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琭瑩
【摘 要】本文記錄了一例脊髓損傷后排尿障礙患者間歇導尿的護理過程,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期間的康復護理措施,總結(jié)了間歇導尿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脊髓損傷;間歇導尿;護理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89-02
脊髓損傷是指由于外傷、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脊髓結(jié)構(gòu)功能損害,可能導致?lián)p傷水平以下運動、感覺、括約肌及植物神經(jīng)功能的障礙,致殘率極高。脊髓損傷后,患者極易發(fā)生排尿障礙,給患者及家屬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也可能導致尿路感染、結(jié)石及腎盂積水,危及患者生命[1]。傳統(tǒng)留置導尿方法可能需要長期留置尿管,不光容易發(fā)生尿路感染,也會導致慢性膀胱攣縮,影響腎功能。清潔間歇性導尿是近幾年康復科常用的護理康復措施,可定期排空膀胱、解除尿潴留,同時鍛煉患者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2]。2018年7月我科收治一名脊髓損傷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進行一系列康復治療,拔除尿管,間歇導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2018年7月7日在船上高處作業(yè)時不慎墜落,高度約3-4米,當即雙下肢運動感覺消失,二便障礙,無胸悶胸痛,無頭痛頭暈,無畏寒發(fā)熱,無腹痛腹脹,無尿血等不適,被送至當?shù)蒯t(yī)院,查CT提示“腰1椎體爆裂性骨折伴椎管占位,腰1、2兩側(cè)橫突骨折”,10天后在全麻下行“腰1椎體爆裂性骨折脫位伴截癱后路減壓融合內(nèi)固定術”,手術順利,術后予對癥治療,雙下肢運動感覺逐漸有好轉(zhuǎn)出院?,F(xiàn)患者仍存雙下肢運動感覺障礙、二便障礙,為求進一步康復治療,來我科門診就診,門診擬“康復治療,脊髓損傷”收住入院。右側(cè)股四頭肌肌力1級,余0級,左側(cè)伸膝肌力4級,屈膝肌力0-1級,踝背伸肌力2級,臍平面以下感覺逐漸減退,感覺無完全消失。予營養(yǎng)神經(jīng)、護胃、活血促骨折愈合、預防抗凝及對癥治療,并予氣壓、低頻、針灸、肢體關節(jié)主被動訓練、起立床訓練、高壓氧等綜合康復治療。2018年9月5日予拔除導尿管,改為清潔導尿,制定飲水計劃,記錄排尿日志,配合膀胱功能訓練。目前患者排尿功能好轉(zhuǎn),小便可自解。
2 康復護理措施
2.1 肌力訓練 對患者腹肌、腰背肌、雙下肢各肌肉進行肌力訓練,對于1~2級肌肉進行輔助主動運動,3級以上肌肉采用抗阻肌力訓練。
2.2 平衡訓練 包括坐位平衡訓練和立位平衡訓練,訓練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由睜眼到閉眼,由坐位到立位,由自動態(tài)到他動態(tài),循序漸進。
2.3 轉(zhuǎn)移訓練 訓練患者獨立轉(zhuǎn)移的能力,包括從臥位到坐位轉(zhuǎn)移、床上橫向和縱向轉(zhuǎn)移、床至輪椅和輪椅至床的轉(zhuǎn)移等。
2.4 步行訓練 開始可以在平衡杠內(nèi)訓練,包括四點步和二點步,逐漸過渡到助行器或者雙拐。步行訓練要求上體端正、步伐穩(wěn)定、步態(tài)均勻。
2.5 膀胱電刺激 使用膀胱功能治療儀,治療強度以患者能感覺到輕微刺痛為準,不得超過患者耐受程度,若患者存在感覺障礙,治療強度應以肌肉出現(xiàn)適度收縮為準,不得盲目調(diào)大劑量,避免患者皮膚電灼傷,每日一次,每次20 min。
2.6 膀胱控制訓練
2.6.1 膀胱括約肌控制力訓練 常用凱格爾盆底肌練習法,主動收縮恥骨尾骨?。ǜ亻T括約肌),讓患者想象在小便過程中憋尿的感覺,保持肌肉等長收縮10s后放松,重復10次,每天3~5次。
2.6.2 排尿反射訓練 發(fā)現(xiàn)或誘發(fā)“觸發(fā)點”,通過反射機制促發(fā)逼尿肌收縮,已進行主動排尿。常見的排尿“觸發(fā)點”是叩擊恥骨上區(qū)、牽拉陰毛、摩擦大腿內(nèi)側(cè)、擠壓陰莖龜頭等。叩擊宜輕而快,避免重扣。
2.6.3 代償性排尿方法 通過手法和增加腹壓等方式促進排尿,患者坐位,放松腹部身體前傾,屏住呼吸10~12s,用力將腹壓傳到膀胱、直腸和盆地底部,屈曲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使大腿貼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壓力。
2.6.4 水出入量控制訓練 建立定時、定量飲水和定時排尿的習慣,膀胱的生理容量約400ml左右,因此每次飲水量以400~450ml為宜,每日進水量不需要超過2000ml,保持尿量800~1000ml/d左右。
2.7 間歇導尿 間歇導尿又稱清潔導尿,是指由非醫(yī)務人員(患者、親屬或陪護者)進行的不留置尿管的導尿方法,以減少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依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獨立性。動作必須輕柔,不可暴力,避免尿道損傷,殘余尿量少于80~100ml即可停止間歇導尿。
3 小結(jié)
間歇導尿法是目前公認的科學的尿路管理方法,它彌補了長期留置導尿管的弊端,使膀胱和尿道括約肌得到周期性的擴張、收縮,使尿液得以排空,膀胱可因此維持近似生理狀態(tài),幫助膀胱功能和括約肌殘存功能及控制能力恢復;而膀胱功能訓練,有助于維護膀胱順應性,保護腎功能,并可以反射性調(diào)節(jié)大腦及脊髓相應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對恢復膀胱自主排尿起重要作用[3]。間歇導尿的過程中,指導患者適時適量飲水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飲水計劃的執(zhí)行直接影響到膀胱功能的恢復。應充分考慮到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包括飲食習慣、飲食規(guī)律、生活習慣以及治療安排,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個體化的飲水計劃,同時督促其執(zhí)行。進行導尿前需徹底清潔雙手,當插入導尿管有困難或遇到阻力時,不可使用暴力,應稍等片刻,讓膀胱的括約肌放松,之后再進行嘗試,拔出導尿管后若發(fā)現(xiàn)少量血絲,不必驚慌,但若血絲量轉(zhuǎn)多,需立即告知醫(yī)生[4]。本案例患者拔除導尿管后采用間歇導尿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患者簡單易學,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患者自我間歇導尿,目前可自行小便,無感染及并發(fā)癥。臨床中,間歇導尿的時機選擇極為重要,當患者每日輸液量<500 ml、無壓瘡、膀胱容量測定>150 ml的情況下,撥出尿管,及早實施間歇導尿,可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復剩余功能、回歸社會[5]。
參考文獻
[1]唐芳, 艾艷, 朱世瓊.對脊髓損傷間歇導尿患者實施個性化飲水計劃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14,11(2):135-137.
[2]劉健, 邵寒梅.清潔間歇性導尿患者的療效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5):433—434.
[3]付杰, 蔡秀娟, 彭全成, 等.間歇導尿綜合療法對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雜志, 2010,25(1):76-77.
[4]馮輝.對間歇性導尿術的健康教育[J].醫(yī)學信息,2014,11(27):226-227.
[5]李琨, 肖萍, 王熠平, 等.脊髓損傷患者實施間歇導尿指征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10(2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