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伴隨著知識的進一步深入,一些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開始變得模糊并出現偏差,漸漸地對高中數學的理解變得困難。學困生就是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存在問題的群體,他們往往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針對這一現狀教師需要更多地投入,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掌握數學學習技巧,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模式,從而幫助這些學生學好高中數學。
一、高中數學教育中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數學基礎薄弱,課堂聽不進去
學困生最大的學習障礙就是上課聽不進去,從而導致他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逐漸變成邊緣人。高中學困生基礎薄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初中就沒有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導致他們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同樣學不進去。比如,如果學生在初中時期就沒有形成空間想象能力,那么在高中數學的空間幾何學習中,就更加難以構想復雜的空間幾何圖形,從而導致他們對高中空間幾何教學難以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們對課堂缺乏重視,導致課堂教學沒有起到作用,數學學習自然難以進行。
(二)不懂學習方法,課下學不進去
數學學習方法對于高中數學的日常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使他們快速掌握高中數學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困生普遍不懂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導致他們對課下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學習方法,課下學不進去,這些問題將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的數學作業(yè)長期通過抄襲完成,自身根本沒有掌握數學知識,慢慢的高中數學在他們眼里越來越難。學困生們不懂學習方法,課下學不進去的現狀急需解決,否則日常數學學習難以進行。
(三)缺乏教師重視,學習失去動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主觀評價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困生大多都是在教師眼里不愛學習或者說是理解力差的學生,正是由于教師這種長期以來的不重視,導致了這些學生失去學習動力。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往往來自于教師的認可,而教師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就是忽視學困生,日常數學教學基本上是針對學習好的學生,長此以往,導致這些學生的數學能力越來越差,嚴重阻礙了他們的發(fā)展。教師對他們的不重視,也使他們變得不自信,而嚴重不足的自信心,使得他們日常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還打擊了他們對高中數學學習的熱情。
二、應對高中數學教育中學困生的對策
(一)立足課本,努力提高數學基礎知識
課本是高中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教材,對于學困生來說,只有吃透課本才能夠進行正常學習。既然學困生普遍基礎薄弱,那么在日常教學中就需要讓他們更多的重視基礎知識,面對數學課本上出現的知識點、定理、公式一定要讓他們記牢、理解。立足課本的教學方法必然能夠對他們的數學基礎知識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讓他們更多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予學困生更多的基礎性知識講解,充分考慮到學困生的自身條件,將這些學生的數學基礎逐步培養(yǎng)起來,促進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
(二)勤于思考,掌握高中數學思維模式
數學思維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其關鍵在于思考。學困生在日常學習中更應勤于思考,只有一項一項想明白了,他們的數學學習才能順利進行下去。面對日常學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學困生可以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解題方法,不要單一局限于一種解題方法,要擁有更加開闊的思維,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夠逐步掌握高中數學思維模式和學習技巧。重視思維的教學方式也必然能夠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在面對高中數學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三)正視自我,強化日常教學的存在感
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很關鍵,因而針對學困生普遍自信心不足的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強化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明白不能因為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去否定自己的能力,應該正視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價值。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慢慢強化他們的存在感,逐步讓他們對數學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平時數學學習有障礙的學生進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課堂互動讓他們更多的參與進來。通過這些提問和互動的方式,能夠強化他們的存在感,逐步讓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三、學困生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一)給予學困生關注,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雖然在新課標下環(huán)境下,重視學生的素質發(fā)展與能力培養(yǎng),但是分數依然是劃分學生的標簽,“好學生”自然是教師都喜歡的,而“學困生”們則在教室中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只要他們不影響課堂秩序,那么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便不會受到關注。其實學困生也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指導,在他們不知如何做起的時候,教師用一些肯定的話語就可以激勵他們。
(二) 教師可以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穿插于基礎鞏固中,可以組織學困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嘗試復述概念的含義和幾種解題方式的原理,或者在解題之后說出自己的思路及解題所應用的概念及公式,以在這個過程中對知識有更深層的體會。教師在課堂上也要經常提一些思考性的題目幫助學生思維的逐步培養(yǎng),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使他們得到思維鍛煉,并學會如何思考、如何推導,這樣才能讓學困生的數學學習之路更有條理,并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路。漫無目的或者急于求成的學習方式都會導致事倍功半,只有適合學困生學習基礎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內容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困生作為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教師在面對他們時要傾注更多的精力,耐心地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從基礎開始慢慢補充,以高效的學習逐漸地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并讓他們在進步的同時樹立自信,找到自己的理想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