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摘要】從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歷史課堂教育的總體情況來看,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課堂必須也要確保其實效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就需要進行突破和變革,要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此全面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進程。本文就以此為內容,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相關對策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48-01
引言
通過梳理核心素養(yǎng)教學體系,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發(fā)展的能力與素養(yǎng),凸顯學生主體能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變。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未來學習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1.強化學生時空觀念與史料實證
教師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應當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歷史時空觀念及史料實證意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自身對于朝代的認知,從炎黃時期到目前生活的時期列出一個時間軸,根據時間軸選擇自身不夠理解或者理解有誤差的時期,也就是自身的記憶盲區(qū),進行深入學習,例如,許多學生對于五代十國部分了解不夠透徹,因為教科書關于這部分內容講解較少,學生對于這部分的課外資料也了解較少,因此,許多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了解都不夠透徹,在找到自身的記憶盲區(qū)之后,學生可以根據這一部分內容更好地進行補充,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歷史時空觀念。在繪制完時間軸之后,學生還應當將這一時期發(fā)生過的重大事件一一填寫到對應的時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史料實證能力。
2.激發(fā)學生理解表達與解釋分析
所謂歷史理解,就是指對相關的歷史事件不僅認知其敘述內容,也能良好的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應當能夠根據客觀真實的材料進行分析相關史實,針對客觀事實進行分析,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掌握其發(fā)生的原因,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進行思考,歷史解釋,則是幫助學生在真實記載的史料之上進行了解,根據自身對歷史的認知,針對某件發(fā)生的真實事件進行分析和判斷,而不能跟隨所有人的說法,或者按照自身喜好對某位人物進行偏袒,這兩種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學習階段十分重要,是教學中的重點。
例如:教師在進行中國近代史“鴉片戰(zhàn)爭”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針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定的初認知,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聯(lián)系這部分內容,針對我國的經濟狀況,文化水平等因素以及采取的一些策略,根據國外西方國家的發(fā)展狀況,針對“鴉片戰(zhàn)爭”進行分析,有的學生可能會站在國內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當時的中國地廣人多,所以許多西方列強會通過鴉片戰(zhàn)爭可以幫助其更好的打開中國市場,因此,將“虎門銷煙”作為所謂的理由強行開始鴉片戰(zhàn)爭,借此開拓資本銷售市場,而其他學生則可以從國際的角度出發(fā),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當時的中國,發(fā)展較為落后,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嚴重的限制了本國的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也對英國的利益產生了阻礙,因此,戰(zhàn)爭發(fā)動了。學生可以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通過這樣的討論也能更好的提升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歷史學習素養(yǎng)。
3.在歷史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當按照計劃組織學生根據相關內容進行學習,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yǎng)和相關技能,除了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外,還應當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針對歷史課堂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增強對于知識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進行《侵略與反抗》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時,會講解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相關內容,如果僅僅利用課本上的文字進行講解,無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尋找一些圖片,幫助學生看到當時的圓明園的景色,再和現(xiàn)在的圓明園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對于圓明園被破壞的憤怒和對于當時清政府懦弱無能的無奈之情。
教師可以應用雨果對于圓明園的評價:“圓明園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月宮一般美妙的建筑?!睂W生在看過殘破的圓明園之后,教師在針對戰(zhàn)爭給我國帶來的影響對學生進行講解,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記憶和理解,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并不只是一句話,而是真實的事情,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4.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提升核心素養(yǎng)
自主探究在目前的歷史學習階段十分常見,它主要是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的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例如:教師在進行《南方經濟的發(fā)展》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時,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首先,制定學習目標,進行分組,通過小組進行資料的收集。其次,小組在進行討論之后,應當在課堂上發(fā)表自身看法,與其他同學交流反饋信息。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南北地理分界線以及如何區(qū)分南北區(qū)域的方法。最后,教師應當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增強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進而讓學生更好的養(yǎng)成歷史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結束語
歷史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教學的實效性,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目的性和計劃性,就需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這不僅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也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幾點教學方法可以給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洪艷.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32):80.
[2]趙春林.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才智,2013(33):131.
[3]張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