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元澤
摘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單單是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求。信息時代,我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課內課外有效融合,將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筆者通過下文簡談之。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探究;拓展
一、 課前預習,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作為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足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查閱、搜集相關資料。自主探究課文的作者和時代背景,有利于領會文章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
例如: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學生在課前搜集了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是第二次到德國的感受,交流預習成果時,還播放了德國的圖片,交流自己預習中的疑惑,質疑問難,促進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奇麗景色?你怎樣理解“美麗并沒有改變”?為什么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為什么用“奇特”一詞來形容這個民族?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查閱資料。同時還可以將收獲在班級微信群、QQ群交流,不僅學生,就連家長、老師都參與討論,共同學習。
教學《草船借箭》時,為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將預習提綱直接發(fā)在微信群里,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思考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孩子們總是能積極參與,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把現代信息與教育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疑點,再利用網絡解決疑難,借助資料進行探討研究,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課堂輔助,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語文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原有的教學模式階段,更多的是教師利用電腦以及多媒體技術將學習的內容通過動畫、圖片以及文字等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收集、整理信息,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
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我展示了大量的草原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在驚嘆草原一望無際時也同時理解了“一碧千里”,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就有了更清晰的印象;在教學《橋》時,通過網絡視頻播放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洪水的兇猛,從而體會老村長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
又如在《長相思》的教學中,為了能更深刻的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我又利用音樂烘托氣氛,讓學生入情入境的想象、練筆;學古詩很難,但要把音樂和圖畫融入其中,實現古詩詞在閱讀過程中的意境就變得容易很多;利用信息技術我將異國風情的人文地理、民俗風情、自然景象等清晰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人身臨其境。每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主要通過口語或寫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往往需要老師拓展更多的內容,就可利用PPT為學生提供遣詞造句、情景會話等練習,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
三、 課外拓展,關注學生自主探究
學習語文,不能只一味讀課文,要“用教材教”,樹立大語文觀,要有“生活即語文”的理念。課后,學生就可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拓展學習內容,增長見識,提高語文運用能力。
(一) 利用微信平臺組織讀書活動
老師通常會利用假期布置讀書活動,但由于時間長,沒有一個考核的標準,這就讓許多學生鉆了空子。于是我在寒假放假時就直接要求學生必讀一本書目——《水滸傳》,然后大家約定在微信群里討論的時間。孩子們興趣盎然,個個都積極準備課外書,當然我也及時調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快到約定時間的前一周,我又在微信群拋出了關于這本書的近十五個題目(除開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外大多都是主觀題),給孩子們留足思考的時間并再次確定交流時間。時間一到,還沒等老師點名,有些孩子已經迫不及待的交流起了讀書收獲,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根本沒給我留出說話的機會,那天晚上足足交流了近三個小時,孩子們依然意猶未盡。
有了第一次嘗試,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受《朗讀者》的啟發(fā),我又發(fā)起了第二項讀書活動:每個孩子每天在群里朗讀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做名副其實的朗讀者!有些孩子特意為自己配上了音樂,有膽小的孩子也能勇敢地朗讀了。最初的一周,我都逐個點評,有鼓勵,有方法指導,有錯誤糾正,有……直到現在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朗讀水平也逐漸提升了!
(二) 進行開放式的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效果是一個開放式的評價,而微信平臺則讓學生更加自由、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每次學完一課后,在完成作業(yè)時,大家還可以交流探討。甚至老師、家長、學生將優(yōu)秀的作業(yè)、表現發(fā)在群里共享,及時給予表揚,也能讓老師和家長更全方位的了解學生,從多角度、全面的評價學生,也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信息技術也只是一種手段,對于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把學生放到核心位置上,教師應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競爭、創(chuàng)新以及合作,從而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
牟元澤,四川省德陽市,四川省德陽綿竹市土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