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歆
吳承照*
顏 雋
美國環(huán)境心理學者卡普蘭夫婦提出“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ve Theory,ART),認為自然環(huán)境能夠吸引人類的無意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從而恢復定向注意力(directed attention)機能,改善人的心情和感知功能[1]。通過實驗研究,卡普蘭夫婦提出了自然環(huán)境中恢復性體驗的4個因子,分別是遠離(being away)、延展性(extent)、魅力性(fascination)和相容性(compatibility)。注意力恢復理論為自然環(huán)境恢復性體驗提供了理論構架,在健康效益評價中被廣泛引用[2-3]。1996年Hartig等以注意力恢復理論的4個特征為基礎,建構出測量恢復性環(huán)境品質(zhì)的知覺恢復量表(Perceived Restorative Scale,PRS)[4],條目以陳述句的形式體現(xiàn),采用7級評分方法。1997年Hartig等對PRS量表做了進一步修訂,探討了量表的因素結構和模型,將量表的條目增加到26條[5]。目前,PRS量表被廣泛應用于各類環(huán)境的恢復性評價,包括建筑、城市環(huán)境、室內(nèi)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等。本研究采用PRS量表評估城市公園中不同空間類型的場景,并對中文版PRS的信度和效度進行評價。
實驗選取120名在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作為測試群體,年齡18~24歲,男女比例1:1。每個城市公園場景視頻隨機分配20個被試者進行實驗,其中男生10名、女生10名。
研究選取上海城市公園中6個不同空間類型的場景視頻作為刺激物,包括具有相似開敞度的“有人草坪”“無人草坪”“有人廣場”“無人廣場”“水面”,以及開敞度較低的“林蔭步道”。城市公園場景視頻拍攝時間為2014年4—5月,在晴朗或多云天氣的中午進行,以減少光照陰影對視頻的視覺影響。
實驗在室內(nèi)進行,分為壓力和緩壓2個階段。關于“壓力引導”(stress-induction),已有研究的做法包括:讓被試者想象精神疲倦的場景[6],觀看事故教育影片[7],完成一項任務(task),如開車到達測試地點、完成一個心理測試或經(jīng)歷一場考試等[8-9]。在預實驗中,對以上3種方法都做了嘗試,與先期被試者交流得出的結果顯示:想象精神疲倦的場景較為困難;觀看事故教育影片的效果因人而異,與被試者平時習慣觀看的影片題材有很大關系,在講述壓力感受時,被試者認為觀看該類影片不僅包含疲倦、緊張、壓力的情緒,還有恐懼、憂傷的情緒摻雜其中,與本實驗的目的不甚相符。最終,實驗選取英語口語考試作為壓力引導的媒介,其原因一是被試者均為在校大學生,對考場經(jīng)歷較為熟悉,也是平時主要的壓力來源,因此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等程度(mild)的壓力[9];二是先期被試者生理值的監(jiān)測結果顯示,在口語考試期間,被試者與壓力相關的生理值,如皮電、肌電、心率等均有明顯變化,證明該考試能夠給被試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在壓力階段,每個被試者參與一項英語口語考試,歷時8min;在緩壓階段,每個被試者觀看一個等時長的公園場景視頻。整個實驗過程包括生理測量、心理測試和問卷調(diào)查等,本文僅探討中文版PRS量表的應用[10]。視頻播放結束后,每個被試者填寫中文版PRS量表,對觀看的城市公園場景視頻知覺恢復效益進行評估。采用1997年Hartig等提出的PRS修改版(26條),考慮到實驗的研究目的是對比不同城市公園空間類型的恢復性,場景不涉及多個空間的組織和尋路系統(tǒng),因此去除了量表中關于“易讀性”的考量(4條),共計22個條目。
采用組內(nèi)相關法(Intraclass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ICC)計算評估者間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系數(shù)(Cronbach's α)計算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Pearson相關系數(shù)計算各條目評分與總分的相關性,探索性因子分析檢測結構效度,使用單變量方差分析處理知覺恢復性量表的評價值,并采用Tukey事后檢驗考察不同場景的差異。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軟件完成。
表1 PRS各條目評分與總分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
2.1.1 評估者間一致性
對120名觀看城市公園視頻的被試者采用類內(nèi)相關系數(shù)測試評估者間的一致性,得出總體的類內(nèi)相關性為0.98,p<0.001;4個維度(遠離、魅力性、一致性和相容性)的類內(nèi)相關性分別為0.93、0.66、0.83和0.94,p值均小于0.001;6個城市公園場景的類內(nèi)相關性分別為“有人草坪”0.92、“無人草坪”0.93、“有人廣場”0.87、“無人廣場”0.93、“水面”0.93和“林蔭步道”0.93,p值均小于0.001,說明評估者間的一致性程度較高。
2.1.2 內(nèi)部一致性
對知覺恢復性量表各因子進行信度檢驗,結果顯示各場景和維度都有較好的信度,Cronbach's α值在0.80~0.91之間,僅有林蔭步道關于“一致性”的條目(Cron.α=0.73)和無人廣場與“一致性”有關的條目(Cron.α=0.72)系數(shù)值略低,但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
2.2.1 內(nèi)容效度
內(nèi)容效度也稱為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指的是問卷量表內(nèi)容的代表性與適宜性。本研究采用單項與總分相關分析法,即計算每個問題的分數(shù)與問題總分間的相關系數(shù),根據(jù)相關是否顯著判斷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其相關性越高,說明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越好。由表1所示,PRS各條目與總分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在0.37~0.77之間(p值均小于0.001)。
2.2.2 結構效度
結構效度指測量結果表現(xiàn)出的某種結構與測值之間的對應程度,即問卷所能測量理論的概念或特質(zhì)的程度。為了驗證中文版PRS的結構效度,對其22個條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jù)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KMO統(tǒng)計量為0.85,在0.7以上,說明各條目間信息的重疊程度不高;Barlett檢驗顯著性p<0.001,說明條目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適合做因子分析。
使用最大正交旋轉法對量表中各條目的成分進行分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7.01%。由表2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1~5條目有較大的載荷(最大載荷值“加粗”表示),主要從環(huán)境是否能夠轉移直接注意力和放松精神來反映環(huán)境的恢復性特質(zhì),與理論中的“遠離”相符合。第二公因子在18~22條目有較大的荷載,集中反映了環(huán)境是否滿足人的意愿和需求,強調(diào)環(huán)境與人互動的特征,與理論中的“相容性”相符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21條“我能夠在這里享受到快樂”評價條目,雖然在第二公因子上的載荷最大,達到0.50,但在第三公因子上的載荷大于0.35,說明該條目反應的成分較為綜合,能夠從感知層面反映出對景觀的情感偏好。第三公因子在第8~10和13條目有較大的載荷,第四公因子在第6、7、11和12條目有較大的載荷,從條目的文字上看,第三公因子和第四公因子均與理論中的“魅力性”相符合,不同點在于第三公因子更強調(diào)環(huán)境魅力可能引發(fā)的環(huán)境探索,而第四公因子則更強調(diào)環(huán)境吸引人的特質(zhì),可以看作是“魅力性”的2個方面。第五公因子在第14~17條目有較大的荷載,主要從環(huán)境的秩序性和統(tǒng)一性來反映環(huán)境的整體特質(zhì),與理論中的“一致性”相符合,第15條目“這里令我感到困惑”在第四公因子上也有較大的載荷,說明該條目對環(huán)境的“魅力性”也有所反映。
總體上看,采用中文版PRS量表對城市公園場景進行評價的結果基本符合注意力恢復理論的因子結構,且條目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
2.2.3 對環(huán)境的區(qū)分度
被試者對知覺恢復量表的條目進行打分,評價不同城市公園場景的恢復性??傮wPRS的分值為所有22個條目得分的均值,各因子的分值為各維度條目得分的均值(表3)。對總體PRS分值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不同場景在注意力恢復的效益上存在顯著差異(p<0.001)。在此基礎上,采用Tukey事后檢驗的方法對各城市公園場景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PRS量表可以區(qū)分城市公園不同空間類型的恢復性。與有人廣場(3.95±0.83)和無人廣場(3.96±0.83)相比,無人草坪(4.96±0.75)和水面(4.95±0.66)的恢復效益更好,顯著水平為p=0.001。其他的城市公園場景,如有人草坪(4.63±0.76)和林蔭步道(4.49±0.64),與有人廣場和無人廣場相比,有著較高的分值,但尚未達到顯著水平。而在PRS量表的4個維度上,不同城市公園場景在注意力恢復的效益上亦有顯著差異(p<0.001),結果表明以自然為主的場景相較于以硬質(zhì)為主的場景,能夠更有效地恢復被試者的注意力水平。
本實驗采用錄制的場景視頻作為刺激物,而不是照片或讓被試者親臨現(xiàn)場的原因如下:首先,雖然相比親臨現(xiàn)場,使用二維的照片作為刺激物的有效性受到了質(zhì)疑,但是已經(jīng)有多項研究表明,通過觀看照片和親臨現(xiàn)場對環(huán)境做出評價,二者的結果具有很高的相關性(r=0.86)[11],因此照片可以作為刺激物替代現(xiàn)場評價[4,12]。鑒于照片作為刺激物所具有的經(jīng)濟和靈活的優(yōu)點,在研究中被廣泛應用[13-14]。其次,選擇場景視頻而非照片作為刺激物,是為了增加被試者對現(xiàn)實場景的真實感受,因為照片是靜止的,無法涵蓋“聲”的信息,但這些聲場信息是與場地共存的。同時,相比照片,采用視頻作為刺激物可以增加體驗的時間,加強被試者注意力恢復的過程,以更好地評價場景。視頻作為刺激物在近年來的研究中也有較多應用[7,15]。最后,理論上親臨現(xiàn)場可以更好地對實際場景做出評價,但也可能受到不必要的干擾,例如會吸引游客的聚集,影響被試者的判斷;也會增加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如不同的天氣和溫度會影響被試者的感受等。
表2 因子分析旋轉成分矩陣
表3 知覺恢復評價總分均值和各因子均值及標準差
在對自然環(huán)境的恢復性評估中,通常會采用短時的壓力引導[7-9],讓被試者感受到壓力,再通過接觸自然,測定壓力的恢復程度。通常情況下,選取短時壓力引導的方法,一方面是出于實驗設計的考慮,讓被試者在一定時間內(nèi)接受同等程度的壓力,有效控制被試者之間的異質(zhì)性,使樣本均一化;另一方面,基于心理進化理論,研究認為人可以在數(shù)分鐘的短時間內(nèi)感受到壓力,并對自然環(huán)境做出恢復反應,這已在一系列實驗中得到證實[7,16],為短時的壓力引導提供了理論和研究依據(jù)。然而,也應當看到,短時壓力引導形成的壓力,和長期在工作生活中積累形成的壓力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接觸時長和方式,也會對環(huán)境的恢復效益產(chǎn)生影響。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對壓力的累積效應以及自然接觸的延續(xù)效應做更進一步的關注和探討。
知覺恢復量表的應用十分廣泛,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該量表在城市公園恢復性環(huán)境評估中的應用,考察對不同空間類型評價的信度和效度。結果表明中文版PR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維度與注意力恢復理論中的4個因子較為一致。在不同空間類型的區(qū)分上,PRS量表對空間環(huán)境有著敏感的區(qū)分度,自然要素的恢復性要明顯優(yōu)于硬質(zhì)要素。對同一個空間環(huán)境的不同場景,如有人草坪和無人草坪、有人廣場和無人廣場,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與量表對“延展性”的解釋力不足有關,也可能與本研究的樣本量偏小有關。
樣本量偏小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雖然利用統(tǒng)計方法和顯著性水平判斷的方法來判定量表的信效度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但對于如上述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的指標,未來可與其他量表對照,擴大樣本量做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