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慧
(青海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中華文化也有著十分龐大的系統(tǒng),漢字作為中華文化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支,漢字與文化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盡管時代在不斷變遷,歷史在向前發(fā)展,中華文化也在繼承中不斷發(fā)展。漢字不斷豐富著自身的文化內涵?;跐h字與漢文化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幾千年來依然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輝,使得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漢字中有許多顏色詞,比如紅、黃、藍、綠、白……這些顏色詞除了表面的意思以外,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近年來,關于從漢字看漢民族心理和文化蘊含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多,最早的是羅常培先生的《語言與文化》,他首次把漢字和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作為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為文化語言學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比如謝飛的《“紫”字及其文化地位演變》、易立新的《“紅”字的多重象征意義》、李雙雙的《中國紅的文化傳播研究》、王瑩瑩的《淺談青瓷與中國“青”文化》、藍天的《“青”字的符號——文化學闡釋》等等,諸如此類的文獻都是通過某個漢字來了解漢民族特定的文化心理。在諸多的作品中,學者們對“紅”、“黃”等字研究的比較深入。而關于“青”字,學者們對其研究的相對其他顏色詞來說比較少,而且,基于中國人對青花瓷的喜愛程度,筆者認為“青”字更能反映出漢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因此,筆者采用“青”字作為本篇文章的出發(fā)點,通過對“青”字詞義的理解和探析,我們可以深刻地領會到“青”字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漢民族的文化心理。
研究方法:文獻閱讀法
研究目的:漢字作為漢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反映著漢民族的文化心理。顏色詞作為漢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同樣如此。在顏色詞如此豐富的漢語中,簡簡單單的一個顏色詞,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本文通過對“青”字的解析,對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民族心理以及高貴的品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研究意義:漢字是中國成為中國的原因之一,在龐大的漢字體系中,顏色詞作為重要的一部分,每個顏色詞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其中最能反映漢民族文化心理的當然是“紅”和“青”,關于中國紅很多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紅”進行了解說,關于“青花瓷”之美,歷來受到國內外人們的一致贊美和好評。本文從“青”字出發(fā),試圖對其作進一步闡釋,通過“青”字來看漢民族的文化心理,這對了解漢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品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青”字作為漢語顏色詞的其中之一,《說文解字》對其解釋為:“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屬皆從青?!盵1]青,從生,從丹,篆文作 與金文的形體基本一致,而隸書則將篆文的“丹寫成“月”。[2]字原由“丹”,表示顏色和“生”表音(青,清母耕部;生,山母耕部)構成。本義是“象草木生出土上,是春季植物葉子一樣的綠,即蔥綠色;也可以指尚未成熟的農作物所具有的嫩綠色。金文 (從生、丹)會意,古文從屮,表示草木。丹或作井,坑。其本義:從礦井中挖掘的苔色礦石,義為青色。[3]
由“青”字的本義衍生出了很多的引申義,如丹青,原本指丹砂青雘之類的礦石顏料,因為這種顏料不容易褪色,可以長久保持,于是后來就引申為講究誠信,進而又引申為必然、堅決、不悔的意思?!冬F(xiàn)代漢語字典》對“青”字的解釋為:“會意,從生從丹。指淺藍色、靛青或綠色的東西,比如青菜,青草、青空、青天、青衣等,因為綠色是春天的顏色,象征著頑強的生命?!盵“4]青”字自然成了生機勃勃的象征,因此“青春”一詞本來指的是草木茂盛的時期,后來引申為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時期,即為年輕之意。[5]除此之外“青”字也有黑色的意思,如:青眸指黑瞳子;青絲指黑發(fā),著名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這樣寫道:“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這里的青絲指的就是黑發(fā);此外在中國“青衣”指的是黑色的衣服,可見青字的含義極為豐富。除了上述本義和引申義以外,在《現(xiàn)代漢語字典》中有很多由“青”為聲旁而產生的字,比如靜、靖、靚、靛等等,靜:安詳、安靜、清潔、沉默。靖:安定、止息,《說文解字》對其解釋為:“靖,立淨也。從立青聲,靚:安靜、靚麗之意?!蓖ㄟ^以上幾個由“青”旁而產生的字,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的含義都和清凈、安靜、寧靜有關。那么,義項如此豐富的“青”字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內涵呢?
一個簡簡單單的“青”字,通過上文的分析可見,“青”字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其義項也越來越豐富,我們知道“青”既可以指藍色、綠色,也可以指黑色,但是在漢語龐大的顏色詞系統(tǒng)中,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有自己的專屬名稱,為什么人們喜歡用“青”字?“青”字到底該在什么樣的場合使用呢?“青”字為什么會如此倍受中國人的偏愛呢?我認為,在龐大的色譜當中,有一些顏色之間的界限是十分明確的,比如白色和黑色,藍色和紅色,這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我們很容易區(qū)分,不會讓人感到困惑。但是絕大多數(shù)顏色詞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比如紅色和粉色、綠色和藍色、紫色和黑色等,這些不同的顏色之間存在著很多的過渡顏色,中間存在的這些模糊的顏色到底歸屬于哪一種很難確定。色譜中的相鄰的顏色所呈現(xiàn)出的模糊特性深刻地反映在漢語中,這種相鄰顏色中如此多的過渡的顏色就產生了“青”如此豐富的義項。可見,“青”字詞義的演變與顏色詞過渡地帶的模糊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們知道,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文化是語言的底座,漢字是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體現(xiàn)。[5]提到“青”字,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的美好的事物及意象,從古典詩歌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僅此一句,我們便能看出“青鳥”在古人心中是十分溫順的,可以為有情人傳信的美好的象征。同時,“青”不僅僅在神話傳說中有美好的印記,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同樣如此,漢服之美,從古至今受到了國內外人們的欽慕和贊美,常見漢服的顏色便是紫色、青色、白色,其中青色是更為尊貴的象征。一方面,青色的漢服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讓人看起來比較舒適、尊貴;另一方面,青花瓷的這種色調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現(xiàn)在國內外很多人都對青花瓷十分贊賞。在頒獎舞臺上,人們常常采用青花瓷作為禮服的圖案,達到視覺上的美感?,F(xiàn)代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往往也以“青”作為靈感,著名歌手周杰倫的一首《青花瓷》之所以家喻戶曉,與其取材有著直接的關系,這首歌正是以青花瓷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以青銅的質材來比喻愛情的純潔;以常年累積的銅銹來比喻現(xiàn)實的滄桑;用青銅器皿上令人迷惑不解的文字來解釋誓言的奧秘。這種獨特的瓷器,正蘊含著“青”的淡雅寧靜之美,整首歌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青”所蘊含的優(yōu)雅、寧靜、淡泊的美,在聽覺上也會給人以綿長細膩之感??梢姡扒唷弊炙N含的美的內涵滲既滲透到了視覺方面,同時也滲透到了聽覺方面,不難看出,“青”字所蘊含的美學價值是獨一無二的。
關于“青”的深層內涵,除了上面提及的美學內涵以外,它的文化內涵也同樣可以通過青花瓷這種獨特的瓷器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清乾隆皇帝也曾在《白玉金邊素瓷胎》作品中極度贊揚青花瓷之美。他認為,青花瓷具有獨特的韻味,具有詩畫之美,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同時青花瓷具有樸素淡雅、經久耐磨的特征,因此青花瓷被稱為“永不凋零的青花”。[6]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它一直都具有超高的欣賞價值和珍藏價值,同時它也展現(xiàn)出了富貴華麗,樸素典雅的品質。因此“青”字也被賦予了很多的人格化特征。一是含蓄高貴、清新寧靜。在我國的國粹——京劇中,人們往往用不同旦形中的“青衣”便彰顯了“青”所蘊含的獨特之美,在京劇中“青衣”就代表著端莊嫻靜的青年女子,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追求的“窈窕淑女”吧。二是含蓄內斂、低調深沉、淡泊名利。古代的學子所穿的服飾絕大多數(shù)都是青色的,弟子曰:“玉釋佩,馬解驂。蒙蒙綠水,褭褭青衫。乃召巫史:茲憂何止?”[7]除此之外,對于作官者的衣服的顏色,也做出了相應的要求,唐志中規(guī)定了文官的官服服飾的顏色主要以青色為主。由此可知,“青”的這種人格化特征恰恰是統(tǒng)治者以儒家思想作為出發(fā)點,對廣大學子和政府官員寄予了內斂含蓄、清廉淡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厚望。此外,在古代,人們常把天空稱之為“青天”,這里的“青天”有晴天的含義,后來把“青天”比喻為光明美好和平的世界,每當人們提到“青天”,其實大都是清官的象征,因為“青天”自身具有廣闊無垠、一望無際、浩浩蕩蕩、寧靜高遠的特征,因此,人們常以“青天”來贊揚那些淡泊名利、公正廉潔、不追名逐利的政府工作人員。可見,“青”字除了其本義和引申義以外,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現(xiàn)了高貴的人格品質。透過上述對“青”的闡釋和解析,不難看出,“青”字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其人格化的特征,彰顯了中國人高貴的品質和民族心理。
“青”字的文化魅力極為豐富,青花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它蘊含著中國濃厚的文化底蘊、別樣的美學價值和永恒的藝術魅力。通過對“青”字的解析,不難看出,“青”字除了代表基本的顏色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中國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內涵,彰顯了中國十分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具有別樣的美學價值、永恒的藝術魅力、高貴的人格化特征。從古代到現(xiàn)代,“青”文化一直都展現(xiàn)出寧靜典雅、含蓄內斂、淡泊名利、誠信堅貞、高遠坦蕩的優(yōu)良品質。我們通過不斷向外傳播我們歷史悠久的“青”文化,展示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使中國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臺,把中國文化的大門向全世界敞開。在當今世界各民族不斷的交流和融合中,我們不能忽略通過語言文字來傳播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更加清楚地了解漢字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漢民族的文化心理。同時,準確地了解漢字所蘊含的深層內涵可以對漢民族的文化心理進行探析,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跨文化交際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