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英,許春,付名豐,丁嵐
1.江西醫(yī)學高等??茖W校,江西 上饒 334000;2.江西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銅綠假單胞菌,即綠膿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人體皮膚、腸道、呼吸道等連通外界的腔道中,銅綠假單胞菌為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有鞭毛,運動活潑,屬于條件致病菌,為醫(yī)院感染的一種主要病原菌[1]。對于惡性腫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基礎性疾病患者,以及長期應用抗生素治療者,極易發(fā)生銅綠假單胞菌感染,進一步引發(fā)菌血癥、敗血癥等,嚴重者出現(xiàn)死亡。本文將對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涉及100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研究時間為2017年2月-2019年1月。標本類型包含痰液、血液、腹腔積水、傷口分泌物、腹水等。
1.2 方法 使用設備:全自動細菌生化鑒定和藥敏分析儀(系統(tǒng):vitek2compact系統(tǒng);生產廠家:法國梅里埃);PCR擴增試劑盒、DNA marker擴增試劑盒,生產廠家均為:上海生工公司。
所有患者均行微生物病原菌檢驗:以臨床操作規(guī)范為指導,對患者標本進行收集,并立即送檢,確保檢驗環(huán)境無菌,采用微生物檢驗方法分離與檢查。以有關標準為依據(jù),進一步試驗,以紙片擴散原理性藥敏試驗檢驗,檢查病原菌耐藥性,測量結果的判讀嚴格執(zhí)行臨床與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規(guī)定(2014年)。耐藥基因檢測:其目的基因為:膜孔蛋白oprD2等基因。應用煮沸法進行多重耐藥菌株的DNA提取,選取單個菌落置Ep管內,使用100 ℃煮沸約10 min,離心操作取上清液,作為PCR擴增模板使用。PCR反應體系由以下組成:50 uL的VIM-2基因檢驗體積,0.25 uL的Tap酶、5 uL的10*PCR buffere、5 uL的dNTP、5 uL的模板、1 uL的上游引物,1 uL的下游引物F,32.75 uL的超純水;反應條件為:5 min的95 ℃預變性,1 min的95 ℃預變性,40 s的55 ℃退火,40 s的72 ℃延伸,10 min的72 ℃延伸,循環(huán)30個,中止保存環(huán)境為4 ℃。PCR擴增產物5 uL與瓊脂糖凝膠電泳(含12%的溴化乙錠)混合,對其結果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分析科室分布、標本來源、耐藥模式分析。
2.1 科室分布分析 100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中,科室分布重癥醫(yī)學科18例(18%),燒傷整形科15例(15%),呼吸科30例(30%),急診科7例(7%),心胸外科5例(5%),介入病房7例(7%),胃腸外科8例(8%)。
2.2 標本來源分析 所有患者的標本來源痰35例(35%),全血14例(14%),傷口分泌物23例(23%),胸腔積液或者腹水9例(9%),咽拭子10例(10%),其他9例(9%)。
2.3 耐藥模式分析 100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中,對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具有耐藥性,另外,對于碳青霉烯類具有較高的耐藥率,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為13.2%,其中亞胺培南耐藥率最高為30.2%,其次為氨曲南20.1%,多黏菌素B未出現(xiàn)耐藥菌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00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中,高發(fā)于呼吸科、重癥監(jiān)護室,主要由于該部分患者呼吸道伴隨基礎性疾病,以及傷口愈合不佳、長期用藥者[2]。研究結果,標本以痰液、傷口分泌物為主,這主要由于部分慢性疾病患者或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易引發(fā)肺部感染,存在肺炎可能,用藥效果不佳,可采用痰液標本進行培養(yǎng)。臨床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主要采用抗菌藥物,而長期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極易出現(xiàn)耐藥性[3],或者引起腸道內菌群失調,引發(fā)感染。在銅綠假單胞菌菌株的分離檢驗中,存在產粘液性,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同時還不利于治療,這主要由于粘液形成為銅綠假單胞菌出現(xiàn)耐藥性的一個機制。因此應用銅綠假單胞菌治療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4]。研究結果中,碳青霉烯類具有較高的耐藥率,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為13.2%,其中亞胺培南耐藥率最高為30.2%,其次為氨曲南20.1%,多黏菌素B未出現(xiàn)耐藥菌株。
綜上,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建議少用碳青霉烯類藥物,同時在治療上需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持續(xù)耐藥監(jiān)測銅綠假單胞菌,避免多重耐藥性銅綠假單胞菌擴散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