,這部分青少年有可能會在被攻擊后轉化為實施者[2]。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如果不加以阻止,受害人會越來越多。網絡欺凌同現在社會上討論的“學校霸凌”雖然在形式上不相同,但是在本質上卻是如出一轍。
(二)網絡欺凌的分類
網絡欺凌中,實施者通過網絡來進行欺凌行為主要是借助了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根據網絡欺凌具體行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種是網絡言語攻擊。網絡欺凌實施者通過一些可以發(fā)表言論的網絡貼吧或者網絡評論區(qū)來發(fā)表具有攻擊性和傷害性的惡性言論,不過對于這種惡性言論我們可以采用屏蔽和禁言的方式來解決;第二種是網絡騷擾性為。實施者會向被攻擊者發(fā)送具有騷擾性的文件,比如一些不堪入目的畫面或是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詞,這種方式主要是利用重復性來造成傷害;第三種是通過網絡發(fā)送不實報道或者不實言論來對攻擊對象進行詆毀,通常包括一些網文、視頻等內容;第四種,通過一些黑客手段來獲取被攻擊對象的個人信息和賬號,然后使用此賬號來發(fā)送可能引起社會混亂的信息,讓被攻擊對象受到大眾指責,或是將被攻擊對象的個人信息散發(fā)網上,造成網絡騷擾。
二、高校大學生網絡欺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
在高校大學生中,使用網絡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大學生通常會使用網絡進行學習或者與網友進行交流,但是當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可能成為網絡欺凌的實施者。一般來說,高校大學生中大部分已經成年,已經開始感受到生活的負擔和社會的艱難,他們在內心深處逐漸堆積起各種壓力因素,比如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不夠滿意,或者自己的專業(yè)在社會上比較冷門,就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進而產生負面的心理,這種負面心理就是一種壓力因素,當內心中的壓力因素逐漸增多,而現實又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時,就會通過一些方式進行發(fā)泄,而網絡正好是一種比較適合的方式,他們會把自己心理的負面內容通過網絡進行發(fā)泄。
(二)高校大學生對網絡欺凌行為的認知不足
許多網絡欺凌行為在最初的階段是比較輕微的,并不具有很大的殺傷力,但是如果聽之任之,不去處理的話,那么網絡欺凌行為可能會越來越嚴重。高校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對網絡欺凌所造成的后果并沒有清醒的認識,當他們遇到網絡欺凌時,并不能在第一時間認為這種行為就是網絡欺凌,大部分會認為只是一種網絡調侃的手段[3]。比如,有的大學生在網上看到一些詆毀某所學校的網文,他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簡單的發(fā)泄行為,接下來他有可能對這篇網文進行傳播,成為網絡欺凌的幫兇。高校大學生對網路欺凌行為的認知不足還表現在,別人在網上對他進行詆毀、攻擊時,他卻默認了這個事實,可是從內心深處卻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比如有的大學生比較胖,別人通過網絡使用侮辱性語言對他進行攻擊,他由于自己本身的自卑會對這些言論進行忍讓,促使攻擊者變本加厲,進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三)高校缺少相應的網絡監(jiān)管平臺
一般高校內部都有自己的校園網,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來發(fā)布各種消息,同時學生也可以接收到來自外部的信息。在外部的信息中,就有可能包含一些具備網絡欺凌特點的信息,比如一些攻擊性明確的網文或者視頻,學生在接觸到這些信息之后,可能會進行轉發(fā)后者傳播,這樣一來,一些不實的內容經過傳播之后就可能變成“真實”信息,最終對被攻擊者造成傷害[4]。高校應該對這樣的信息進行管理,但是高校缺乏相應的網絡監(jiān)管平臺,無法對這樣的不良信息進行清除,導致大學生參與到網絡欺凌之中。高校之所以在網絡監(jiān)督方面比較落后,主要的原因是高校對網絡世界的不重視和不了解,認為虛擬的信息傳播不會引發(fā)什么變故。
三、誠信教育中解決高校大學生網絡欺凌的措施
(一)通過誠信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以上網絡欺凌的原因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在杜絕網絡欺凌中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高校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應該積極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進行引導,讓大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學習自己的專業(yè),避免惡性因素的積壓;其次,應該提升大學生對網絡欺凌的認知水平,使他們認識到網絡欺凌的危害,并積極地進行抵制。大學生在面對網絡信息時,應該盡可能的調查事件的真相,而不應該進行盲目的附和;最后,在品德教育方面,要充分體現出誠信教育的特點,學生要對自己的品德進行誠實的對待,并通過積極的學習來進行提高。誠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觀測點,以誠信教育為突破口,關聯網絡環(huán)境治理相當重要,這樣不僅利于養(yǎng)成大學生積極面對生活的勇氣和習慣、凈化網絡不良風氣,杜絕網絡欺凌的出現,還對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在相關監(jiān)管方面進行完善
高校采取的手段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監(jiān)管,另一類是構建網絡監(jiān)管平臺。高校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監(jiān)管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監(jiān)管過程不可能具體到每一個大學生身上。但是高校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在校園里安裝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學生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監(jiān)督,并以此為證據來對學生做出相應的懲罰,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或者在食堂、操場等人員較多的地方設置一些限流區(qū),對出現故意擁擠的學生進行登記,對屢犯不改者進行全校公示;隨機調查學生的人際關系,并通過任課老師的提供的信息來了解學生的人際情況,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礎[5]。高校通過構建網絡平臺來進行網絡的監(jiān)管,一是建立嚴格的校園網絡網關對外來網絡的不良信息進行監(jiān)督,及時剔除那些具有網絡欺凌性質的惡性信息;二是對校園內部的網絡信息進行監(jiān)管,對在網絡上發(fā)布不良信息的賬號進行鎖定,從而發(fā)現幕后的實施者。
(三)加大對網絡欺凌的研究,盡快制定專項法律法規(guī)
我國目前對網絡欺凌的研究不多,無法在立法層面給予相應的制裁,這樣的情況導致網絡欺凌行為肆無忌憚的出現,如果不加以遏制,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我國應該成立專項的研究機構來對網絡欺凌現象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從法律的角度來思考其中具體行為的法律后果,比如一條網絡欺凌信息被發(fā)布后,它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的法律責任該如何區(qū)別,在具體的量刑方面如何與受害者所受傷害的程度聯系起來,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四)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改善社會道德風尚
社會風氣的改善也是減少網絡欺凌現象的一種措施,雖然網絡欺凌是一種網絡上的行為,但是從本質上講,這種行為也是一種社會行為。我們應該加強社會的誠信建設,從誠信角度來構建社會體系,進而改善社會的道德風尚[6]。高校大學生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會逐漸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并積極地抵制和杜絕社會和校園內的不良行為。除此之外,作為網絡主要參與體的大學生還應該講這種優(yōu)良風氣帶到網絡世界中,減少網絡欺凌的出現。
四、結語
網絡欺凌現象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成為一些別有用心者攻擊他人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這種現象逐漸蔓延到高校大學生中,嚴重影響到高校大學生的成長。高校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如果任由網絡欺凌現象的發(fā)展,會給國家的發(fā)展造成巨大的影響。我國現在關于網絡欺凌的法律法規(guī)還不成熟,不能從法律層面來對網絡欺凌進行有效的制裁,那么就需要我們在其他方面進行改革。對大學生來說,高校應該以誠信教育為出發(fā)點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對網絡欺凌現象的辨識判斷能力和自覺抵制能力,讓網絡欺凌遠離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江文,吳思儀,葉麗怡,周壽明.地方高校大學生網絡欺凌應對方式調查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5,22(06):82-87.
〔2〕袁龍云,陳露露,潘柳燕.南寧大學生網絡欺凌現狀及其對自殺意念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8(06):945-947.
〔3〕保紅霞.高等學校“網絡欺凌”對策之“組合拳”構建[J].高教學刊,2018(07):130-131+134.
〔4〕李丹.高校大學生網絡欺凌現象及其對策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75-76.
〔5〕張陽,胡子鳴.誠信教育視閾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欺凌現象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5):57-61.
〔6〕張曉春,張明.高校校園網絡欺凌現象及其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7,(12):46-47.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