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榮軍
摘 要 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學生的解題能力一直都是教學重點,如果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解題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還能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學習能力,為此,教師采取了多種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本文先闡明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指明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性,最后闡述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物理 解題能力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物理是初中才開設的學科,正因為如此,學生缺少對物理知識的整體認識,也沒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這就導致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效率低下,而且因為物理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還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這也不利于今后的物理學習。這就需要教師首先營造一個良好的物理教學氛圍,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多角度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物理思維方式,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1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物理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還是以灌輸式或者填鴨式的方式進行物理教學,而物理這門學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授課的時候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甚至還會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物理知識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如果有哪一部分知識沒掌握完全,對其今后的物理學習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在進行例題講解的時候,教師也只是簡單的帶領學生用同一種思路進行解題,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可能花費一段時間講解會讓學生掌握這種解題方法,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沒有系統(tǒng)的進行講解,一旦題目發(fā)生變化,學生依舊會不知所云,這不利于學生打好物理學習的基礎,也不利于其接下來的物理學習進程。
1.2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很重要的一環(huán),而傳統(tǒng)教學一直都是物理教學的重頭。這就導致課堂上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只需要把重點部分做標記,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則需要做好筆記,哪怕是課本上的一些簡單物理概念的題目,都是教師帶著學生回憶,就更不用說其他復雜的問題了,整個解題過程都是教師帶著學生完成,很多學生雖然知道運算的過程和結果,但是由于缺少自行思考的過程,不明白深層次的物理知識和解題技巧,只是按照教師的思維模式進行運算,如果碰到新題型,還是沒辦法獨立進行解題,而且就算學生在課堂上做了相關物理知識方面的筆記,學生不會再進行任何的翻閱和查看,也就不會知道計算究竟是怎么回事,這種刻板的教學方式沒有針對性,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也讓整個物理解題教學進程趨于落后位置。
1.3未將學生放于教學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物理題目講解的時候,因為教學規(guī)劃比較滿,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多且復雜,在課堂上學生提問和交流的時間較少,下課時間也只夠學生休息一下,不會想著向教師提問,而且因為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所以很少會進行改變,都是依照同一個模式進行學習,不會主動向教師提出問題,即使教師預留了提問時間,學生也不會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再加上教師講解的內容過于繁雜,也就無法估計到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整個教學都沒有針對性,未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學生學到的知識也非常有限。
1.4練習沒有針對性
我國有調考和中考這兩個考試形式,也就奠定了應試教育這個大前提,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都是按照這個模板布置物理作業(yè),想用題海戰(zhàn)術來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但是這種方法卻忽略了在課堂上教師并未對物理相關規(guī)律和解題思路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當要練習的時候,學生也不知道究竟用什么方式進行解答。另外,很多教師都直接按照考綱的要求布置練習題,功利心比較強,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想這個難度到底適不適合學生進行練習,畢竟如果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做難度較高的題目,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給基礎較好的學生布置過于簡單的題目,會讓他們覺得物理學習比較簡單,不能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也不利于物理教學的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
2.1分層次教學
2.1.1例題講解分層
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先選擇較簡單的例子進行引導講解,根據學生的解題情況,有針對性的拔高例題難度,但是要保證例題難度適中且具有針對性,也可以根據這個立體模板,帶著學生分析解題思路,有效教授學生解題方法,而不只是簡單教授學生解題過程和答案。比如在講授壓強的時候,小麗買了一個西瓜回去,用塑料袋越提越重,用什么方法可以減輕西瓜的重量?這個時候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讓學生明白有哪幾道力作用在小麗的手上,逐漸讓學生明白因為受力面積小,壓強大的這個概念,再找出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
2.1.2作業(yè)難度分層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布置作業(yè),確保每個學生做的題目難度和題量適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布置課后練習拓展題,和課本知識內容相關,只采取小部分的變體,總體上和之前例題差距不大,主要用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做難度相對較高的題目,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對知識進行深化,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從而進行更深層次的物理學習。
2.2進行有效的解題引導
好奇心是讓學生進行思考的先決條件之一,那么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時候,可以將大問題逐漸細化成一個個小問題,一個個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如果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新的問題,需要及時向教師提問,教師也要很耐心的給予解決。如果上課時間不夠,教師要讓學生把問題記錄下來,課后或是教師有時間的時候在進行解答,但前提是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具體的解題方法需要學生自行去體悟,畢竟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如:在講授光的原理時有一道題,已知入射角是20度,那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是多少度?入射光線不變,讓鏡面轉動20度,反射光線為多少度?教師在進行講授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定律,再根據規(guī)律進行變題引導,讓學生自行思考解題。
2.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時,還可以讓學生把周圍的學習生活用品利用起來,進行簡單的演示實驗,通過實驗的現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積極主動的進行物理學習。比如在講解光的傳播條件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兩個一次性杯子和一根繩子,在進行課堂實驗的時候,一個學生對著杯口講話,另一個學生聽,而后再進行角色交換,這個過程一定要讓學生也能成為實驗的參與者,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看客。畢竟只是看教師做實驗解題,只會覺得這個題目很簡單,不會去挖掘深層次的物理知識,學到的也只是皮毛,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會被教師輕而易舉的解決,但是學生本身不一定完全理解通透,只有學生親身體驗,從實際動手中獲得最真切的感受,最終解決物理問題。
2.4突出物理教學重點
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解題的時候,需要把握題目的重點,讓學生找到破題口,前期可以只訓練學生找破題口的能力,等學生完全掌握破題技巧之后,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在講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在進行力的計算前,需要對物體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向上的牽引力,向下的摩擦力,以及在物體上還存在的其他外力,在分析清楚之后,運用之前教師強調過的規(guī)律進行有效運算,從而以最快最準確的方式解決問題,獲得最精確的答案。在解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重點物理知識進行重點強調,加強學生對該知識的印象,也為今后的物理教學打下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是物理教學的重點,教師需要通過分層次講解例題并有效布置作業(y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解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突出解題能力教學重點,全方位的實現高效的物理教學形式,最終達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目的,最終推動整個物理教學事業(yè)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正波.基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21):47.
[2] 王永海.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7):61-62.
[3] 溫華.初中物理教學中應怎樣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4):59.
[4] 朱進領.抓住思維特點 提升解題實效——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