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 馬文靜 馬晶 唐暉
[摘要]目的 探討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及預后。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12日~2015年6月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均接受新輔助化療,對其臨床資料、病理資料、隨訪資料進行收集分析,探討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及預后。結果 患者體質量、哺乳時間、化療周期、腫瘤大小、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雌/孕激素受體(ER/PR)、分子分型均為影響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單因素,經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體質量、ER均為影響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獨立預測因素,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對乳腺癌患者生存無明顯影響。結論 對于乳腺癌患者,其體質量、ER均為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獨立預測因素,而且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乳腺癌患者的預后生存無明顯影響。
[關鍵詞]影響因素;預后;新輔助治療;乳腺癌;病理;完全緩解
[中圖分類號] R737.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2(b)-0095-03
乳腺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疾病類型,在女性人群中,其發(fā)生率占第一位。新輔助治療與新輔助治療預后關系是目前臨床乳腺外科重要的關注問題[1]。病理完全緩解是屬于臨床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預后的重要評價指標[2]。對于局部進展期的乳腺癌患者而言,新輔助治療屬于標準的治療方案;對于早期病變患者而言,可給予手術進行治療,以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新輔助治療與原發(fā)病灶病理完全緩解率、生存情況等的聯系緊密,將會影響到患者的預后[3-4]。本研究旨在探討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及預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12日~2015年6月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均接受新輔助化療。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均獲得了明確的診斷,具有完整的病理資料。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為23~69歲,平均(45.23±3.15)歲,手術治療前給予B超檢查,排除伴有遠處轉移的患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采取新輔助化療的方式,治療周期為4~8個,包括蒽環(huán)類方案、紫衫類方案、蒽環(huán)類與紫衫類序貫治療、蒽環(huán)或紫杉醇序貫其他治療方案,之后采取手術進行治療。150例患者中,62例采取乳腺癌局部擴大切除術+腋窩淋巴結清掃術,88例采取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之后102例患者由于術前化療時間低于8個周期,采取輔助化療模式,原發(fā)灶病理完全緩解患者給予新輔助化療,原發(fā)灶殘留患者給予新輔助化療不同方案進行干預,若新輔助化療周期為8個,手術后無需給予輔助化療。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收集1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質量、身高、哺乳情況、月經情況、既往史、家族史等)、B超等輔助檢查結果以及手術資料(包括治療方式、腫瘤大小、病理類型、淋巴結轉移等)。分析腋窩陽性淋巴結病理完全緩解的判定標準為:術后病理檢查腋窩淋巴結情況未累及癌;1年無遠處轉移生存(1年DDFS)是指新輔助化療1年內未出現遠處轉移病灶或者乳腺癌相關性死亡情況[5-7]。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臨床病理特征以及病理完全緩解的相關性多因素分析均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生存相關多因素分析使用COX風險回歸模型,影響生存危險因素分析使用后退法篩選方法,存活率使用Kaplan-Meier曲線進行計算,生存差異比較使用差異Log-rank檢驗方法,通過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臨床因素的關系分析
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患者體質量、哺乳時間、化療周期、腫瘤大小等臨床因素有關,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患者身高、月經情況等臨床因素無關(表1)。
2.2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病理指標的關系分析
經分析,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患者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雌/孕激素受體(ER/PR)、分子分型等病理指標有關,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與患者Ki-67比例、組織學分級等病理指標無關(表2)。
2.3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患者的體質量及患者ER是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獨立預測因素(表3)。
2.4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響分析
參與本次研究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經持續(xù)跟蹤隨訪1~3年,平均跟蹤隨訪時間為(30.50±1.50)個月;隨訪結果可知,死亡12例,遠處轉移(或局部復發(fā))28例。23例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患者中,死亡0例,遠處轉移(或局部復發(fā))3例;127例新輔助治療未病理完全緩解患者中,死亡12例,遠處轉移(或局部復發(fā))25例。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患者與新輔助治療未病理完全緩解患者的總生存期及無病生存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疾病類型,其發(fā)生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新輔助治療乳腺癌與治療預后關系已成為目前臨床乳腺外科的熱點關注問題[8-9]。有關學者研究顯示[10-11],對乳腺癌患者給予新輔助化療模式后,其原發(fā)灶病理緩解情況和預后的聯系較為緊密,所以說,病理的緩解率可作為該類疾病患者新輔助化療效果判定的重要因素。
病理完全緩解即原發(fā)病灶未見腫瘤病灶、淋巴結未見腫瘤病灶,或者原發(fā)病灶與淋巴結均僅有原位癌殘留[12]。病理完全緩解主要用于乳腺癌新輔助治療預后的評價指標之一,且占據著重要作用價值。相關研究發(fā)現,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輔助治療后,若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則可以獲得更長生存獲益。但是新輔助治療后達到病理完全緩解的乳腺癌患者僅占少部分,而有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輔助治療時,病情持續(xù)發(fā)展,導致喪失早期手術機會;其次,還有部分乳腺癌患者出現耐藥反應[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患者的臨床因素(包括體質量、哺乳時間、化療周期、腫瘤大?。┮约安±碇笜耍ò‥R、PR、ER/PR、分子分型)均有明顯差異性(P<0.05);除此之外,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患者的體質量及ER均可作為獨立預測因素;其次,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的總生存期及無病生存期與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未病理完全緩解患者無明顯差異性(P>0.05),提示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獨立預測因素主要包括乳腺癌患者的體質量以及ER,其次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無明顯影響性[15-16]。
綜上所述,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乳腺癌患者體質量、ER,而病理完全緩解與患者預后生存無明顯影響。
[參考文獻]
[1]何英劍,李曉婷,范照青,等.應用決策曲線方法評價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的MRI早期預測模型[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8,98(4):260-263.
[2]劉偉,李健斌,王濤,等.乳腺癌分子亞型與新輔助化療療效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36):2898-2902.
[3]李志紅,劉丹,何自靜,等.地塞米松對新輔助化療后乳腺癌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7(4):685-689.
[4]韓忠華,林舜國,許春森,等.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淋巴結陰性原發(fā)灶癌殘留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7,55(34):81-83,87.
[5]程元甲,葉京明,徐玲,等.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預測因素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4):339-343.
[6]石愛平,徐格格,解新鵬,等.St.Gallen會議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回顧[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8,56(1):6-11,21.
[7]劉世偉,徐玲,張虹,等.HER2陽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完全緩解預測因素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6,54(2):94-98.
[8]龐丹梅,溫靈珠.卡鉑新輔助治療可提高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率[J].循證醫(yī)學,2017,17(3):150-152.
[9]宋金潔,王濤,邊莉,等.曲妥珠單抗聯合蒽環(huán)類藥物應用于Her-2陽性乳腺癌的新輔助治療初步臨床研究[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3,27(2):97-100.
[10]姚和瑞,游凱云,汪穎,等.CALGB 40603研究分析:Ⅱ/Ⅲ期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加用卡鉑和/或貝伐單抗提高病理完全緩解率[J].循證醫(yī)學,2017,17(3):140-145.
[11]張香梅,曹淼,劉北辰,等.恩度聯合TEC方案新輔助治療Ⅲ期乳腺癌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4):258-262.
[12]韓瑞,王冠英,張玉姣,等.貝伐珠單克隆抗體聯合化療用于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的meta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45(4):379-386.
[13]宋云駿,姜林鶴,劉運江,等.CD133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 13(4):297-300.
[14]張鋼齡,張培禮,朱敬軍,等.紫杉醇聯合卡鉑單周新輔助化療加曲妥珠單抗在HER2陽性乳腺癌的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5,21(5):463-466.
[15]劉文清,葉京明,徐玲,等.分子分型及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成像對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療效的預測和評價[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8):706-709.
[16]趙迎春,李勇,朱永云,等.乳腺癌分子亞型在預測新輔助化療療效及患者預后中的作用[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6,43(3):162-166,封3.
(收稿日期:2018-09-04?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