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皇 朱 林 劉 寧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經濟管理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師通過講授經濟中重點理論,使學生能夠學習到現代經濟學理論精髓。在學生逐步掌握經濟基礎理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對其經濟思維方式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到的相關經濟理論,理解現實社會的經濟現象及其內在規(guī)律,不斷提高學生分析經濟問題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其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是以市場經濟中各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經濟規(guī)律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單個生產者或企業(yè)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產出商品(勞務)以滿足利潤最大化,及單個消費者或家庭利用要素收入如何購買商品(勞務)以滿足效用最大化。而《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是以整體的國民經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失業(yè)和通貨膨脹等經濟中的宏觀整體問題。該課程以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作為其理論基礎,同時它為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理論和實務、國際經濟合作等專業(yè)課程的開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目前,過程性考核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段鞣浇洕鷮W》課程引入發(fā)展性評價理念,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構建《西方經濟學》課程評價體系,是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發(fā)展的需要。
對于《西方經濟學》課程,傳統(tǒng)考核方案一般設計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試卷測驗成績占70%,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包含出勤、課堂表現和平時練習。不可否認,這種考核方案對檢驗課堂教學效果還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也可以看到,這種考核方案并不能反映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因為平時成績形式單調、比重不高,且期末試卷測驗成績的得分是可以通過在短時間里完成大量的標準化練習來實現的。由此,這種考核方案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段鞣浇洕鷮W》過程性考核方案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作為監(jiān)控者的角色——教師,需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監(jiān)督。這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既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又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改教學計劃,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基于《西方經濟學》的課程特征,在傳統(tǒng)考核方案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過程性考核的“N+1”模式?!癗”是指教學過程中的考核次數,“1”是指期末閉卷考試。《西方經濟學》課程期末測試內容為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對于教學過程中的考核次數“N”的具體方式有: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平時作業(yè)、章節(jié)測驗、期中考試、調研報告和科研小論文等。相對傳統(tǒng)的考核方案,過程性考核方案遵照目標多元、方式多樣和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進行。
(一)降低期末考試所占權重。例如,學生課程總成績滿分為100分,100分的分值可以由四部分構成:新增章節(jié)測驗占30%,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占10%,平時的出勤情況占10%,期末考試成績占50%。在學期末,教師依據學生這四部分內容取得的成績核算出學生的總成績,總成績在60分及以上,為及格,按實際得分登記成績,反之,則不及格。
(二)對于具體的章節(jié)測驗成績,任課教師可以按照章節(jié)的數目多次進行測驗,最后形成“章節(jié)測驗”的成績。例如,《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課程選用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六版》,主要有六個章節(jié)內容。教師在每一章節(jié)結束后進行章節(jié)測驗,每一章節(jié)的卷面成績乘以5%計算得分,章節(jié)測試成績占5分(章節(jié)測驗總分30分,六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最多5分)。
總之,“N+1”的考核模式是一種靈活性非常強的考核方式,根據課程實際需要,還可以提高總成績中N的次數和權重,以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對總評成績的影響。
(一)打破傳統(tǒng)考核方式。傳統(tǒng)考核方式是“一張試卷定成績”,過程性考核則強調學習的過程性,由此應大大降低期末閉卷考試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由傳統(tǒng)考核方式下的“一張試卷定成績”轉變?yōu)椤癗+1”的考核模式下的“綜合全程考核”。
(二)豐富考核形式。努力擺脫傳統(tǒng)考核方式下單一化的課程考核形式,豐富的考核形式應由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平時作業(yè)、章節(jié)測驗、期中考試、調研報告和科研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三)改變教學模式?!段鞣浇洕鷮W》教學中,要注重經濟學教學中的數理分析,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抽象的圖形和數學表達式所包含的經濟學原理解釋清楚,將數學分析與經濟學教學有機聯系起來,并讓學生初步認識其方法。
(四)變革教學方式。主要以課堂講授和案例分析為主,系統(tǒng)講授經濟學基本原理,安排適量課時進行課堂討論和習題講解,注意教與學的互動,督促學生課后自學進行習題及案例分析的訓練,深化學生對課程基本內容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經濟學的理論素養(yǎng)。
(五)擴展課程教學內容。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抽象的經濟學理論,將學科理論的學習融入到對經濟活動實踐的探討和認識之中,有意識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過去,學生的學習方式很容易表現為被動地接受知識,應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學生的被動式學習模式為自主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