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建容
課堂教學就是班級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當中,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形式。為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收獲和發(fā)展,教師就必須保證教學效率。而教學效率是否提高,并不是教師有沒有教完或者教得認不認真,教學效率指的是學生有沒有在有效的時間里學到什么,或者學得好不好。同時,如果學生不愿意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就算教師教得再辛苦再精彩,也是無效教學。另外,如果學生學習十分刻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和收獲也是無效或者是低效教學。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學會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其中并發(fā)展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學目標是始發(fā)點,是教學互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向?qū)В彩墙虒W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當中,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明確,確保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有序性,避免盲目和隨意性。另外,在當前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學目標不能僅以學生語文知識的理解掌握為目標,還要以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以提高學生“會”的能力,而不是“懂”的能力,要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所以,語文教師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結(jié)合實際的課標要求以及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從文本出發(fā),緊扣單元目標,并且要具備階段性的目標,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要求。
總之,教學目標的明確是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向?qū)?。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對教學目標的正確認識,把握課堂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亦是如此。課堂教學如果一把抓,就無法形成重點和難點。因此,語文教師要學會突出重點,在課堂上集中解決一個中心問題,切實幫助學生深刻領會、掌握、理解這一問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堅決不能蜻蜓點水,要集中時間以及精力進行重點問題的解決,對于零碎的、易于理解的以及非重點的知識要一帶而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的來講,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和教師的雙向有機活動,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主導。并且在教學活動當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媒介,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形式,打破課堂教學封閉性,以開放、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以多元豐富的動態(tài)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體驗。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積極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熟悉、熟知的人或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時刻注重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可以積極開展微課程教學模式,利用微課視頻短小精悍、形象直觀的特點,吸引學生注意力。另外,還可以與翻轉(zhuǎn)課堂相結(jié)合,幫助學生打破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家或是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完成學習,減少課堂教學時間,增加解決學生問題和交流互動的時間,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當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示范、點撥和激勵作用,促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優(yōu)質(zhì)高效地教和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投入情感,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快樂的情感,可以進行問題的預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促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當中;最后,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自發(fā)地交流探討,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保證教學效率。
總之,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實現(xiàn)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尤其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建立前提條件。突出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師生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