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甲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廣播電視局農村公共服務管理中心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雖然給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了一定的發(fā)展機遇,但是相應的挑戰(zhàn)也隨之而來,受眾規(guī)??s減是當下最為突出的問題。因此,傳統廣播電視必須立足于自身實際,并加強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使受眾基礎得到充分的鞏固,以此實現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受眾的信息獲取渠道還是信息接收方式都呈現了多元化特征。同時,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信息推送是否具有個性化、精準化和定制化是當下信息需求較高的直接體現。在此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也要始終堅持發(fā)展、動態(tài)的眼光審視當前形勢,實現由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向分眾傳播方式的轉變。傳統廣播電視要注重當下先進技術的運用,例如數據挖掘技術和分析技術等,以此分析出當下受眾需求,并將其與目前用戶的實際需求實施智能化匹配,從而使固有的傳統電視媒體逐漸向信息服務商方向邁進。同時,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還要及時更新自身觀念,以互聯網為依托建構起與受眾進行互動的平臺,這是提高媒體與受眾之間互動性的一種有力途徑。之后,還要注重媒體內容的不斷創(chuàng)新,制作出受眾樂于接受且喜愛的產品,推動傳統廣播電視輿論導向作用的更大限度發(fā)揮。這就要求廣播電視媒體要深刻了解當下受眾喜好,為受眾呈現出具有深度且新穎的視頻內容。例如,可以以廣播電視節(jié)目為對象,以一體化運作模式為手段,對其實施二次創(chuàng)新,這樣不僅可以使固有的業(yè)務深度得到拓寬,而且還能確保新聞話題獲取的及時性,這也是廣播電視內容創(chuàng)新的重要素材來源[1]。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云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發(fā)展迅猛,因此在傳統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要注重上述技術的充分運用,使信息采集、內容播放以及信息儲存等得到最優(yōu)化處理[2]。可以說,新技術是傳統廣播電視實施改革的重要支撐,是其實現與新媒體融合的必經之路。因此,傳統廣播電視可以建構云平臺,并借助此平臺實現各流程的智能化操作,使節(jié)目制作更為便捷。同時,在對云平臺進行應用時,一方面可以加快傳統廣播電視向網絡電視的轉型,另一方面還是手機APP和網站接入的重要依托。此外,從受眾信息獲取方面來講,其可以借助該平臺實現對各類新聞信息的直接獲取,并且在獲取過程中接收到更具趣味性的信息內容,這也是提升受眾自身生活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偟膩碇v,傳統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的融合是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是推動傳統廣播電視有效改革的重要保障。
傳統廣播電視在進行時事傳播時,不僅僅是要將時事內容予以傳播,同時還要將自身針對各類事件的考慮納入到傳播過程中,以此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因此在傳統廣播電視和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廣播電視既要充分借助新科技,也要注重自身公信力的提升,這也是獲得話語權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傳統廣播電視工作者在進行時事傳播時,要充分考慮受眾群體需求,并注重相關言論、選題的合理性,從而向公眾傳達正面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此外,在信息傳播的同時,還需要將新聞信息的傳達力、表現力過渡等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讓受眾根據自身需求自主獲取相關信息,以此帶動受眾對傳統媒體的重視程度的提升。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融合過程中必須有相應且完善的保障制度為支撐,這是決定傳統廣播電視改革與發(fā)展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3]。在保障制度建設過程中,其內容可以涵蓋媒體資源利用、各項業(yè)務考核與激勵等多方面內容,以此保障傳統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有效對接,從而使新媒體平臺能夠更好運營,并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另外,廣播電視要充分認識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并對留住人才和引進人才等方面給予重點關注。例如對于一些老員工可以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提高其對工作崗位的歸屬感,而針對一些外來人才,可以借助薪酬等措施,這不僅是傳統廣播電視企業(yè)獲得生命力的重要來源,而且也是傳統廣播電視實現全面改革和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傳統廣播電視要對當下形勢有客觀認識,并深刻了解改革與創(chuàng)新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堅定不移的走與新媒體融合之路。這就需要傳統廣播電視以信息服務觀念為遵循,對媒體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并以當下先進技術為支撐建構云平臺,推動發(fā)展變革的更快落實。同時,要著重提升自身公信力,為自身在信息獲取方面贏得話語權。此外,還要建立保障機制,推動傳統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有效對接,進而鞏固傳統廣播電視在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