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大連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3
當歸補血湯劑出自《內外傷辨惑論》,為補益劑,具有良好的補血之效,主治血虛陽浮發(fā)熱證,肌熱面紅等,也可用于產后血虛等治療中,湯方臨床應用較廣[1]。目前臨床常見制劑類型有中藥配方顆粒及傳統(tǒng)飲片,飲片為傳統(tǒng)給藥方式,工藝較為穩(wěn)定,臨床應用中可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藥量調整,但煎煮較為耗時耗力。配方顆粒服用方便,省去了煎煮環(huán)節(jié),且便于攜帶,患者服藥依從性較高[2]。為探究配方顆粒的推廣價值本文對其黃芪甲苷含量與傳統(tǒng)當歸補血湯劑進行對比,詳情見下文。
1.1 儀器設備 使用日本島津shimadzu公司生產的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菲羅門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色譜柱,規(guī)格為4.6x250 mm,5 μm,日本津島shimadzu公司生產的1/10萬電子天平,昆山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KQ-300DE超聲波清洗機。
1.2 試劑 廣州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所提供當歸補血湯飲片及配方顆粒。
1.3 制備方法
1.3.1 當歸補血傳統(tǒng)湯劑制備 當歸補血傳統(tǒng)湯劑:黃芪30 g、當歸6 g,使用1/10萬天平精準稱定,放入自動煎藥機內煎煮,至藥液至200 mL停止,取出煎液備用。
1.3.2 配方顆粒湯劑制備 稱取當歸補血傳統(tǒng)湯劑藥材相當比例的顆粒,使用1/10萬天平精準稱定,少量溫水濕潤后以200 mL沸水完全溶解,得配方顆粒湯劑備用。
1.4 色譜條件 流動相:甲醇-水(78:22),流速控制1 mL/min,柱溫保持30 ℃,檢測器為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漂移管溫度設置為110 ℃,氮氣壓保持3.0x105Pa,進樣量控制20 μL。
1.5 對照品制備 使用1/10萬天平精密稱定4 mg黃芪甲苷放于容量瓶中,甲醛溶解至刻度10 mL,獲得0.40 mg/mL的對照品溶液。
1.6 供試品配制 取當歸補血傳統(tǒng)湯劑及配方顆粒湯劑溶液進行紗布過濾,精密移取濾液各1 mL,加入1 mL甲醛稀釋后進行例行,離心轉速4,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過0.45 μm微孔濾膜,獲得供試品溶液。
1.7 重復性實驗 取配方顆粒及傳統(tǒng)湯劑的溶液,按“1.6”項方法制備6分供試品溶液,并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測定。
1.8 觀察指標 黃芪甲苷含量。
1.9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Mean±SD)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觀察中配方顆粒的黃芪甲苷含量為(2.15±0.03)μg/mL,補血益氣傳統(tǒng)湯劑的黃芪甲苷含量為(2.18±0.05)μg/mL,對比無顯著差異(t=1.260,P=0.236)。
中醫(yī)學的復興使臨床各類疾病的治療中醫(yī)湯劑應用越來越多,當歸補血湯作為一味應用范圍較廣的中醫(yī)湯方,主治血虛陽浮發(fā)熱證,可治煩渴欲飲,肌熱面紅者,可治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可治產后血虛發(fā)熱頭痛者,臨床應用較多,其湯方中黃芪甲苷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3]。
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為臨床常見制劑類型,其中中藥飲片應用歷史悠久,工藝成熟,可隨癥加減用藥,不過煎煮過程繁瑣,耗時耗力。配方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對比,配方顆粒干凈衛(wèi)生,取藥時間更短,可隨身攜帶便于存放,患者服用依從較高,且可減少煎煮工序,節(jié)省了部分人力。臨床逐漸有推行中藥配方顆粒取締傳統(tǒng)飲片的趨勢,但配方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有效成分含量是對兩種制劑的藥效有較大影響,明確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tǒng)湯劑有效黃芪甲苷含量為配方顆粒推行的基礎[4]。本文為觀察當歸補血湯傳統(tǒng)制劑與配方顆粒制劑黃芪甲苷的含量差異,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兩種制劑的黃芪甲苷含量進行測定,結果顯示為兩種制劑黃芪甲苷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此次研究結果與此前相關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配方顆粒制劑藥效與當歸補血傳統(tǒng)湯劑有效成分含量無明顯差異,可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