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堅
隨著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也如同雨后春筍,應運而生。而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把課堂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融合是語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趨勢,把情感教學合理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必定會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教育改革提供成功范例。
1.情感代入式教學方法引人入勝。人的情感世界豐富多彩,每個人的情感基調也互不相同,如何把客觀的情感表達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方法,是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語文課堂教學單一、古板,大量的文字陳述和生澀難懂的古文學,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致。所以,采用情感代入式教學必須注重實際,以教育實例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情感傳輸紐帶,使課堂洋溢出感情色彩濃厚的氣氛,進而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埋下伏筆。
2.注重角色塑造,把真情實感導入課堂教學。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據了很大篇幅,由于初中生的社會閱歷尚淺、閱讀量相對較少、古文學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一部分學生對古文學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在閱讀文言文時,表情木訥、語速隨意、音調平直、毫無生氣,對故事人物身份認知度極低。比如《出師表》這篇古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出當時的人物,分別讓學生扮演諸葛亮、劉禪,假設學生已經穿越到三國時期,表演出諸葛亮當時的表情心理和對劉禪的真情實感的表露。
3.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貼近生活實際。語文課堂是最適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平臺,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時,結合當下自由、民主、和諧、團結、友愛的核心價值觀理念導入課堂當中,并貼近于生活地講述一些正面例子,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1.情感表達是最直觀、鮮明的表達方式。學生的喜怒哀樂直接影響學習成績的好壞,語文課堂通過鮮活的文字、精彩的故事、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古詩詞的魅力,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意識。
而初中語文教師作為學生情感教育的第一引導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也可以引申為理智教育,這種教育旨在把課堂知識的獲取和學生自身智力訓練作為課堂教育目標,使師生之間建立一條正確的情感交流通道,使那些性格扭曲、阻礙學生情感發(fā)展的因素煙消云散。
目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是一種情感教育的滲透,缺乏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發(fā)展的相關措施或者標準,才導致情感教育與現實教學脫節(jié),不能更好地發(fā)揮情感教育的閃光點。
2.增強學生對情感教育的認知程度。在初中語言教學階段,融入情感教育是最適合的一個階段。因為從小學過渡到初中以后,學生無論從身體素質還是自我保護意識方面,都獲得了質的飛躍,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也很清晰。而語文教育也包括語言教學,在這一領域引入情感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律精神大有幫助。
在同學關系上正確認知哥們義氣,避免走兩個極端;在與教師溝通交流過程中,注重尊師敬師的德行傳遞;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不能愛屋及烏,要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從小的框架出發(fā),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規(guī)劃未來的夢想。以上這些都屬于情感教育的范疇,而通過語文教學中適時引入,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向著良性的發(fā)展軌道前行。
3.深入領會語文教材中的語境情感,扎實語文功底。在很多語文作品中,語言情感和所處的意境都是相對獨立的。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還不高,所以學生對語境的理解與認知方向有所偏頗,不能夠身臨其境,感知作者的情感深意,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掌握好教授的方法,引用教材中的例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塑造逼真形象的人物外形,通過自身惟妙惟肖的演繹,準確詮釋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內心世界以及蘊含的真實情感。
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詩詞就可以作為鮮活的事例進行引用。指導學生朗讀詩詞過后,聯想詩詞創(chuàng)作的年代,無數的革命先烈舍生取義,英勇拼殺,為的就是救民于水火,讓老百姓獲得自由和解放,像這種豪邁的愛國情感頓時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生動的、充滿著情感基調的語文課堂立刻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4.情感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開創(chuàng)語文課堂教學新局面。很多學生都夢想著長大以后當科學家,發(fā)明很多人們日常生活中實用的東西,這其實屬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創(chuàng)造性階段。如果把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融合到一起,二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很好地被發(fā)掘出來。
在學校也好,在家也好,學生伴隨著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好奇心,憑借創(chuàng)造性的展現,把好奇心轉化成為實際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研發(fā)出可人的物質或是精神成果。
5.將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打上審美標簽。情感教育一個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具有審美性。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授語文的基礎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將情感教育凸顯出來的審美引入課堂,在教師進行知識傳遞時,把審美也作為一種另類的教育活動,吸引學生眼球,必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利用情感教育突破作文寫作瓶頸。文字可以傳遞情感,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階段的重點,也是各種大小型考試所要經歷的必要關口,作文寫不好,等于一張試卷只答對了一半,可見作文在語文成績中的重要性。
許多初中學生,由于小學階段就沒有打好寫作基礎,甚至連一篇完整的日記都寫不出來,所以到了初中之后,應付心理作祟,往往利用一些小伎倆,打小抄,敷衍了事,最后只能是自己坑了自己,越來越討厭學習語文,對寫作文越來越畏懼。久而久之,不僅是偏科,更嚴重的是各科成績都會被拉下來,而成為被別人戳后背的學困生,甚至是學渣。
初中語文教師結合情感教育教學的方式,從選擇情感色彩豐富的作文題材開始,一步步將人設、情境賦予人的情感,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易于接受,而不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平鋪直敘地照搬教材規(guī)定的寫作范圍進行作文的創(chuàng)作,改變也是創(chuàng)新,這樣的思路也決定大多數學生寫作文的出路。
7.情感教育的融入消除了學生的惰性。初中是學生惰性養(yǎng)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其主要因素來源于季節(jié)的變換、學習壓力的增大、相互攀比競爭的結果、學生固有天性的延伸等,要從根源上消除學生的惰性,需要切實可行的方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案例,把情感因素導入這些故事當中,正確引領學生對名人成功的理性認識,“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每一位名人成功的背后都有積極勤奮的一面,他們正是不懶散、不懶惰,才會成就最后的功名。
情感教育自身的價值觀本質就是人腦對于價值關系的絕對性主觀反映,它是以個人的價值特性為參照,最終實現教育的目的。本著這個觀點,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成功與失敗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摒棄那些不勞而獲和坐享其成的例子,通過真情實感的表述和演繹,使學生意識到惰性所帶來的負能量后果,以教材中的范文輻射到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成功的故事中,循序漸進地堅持下去才能收獲勞動成果,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社會的承認。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實踐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相信這種方式的廣泛應用,一定會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開辟語文課堂教學的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