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竟愉 周淑芬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使命在于培養(yǎng)人才,而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要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倡導和鼓勵大學生踐行“五進”實踐活動,特別是“進課室”有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措施。此文章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對大學生踐行“進課室”實踐活動進行探究與實踐。
關鍵詞:大學生;五進;養(yǎng)成教育;進課室
在大學生中開展“五進”——“進課室、進圖書館、進實驗實訓室、進體育場館、進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發(fā)展的未來和接班人。學生以學為主,進課室、上好課是大學生的主業(yè),也是大學生學習文化、尋求知識、掌握技能、增長見識、擴大視野、成長成才的主要渠道和形式。然而,“進課室”的含義不僅僅是學生到課室上課,還應該包括課室外的教育教學形式,一方面,大學生要走進課堂,就是要求大學生必須按時參加每一堂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做到認真聽講,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缺課認真聽講,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要走進教室,要求大學生課余時間自覺到教室自學討論,鞏固知識等。
一、 大學生“進課室”的意義
簡單的話,大學生“進課室”是為了完成各專業(yè)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所有學分,順利的拿到學位證和畢業(yè)證。而我們所說的“進課室”是大學教育的主陣地,是掌握各種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成長成材的場所;是大學生接受同輩人影響的主要渠道,同班同學同在一個課室學習,同聽一位教師的講課,同在一位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專業(yè)、探討真理、追求夢想,這是每個學生人生中不可磨滅的終身印象。這種印象是同輩人的相互影響,是同輩人的相互認可,是同輩人的相互鼓勵。
二、 大學生“進課室”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影響大學生不想進課室的因素有多個方面,既有學生個人因素,也有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
適應能力差,依賴性強,脫離父母的管制后,自制能力明顯不足;基礎較差,上課時感到迷茫,易產生懶惰情緒;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狹義地理解學習只為應付考試;沒有自己的大學規(guī)劃,盲目性的學習;過于注重發(fā)展個人興趣,忙于各種考證而選擇逃避上課。
(二)學校
教師缺乏教學魅力,上課內容以及上課方式無法吸引學生進入課堂聽講;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學生不愿意進入課室學習。
(三)社會
網(wǎng)絡誘惑,許多學生沉迷手機等電子設備,無法專心上課;金錢誘惑,大學生邊打工邊上學,無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三、引導大學生“進課室”的有效措施
(一)“輔導員+助班”模式管理班級
新生剛步入大學校園,生活、學習、思維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會出現(xiàn)迷茫,不適應的情況,助班(以老帶新)模式的實行,不僅可以為輔導員的分擔工作,還可以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組織能力使其全面發(fā)展,幫助新生迅速調整心態(tài),找準大學生活的方向,最短時間內融入大學生活。
助班的職責主要如下:做好新生接待工作,新生軍訓工作,協(xié)助輔導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幫助新生了解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協(xié)助輔導員開展新生思想教育工作,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指導,引導新生做好大學規(guī)劃;深入班級、宿舍等生活場所,對新生進行談心活動,及時了解新生的心理動態(tài),為新生排憂解難,及時將新生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向輔導員反應;參加班級管理,協(xié)助輔導員選拔和考察班級干部,進行班級建設,營造一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
(二)實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把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師生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進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理解課堂中的知識。同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充足的時間,教師不需要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為學生講解基本的知識。這樣,課堂上預留出大量的時間供師生談論和探究問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講述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
(三)推行“三風建設”活動月
通過“三風建設”活動的開展,加強“三級”(指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檢查力度,變被動為主動,端正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明確每天的學習任務和目的,自覺遵守《大學生學生手冊》規(guī)范,正確履行義務和權利,不違背學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改正不良習慣(如在上課吃早餐,遲到,早退等),扭轉不良的學習風氣(上課開小差,講話,我行我素等),形成一個樂于學、勤于學、會學的良好學風;通過加強校風建設,進一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營造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具體措施有:
1.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明確本校校風、學風。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規(guī)范自身行為,促進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
2.嚴格規(guī)范日常管理,加強自身教風建設。大力開展“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紀律”和“認真預習,認真上課,認真作業(yè),認真考試”為主題的活動。通過學生干部和輔導員相互配合,進行查課制度。利用查課數(shù)據(jù)來反映學生的進課室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根據(jù)考查數(shù)據(jù)進而進行“優(yōu)秀班級”評比,從而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習慣。
3.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律意識。例如:利用召開主題班會、學習先進,樹立典型等。
(四)實行手機入袋
我院推出“請不要把青春交給手機”的管理方式——讓學生上課前將手機關機或調至靜音狀態(tài)并放入標有自己學號的手機掛袋中,每個班安排值日班委,對手機掛袋情況進行拍照,登記以及上報。若發(fā)現(xiàn)手機不入袋者,按曠課處理;破壞手機袋者從嚴處理,按學生守則賠償損失并進行處罰。每天都會有學生干部對手機入袋情況進行檢查和登記,輔導員會不定時檢查手機入袋情況。
實行手機掛袋規(guī)定,有利于學生改正上課玩手機,過分依賴手機的壞習慣;有利于更好的吸收老師講授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學業(yè)成績。
四、結語
“進課室”上課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是學生實現(xiàn)個人到大學獲取知識和本領的主要渠道。因此,倡導大學生“五進”,鼓勵大學生自覺踐行認真做到“進課室”,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追求知識的向心力,努力營造和鼓勵大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勇于自由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實踐、積極面對人生的良好環(huán)境,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發(fā)揮著積極的推進作用。(指導老師:張林柏,馬英子)
參考文獻:
[1]胡功林.淺析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融合[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34).
[2]薛亞茹. 基于學生學習視角的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河南大學,2017.
[3] 甘振麗.輔導員助理在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河學刊. 2016(02).
[4]陳興強.高校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