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澤
【摘 要】雪萊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非常重要的詩人,有很多名篇流傳于世,為后世所贊賞,研究他的學者數(shù)不勝數(shù),足見他在英國整個詩壇的地位。雪萊創(chuàng)作過很多家喻戶曉的詩篇,然而本篇論文將探析他的一首短詩《無?!?,從中看出雪萊對于人生及生命看法的流露。雪萊以一種近似悲觀的情緒看待人生,認為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然而在認清了世界本來的樣子之后,又有一種趁美好事物尚未消逝,盡情享受的思想,以及當痛苦來臨,坦然而直面的灑脫。
【關鍵詞】雪萊;無常;人生觀;灑脫
中圖分類號:I106.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226-02
珀西·比?!ぱ┤R(Percy Bysshe Shelley) 是英國十八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詩人。1792年雪萊出生于英國蘇塞克斯郡一個世襲男爵的家庭中,就讀過伊頓中學,后被牛津大學錄取,但是由于發(fā)表《無神論的必然性》而被學校開除。1818年,雪萊僑居意大利,四年后由于海難而逝世,年僅三十歲。他的墓志銘是引自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詩句:他并沒有消失什么,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他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1] 雪萊的思想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等人的影響,然而他個人信仰柏拉圖主義。他的代表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欽契》等,本篇論文以雪萊的短詩《無常》(Mutability)來探究雪萊所持的人生觀?!稛o?!芬还卜譃閮蓚€小詩。第一首是雪萊在1816年創(chuàng)作的,由Baldwin,Cradock和Joy 在倫敦發(fā)表。另一首是發(fā)表在他的詩集《Alastor, or The Spirit of Solitude》上。這篇論文將分別研究《無?!分械倪@兩首詩,以其來探究雪萊的人生觀。
一、《無?!菲湟惶轿?/p>
無常
1
今天微笑的花朵
明日即枯死;
我們希望的停留者
逗引后即逃逸;
什么是塵世之歡?
嘲笑黑夜的閃電,
明亮卻短暫。
2
美德,是多么脆弱!
友情是多稀奇!
愛情賣廉價歡樂,
換驕傲失意!
這些速朽,但我們
超越這一切歡欣,
要繼續(xù)生存。
3
趁天空蔚藍明凈,
趁鮮花嬌美,
趁入夜變化的眼睛,
使白晝明媚;
趁靜謐時辰未消逝,
睡吧——然后從夢里
醒來,哭泣。[2]
這首詩反映了雪萊對于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他認為世間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枯死”與“失意”,就像“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樣,表達了世間萬物以及人生的變化無常。作者在本詩的第一小節(jié)就寫到“今天微笑的花朵/明日即枯死/我們希望停留者/逗引后逃逸/什么是塵世之歡/ 嘲笑黑夜的閃電/明亮卻短暫”,美麗花朵的綻放是短暫的,所有美好的事物也只是一時停留于世上,博我們半刻開心,就消逝于世。在《無?!返牧硗庖皇自娭幸脖砻髁送瑯拥闹黝},生命的短暫和世間萬物的瞬息萬變。這種人生觀和曹雪芹所云的一首詩也十分相似:“浮生著甚苦奔忙,重席華宴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彼^的“塵世之歡”是稍縱即逝,就像閃電一樣劃過夜空,獨留黑夜漫漫。因此雪萊認為人生的快樂像閃電一樣是短暫的,痛苦則像長夜一樣無窮盡。在第二小節(jié)中詩人寫道“美德,是多么脆弱/友情是多稀奇/愛情/買賣廉價歡樂/換驕傲失意/這些速朽,但我們/超越一切歡欣/要繼續(xù)生存”,美德是脆弱的,未必能經得住考驗;友情也是難得遇見,真心朋友難尋;在愛情里面更是失意多于歡欣。在這里他認為,美德、友情和愛情都是十分難以獲得的,這種思想看似悲觀,可是雪萊最后一句卻說超越這些歡欣,繼續(xù)生存。在第三節(jié)當中,雪萊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和生命的看法,“趁天空蔚藍明凈/趁鮮花嬌美/趁入夜變化的眼睛/使白晝明媚/趁靜謐時辰未消逝/睡吧——然后從夢里/醒來,哭泣”,這最后一小節(jié)表達了他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人生觀。
雪萊這種人生觀和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短暫的一生波折而崎嶇。但有些學者認為雪萊的人生觀是悲觀的,他對于現(xiàn)實社會不能適應,因此有太多的不滿。那么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雪萊的死亡從現(xiàn)實角度看,是因溺水而死的意外;從精神層面看,雪萊的死是一種‘自殺行為,是對理想頂禮膜拜的儀式,是對丑陋現(xiàn)實的最深鄙視,更是對雪萊一直無法適應、卻堅持反抗的現(xiàn)實社會的最后棄絕?!盵3]其實我并不是十分認同這種看法。無疑雪萊的人生觀是有些悲觀,不過他的這種觀點也表明了他對世界的真實認識,我想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人才是悲觀的,只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才是痛苦。但是雪萊并不是悲觀厭世的人生觀,他是在看清了世界的本來樣子之后,而有的一種平常心態(tài),一種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他接受了世界的本來樣子,然后享受這短暫的美好。正如詩中最后一節(jié)寫到“趁天空蔚藍明凈/趁鮮花嬌美/趁入夜變化的眼睛/使白晝明媚/趁靜謐時辰未消逝/睡吧——然后從夢里/醒來,哭泣?!毕硎芏虝旱娜鐗舻拿篮?,醒來之后直面痛苦。這正如李白在《將進酒》中所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美好的事物短暫而易逝,因此雪萊也有李白這樣“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灑脫。也就是說,他看清了世界本就是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痛苦或是平淡才是人生常態(tài)?;蚴菑乃娜松洑v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坎坷多于平坦。然而他不是無法接受這種世界,不是不能面對自己的人生。他在認清了世界的本來樣子之后,接受了世界的真實面目,直面自己的人生,欣賞生命中盛開的美麗之花,坦然面對人生的苦難。因此我認為雪萊的人生觀雖悲觀但并不厭世,是一種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灑脫。
二、《無?!菲涠轿?/p>
這是雪萊《無?!分械牡诙自?,目前還沒有找到漢譯本,暫把英文原文摘錄到這里。這首詩一共有四小節(jié),是以abab五步抑揚格的形式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運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手法,如用云和風琴來描述短暫中的永恒。表達了人生的短暫易逝與變化無常。詩的前兩節(jié)表達了生命之匆匆與稍縱即逝的主題。生命就像蒸汽,云彩或是沒有旋律的曲調一樣,最后成為像風琴一樣,隨風浮動變換。最后兩節(jié)則是表達了人生實則并沒有太多自由。在睡夢中,我們的頭腦也是被潛意識所控制。人的命運與行為面對外部的力量時也不得不屈服于自身的性格或是生理反應。遠離悲歡之路“仍然還是自由”。最后總結是即使是常數(shù)或是恒量也會變化。[4]James Bieri 曾經這樣評論這首詩:“Alastor 中的主題在《無?!返淖掷镄虚g中仍然有體現(xiàn),就像‘我們就像云朵一樣遮蔽午夜的月亮/它們是多么不安地移動,閃爍與顫抖”。[5]
雪萊的《無?!分羞@兩首小詩,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耐人尋味。其中的思想與觀點其實在后來的《云》與《被解放的普羅米修斯》中都有些體現(xiàn),不過在《無常》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雪萊對于人生,對于生命的看法。那種對于美好易逝的無奈,與“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灑脫。其實他并不是悲觀厭世的人生態(tài)度,而是對世界,對人生看得透徹后的安然與灑脫。
參考文獻:
[1]名揚世界的墓碑墓志銘.360doc.2014-7-17.
[2]傅浩.英詩華章[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149,151.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F%80%E8%A5%BF%C2%B7%E6%AF%94%E5%B8%8C%C2%B7%E9%9B%AA%E8%8E%B1/10927988?fr=aladdin&fromid=172759&fromtitle=%E9%9B%AA%E8%8E%B1-ref_[6]_653117
[4]劉春芳.雪萊精神中的自我刪除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