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校: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

      2019-03-16 12:15:10張菊榮
      江蘇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精神世界

      張菊榮

      摘要:學校哲學誕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卻又必須回到常識之問,必須具有專業(yè)特征?!皩W校: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在吳江實小教育集團發(fā)展過程中艱難誕生,誕生的過程融合了學校的現(xiàn)實、歷史與未來。這個辦學哲學的復雜含義吻合了學校發(fā)展的豐富性,兒童的智力生活、兒童的精神世界、教師的智力生活與教師的精神世界四者根系相連,同生共構,以一種“不斷豐富”的動態(tài)生長之美,構成了學校發(fā)展的“四重奏”、教育生活的“嘉年華”。

      關鍵詞:學校哲學;智力生活;精神世界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1B-0024-05

      一、建構“這一個”的“學校理論”

      美國當代知名學者古德萊德有一部經典之作《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這個書名引發(fā)了我們太多的思考,為什么要有學校,學校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學校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這些問題又引起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為什么要有教育?教育的終極關懷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兒童?兒童為什么需要教師?兒童與教師的關系又究竟是什么?一個真正熱愛教育的人,一定會在實踐中曾經努力地思考過并仍在不斷地思考著這些根系相通的問題。最近大家又都在進行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呼吁,成尚榮先生一直在呼吁要回到對基本問題的思考,周國平先生說“我們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識”[1],魏書生先生說教育改革就是堅守常識,李政濤先生前些年著書曰《教育常識》。面對當下眼花繚亂的實踐與理論,我們重新思考并回答教育的基本問題,既是一種常識需要,也是一種專業(yè)訴求。而關于這些問題的回答,在我看來,雖然離不開理論的考證與概念的思辨,但僅僅依靠抽象的遐想與演繹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正如朱永新老師常常引用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說的那樣,如果不能改變世界,那么即使著作等身,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就是說,對于我們——學校工作者而言,所有的“理論”都將誕生在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園子里。建構“這一個”園子的理論,如果是指向常識的,如果是回答基本問題的,那么,它將是具有新的常識意義與基本意義的;如果是有違常識的,如果是無關乎基本問題的,那么這些所謂的理論可能不是學校與師生們的福音。簡而言之,關于學校的理論,應該誕生在“這一個”學校里;誕生在“這一個”學校里的理論,又會匯進常識性理論的大海中。

      “學校: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正是在這樣的關于“學校理論”的認識中誕生在我們的情境之中;但是我們又發(fā)現(xiàn),誕生在“這一個”情境中的這一“學校理論”,是符合常識的,是富有專業(yè)意味的。“學校: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不是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筆者看來,學校并不需要太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需要“大同小異”。這個“大同”,就是關于基本問題的常識;這個“小異”,就是這些常識在“這一個”園子里“此時”“此地”“這些人”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是必然的,而不是刻意的,是“求同”過程中的“存異”,而不是為了“與眾不同”而涂抹出來的“白里透紅”。

      然而你敢說它是一種“理論”嗎?如果理論一定要用常人聽不懂的非常艱深的術語來堆砌,那也許不能算是理論。但筆者所描述的理論,乃是一種“學校理論”,是關于“學校是什么”的基本觀點,是一種學校里的人聽得懂、看得明、用得著的實踐理論或者說是“學校哲學”,是飄蕩在學校上空的靈魂。沒有這個“學校理論”,學校就沒有靈魂,學校就會在當下花花綠綠的亂象中迷失方向,就無法穿越現(xiàn)象的叢林抵達本質。彼岸是什么?彼岸就是教育的理想園,就是把學校建設成“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

      二、“老實小精神”與先哲的對話

      把學校建設成“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是我們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新時代新愿景,也是我們對學校與教育的基本問題的綜合性回答,誕生于學校當下的特定情境,又回應普遍的學校哲學問題。

      一個好的哲學答案,一定是誕生在具體情境中而又超越具體情境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在筆者看來,同樣的道理,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校,當我們說“學?!边@個詞的時候,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個個生動的學校。2017年6月,我來到吳江實驗小學擔任校長繼而在學校成立教育集團后擔任總校長的時候,學校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我處于焦灼之中。這也讓我相信,只有面對真實問題的解決,才可能形成真正的思想——真正的思想之花,一定是誕生在重重困難之中的,困難是思想生長的沃土。我每天的生活被負能量包圍著,大家迫不及待地要告訴我學校面臨的種種困難與矛盾,等著我為這種種事情“拍板”,而在我之前的8年校長生涯的辭典里是幾乎沒有“拍板”這個詞條的。我相信所有瑣屑的背后一定有價值觀,那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究竟是什么?老師們在等待,等待校長的聲音,看似平靜的園子里暗流涌動,大家也都在焦慮:這所歷經百年風雨的老校,如今要走向何方?焦慮中我十分清晰我們的路徑:我們必須通過研究才能明晰方向。我反復告訴大家:面對這樣一個有400多名老師、6000多名學生的教育集團,總校長既不是三頭六臂的哪吒三太子,也不是拔一根汗毛可以變出成千上萬只小猴子的孫大圣,我不是神。其實,這也在不斷改變大家對“校長”的看法:校長是一個需要與大家一起面對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其中“共生”的人。

      研究現(xiàn)實是必不可少的。我反復地找不同的老師進行深入對話,在困境中,我看到了“老實小精神”,我相信“老實小精神”是讓學校能夠在諸多困難中不斷前行的內在動力?!袄蠈嵭【瘛笔鞘裁??我們總結了三個沒有變:吳江實驗小學老師樂意把精力花在學生身上的那種整體價值取向始終沒有變,吳江實驗小學老師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始終沒有變,吳江實驗小學師生的美好人心始終沒有變。在此基礎上提出“老實小精神”的“三大法寶”:以生為本的價值取向,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樸素善良的美好人心。辦一所學校,這是基石。這是從一代代實小人身上可以找得到的實小印跡。但是,我們的發(fā)展,從深層次上看,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我們對“師生互動發(fā)展”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沒有到位——在幫助學生成長的同時如何實現(xiàn)教師自身的成長?教師與學生如何真正成為“成長伙伴”?而這,就涉及師生的智力生活與精神世界,涉及我們對“學?!钡母拘岳斫?,學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研究歷史、研究未來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所學校都不是今天的學校,而是處于時間軸上的學校,“今天”連接著歷史與未來。1904年,我們的學校誕生之初,先輩把學校名之為“愛德”,之后,“愛德”成為最早的“校訓”。進入當代以來,在科技教育特色的背景下學校尋求科技教育的文化意義,又將“求真”納入校訓之中,“愛德·求真”成為學校的新校訓?!皭鄣隆で笳妗钡男S柧袢绾卧诹⒌聵淙说臅r代命題中形成新的表達,并以此為學校立魂?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fā)現(xiàn),“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哪怕僅僅從字面上來看,與“愛德·求真”也是無縫對接的,“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是“愛德·求真”的完整版,是“愛德·求真”的時代表達。任何一種學校哲學的提出,不該也不會是無源之水,而是對歷史、現(xiàn)實、未來綜合考量的結果。

      當然,同時我們也不斷地與偉大教育家的經典思想作深度對話,因為關于“學?!钡膯栴},實質是關于“教育”的問題,盡管關于教育與學校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強調,但總有一些基本精神是永遠不變的。我們從孔子時代去尋找學校雛形,去分享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在智力生活中的精神對話;我們重讀陶行知,去感受要面包更要水仙花[2]的精神生活;我們想象著蘇格拉底時代人們如何在對真理不斷追問中叩開人類精神世界的大門;我們走近杜威,看杜威如何關注人類的思維,如何在思維中使“學校的整個精神得到新生”,“開辟人類精神的各種可能性”[3]。穿越半個世紀的時空,我們反復地與蘇霍姆林斯基作精神對話。2017年暑假,我們發(fā)動全體教師一頁一頁地重讀《給教師的建議》,在學校的情境中重新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我們從中看到了蘇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學的基礎乃是關于“人的教育學”,關于人的教育學的基礎是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而這,正是目前我們吳江實小教育集團需要奔向的地方,也是解決當下趨功利化教育的良方。

      于是,我們形成了“學校: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這一主張。

      三、師生智力生活與精神世界的深度關聯(lián)

      當我們試圖展開分析“學校: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這一主張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非常復雜,而且這種復雜是合理的,因為學校本身就是在這種復雜之中的。但這種復雜又不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種復雜只是說明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有內在聯(lián)系,兒童與教師有復雜關聯(lián),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生長性。兒童的智力生活、兒童的精神世界、教師的智力生活、教師的精神世界,四者處于深度關聯(lián)中,在深度關聯(lián)的互動中呈現(xiàn)出智力與精神不斷豐富的、動態(tài)的萬千氣象。我們可以嘗試用圖1說明它們之間的內在的、復雜的聯(lián)系:

      但凡復雜的關聯(lián)結構,總有一個核心。在以上學校發(fā)展理想圖景中,核心是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理解是:教育的終極關懷是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教育的終極關懷是什么?這是一個經典之問,也是一個常識之問,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也是學校的核心使命。兒童是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兒童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與方法論,如果你以為兒童沒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你一定不懂兒童。兒童的精神世界既是當下教育的重要內涵,也是兒童未來世界的重要源頭,因為人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圍繞著童年的經歷展開的。在這里,童年的經歷,最核心的是精神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兒童的精神世界,連接著國家、民族與人類的未來。我們再也不能把兒童的精神世界局限于那些考試分數(shù)了,再也不能把兒童的精神世界僅僅囿于就業(yè)了。于漪老師在接受《人民教育》訪談時說,“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與就業(yè)‘距離遠一點,教育的日子要好過得多”[4]。我想,教育好過一點,孩子們就會好過一點,我們的未來才會好過一點。與就業(yè)“距離遠一點”,不是說教育與就業(yè)無關,而是說教育不能太過功利。教育是有功利價值的,但功利價值不是教育的終極關懷。蘇霍姆林斯基希望,孩子長大了,無論是一個科學家還是一個最最普通的勞動者,都能將閱讀經典作品作為終身的愛好,都能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分數(shù)是重要的,能力是重要的,就業(yè)也是重要的,但是這一切如果與兒童的精神世界隔離開來,那么教育就會走上歧途,學校就會有成為戕害童心的助紂為虐者的危險。兒童的精神世界,本來就是豐富的,是充滿魅力的,是偉大的,蒙臺梭利甚至提出了“兒童是成人之父”的著名論斷。非常遺憾的是,成人常常會忘記曾經豐富的童年世界,誤以為童年是幼稚的、簡單的,忽視兒童的無限想象力、無限創(chuàng)造力、無限可能性以及無窮無盡的精力、無與倫比的頑強。所以陶行知先生才會說:“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盵5]同時,我們又要看到,兒童的精神世界也是脆弱的、易碎的、經不起沖擊的,所以,蘇霍姆林斯基才會說,教育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6];“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稚嫩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教育的一切,都應該通往兒童的精神世界,無論是勞動還是體育,無論是閱讀還是思維,無論是書本學習還是人際交往,無一例外地都是為了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教育就將南轅北轍,兒童就難有美好的童年,社會就難有美好的未來。

      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與豐富兒童的智力生活須臾不可分。兒童只有過一種豐富的智力生活,才會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智力生活是精神世界的豐富源泉。兒童在學校學習,可是這樣的學習一定是一種智力生活嗎?兒童的智力生活不局限于校園之內,但校園理應是兒童智力生活之所;校園的智力生活也不等同于課堂生活,但課堂無疑是兒童校園智力生活最重要的場所。我一次次走進課堂,尋找兒童智力生活的證據(jù),經常會產生這樣的擔憂:兒童沒有在課堂上過一種饒有興致的智力生活。學習常常被簡單化為做題目,學習過程常常被簡單化為回答一個又一個拆碎了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沒有完整的時間來思考問題,看上去學生的學習總是那樣地順風順水,稍有困難教師就會替代解決,需要穿越很多困難與錯誤的真實學習被遮蔽了。我們很難看到課堂上智力活動的氣息,聽到腦子轉動的聲音。如果我們狹隘地把兒童智力生活僅僅理解為“解題”“刷題”,把原本充滿精神意義的智力活動等同于機械活動,那么,這樣的生活無法成為兒童精神世界的甘露。

      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首先要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教師之于兒童精神世界的影響,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一個社會,如果教師這個群體都沒有了豐富的精神世界,那么,整個世界都將面臨黑暗的危險,這太可怕了!一個靈魂黯淡的人,如何能夠站在講臺之前?教師的精神世界與兒童的精神世界是根系相連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列寧才會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精神世界與教師的智力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教師最重要的智力生活就是成為兒童研究者,成尚榮先生說“兒童研究”是教師的“第一專業(yè)”[7]。教師的智力生活,其實也是教師的專業(yè)生活。教師專業(yè)生活的基本內涵,就是研究兒童,就是要琢磨兒童是如何成長的,琢磨兒童是怎樣學習的,琢磨兒童之所思所為,琢磨兒童之所喜所憂,琢磨兒童的精神世界;就是要尊重兒童,理解兒童,成就兒童;就是要為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而奮斗,讓教師真正成為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的使者。教師之研究教材、研究課程,教師之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教師之批改作業(yè)、輔導學業(yè),教師之專業(yè)活動之一切,教師之智力生活之一切,都是以研究兒童為基礎的。教師在研究兒童這項偉大的智力生活中,也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馬克斯·范梅南說教育學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8]。教師是迷戀他人成長的人,教師在迷戀他人成長中獲得巨大的精神享受,教師的精神世界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相互映照,彼此成就,這真是人類關系中最美好、最溫暖、最神奇的偉大景觀。

      四、“不斷豐富”的學校生命樣態(tài)

      必須特別說說“不斷豐富”這四個字。

      “不斷豐富”具有一種生命感。我們在描述學校理念、表達學校哲學的時候,常常喜歡把話說滿。而“不斷豐富”,是一種“未滿狀態(tài)”的表達,這種表達本身就昭示了我們的哲學態(tài)度,那就是承認學校的不完滿性。學校的不完滿性,正是學校之美。因為這種不完滿性,學校就可以像泰戈爾所描繪的“這脆薄的杯兒”那樣,“你不斷地把它倒空,又不斷地以新生命來充滿”[9],成為一種生命的樣態(tài)。學校的生命樣態(tài),就是人的生命樣態(tài)。人在中央,這里的人,就是不完滿的人,就是不完滿的兒童、不完滿的老師,就是兒童和老師不完滿的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因為這種不完滿,所以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學校就會成為一個充滿種種美好期待的地方,就會成為超越種種不可能、創(chuàng)造種種可能的地方;反倒是那些自以為是的“完滿”,讓我們停滯不前,無路可走。

      “不斷豐富”富有一種動態(tài)美?!安粩嘭S富”描繪的是處于互動之中的師生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同生共構,是一種生長的狀態(tài),而不是結束的狀態(tài);是正在進行時,而不是一般過去時;是一種動態(tài)的描述,而不是一種靜止的、停滯的描述。一切都在長出來,而且是在各種復雜互動中美好生長。這種情形,也許可以用我們?yōu)閰墙瓕嵭〗逃瘓F的第五個成員東太湖實驗小學撰寫的校歌來描述:“長吧長吧,蓬勃生長。金雀高翔,碧草歡長。智力激蕩,精神明亮。東太湖畔,萬千氣象。長啊長啊,蓬勃生長。”“長”就是“不斷豐富”的代名詞,“長”才有動態(tài)之美。

      “不斷豐富”還有一種召喚性,“不斷豐富”是向我們每一個人發(fā)出的一種邀約,一種召喚。每一個人都是“不斷豐富”這一動景中的一員,一個創(chuàng)造者。應約而來,應召而至,“共煮石頭湯”,這是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我們把“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寫在學校哲學的旗幟上,更期待著我們全體師生把它寫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一切需要大家一起“做出來”——最漂亮的哲學如果不是生活哲學,只是文字哲學、書本哲學,那就毫無意義。哲學即“活法”,“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是我們學校生活的“活法”,是學校生活的柴米油鹽,而不是供起來的神,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不是偶一用之的奢侈品。近年來,我們遵循著學校的哲學理解,不斷探索學校變革新路徑,重訂基本制度,再構學校文化,新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團隊,集團與校區(qū)呈現(xiàn)出令人欣喜的活力。學校發(fā)展逐步走出困境,讓我們相信學校哲學的現(xiàn)實力量,把學校建設成“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之地”,看上去,這是私人定制的個性化路徑;但本質上,又回歸到常識之中、專業(yè)之中?!皟和闹橇ι睢薄皟和木袷澜纭薄敖處煹闹橇ι睢薄敖處煹木袷澜纭保敲篮媒逃摹八闹刈唷?,是學校生活每天的“嘉年華”,是學校哲學的生動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周國平.教育的七條箴言[M]//肖川.成為有思想的教師.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32.

      [2]陶行知.《鄉(xiāng)村教師》宣言[M]//方明.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409.

      [3]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杭州大學教育系.現(xiàn)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22.

      [4]余慧娟,任國平.辦教育要明晰“根在哪里,走向何方”——訪于漪老師[J].人民教育, 2018(24):11-22.

      [5]陶行知.小孩不小歌[M]//陶行知.行知詩歌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981:67.

      [6]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冊)[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98.

      [7]成尚榮.兒童研究是教師“第一專業(yè)”[N].中國教育報, 2016-04-06(11).

      [8]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第2版)[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4:13.

      [9]羅賓德羅那特·泰戈爾.飛鳥集[M].鄭振鐸,冰心,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6:65.

      School: The Place of Constantly Enriching the Intellectual Life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Zhang Jurong

      (Wuji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 Suzhou 215200, China)

      Abstract: School philosophy comes into being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yet it must return to the common sense and have it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School: the place of constantly enriching the intellectual life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It was born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our school development by researching the reality, history and future of school. The complex connotation of such school-running philosophy accords with the richness of school development, childrens intellectual life, their spiritual life, teachers intellectual life and their spiritual world with a constantly growing dynamic beauty, which has comprised the quartet of school development and the carnival of educational life.

      Key words: school philosophy; intellectual life; spiritual world

      猜你喜歡
      精神世界
      故宮乾隆花園的建筑藝術特征
      價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 08:31:27
      關于當代繪畫藝術語言的相關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2:52
      書香閱讀 心靈成長
      文理導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2:22
      民俗與信仰:探訪夯卡苗民的精神世界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06:24
      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當代關照
      人民論壇(2016年25期)2016-09-28 11:29:05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基礎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2:52:18
      淺析張愛玲對《金鎖記》曹七巧人物形象的塑造
      淺析莫言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淺論王維、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與陶淵明在精神世界的契合點
      青年文學家(2015年5期)2016-05-09 12:57:42
      再次體會藝術本質
      青春歲月(2015年19期)2015-11-03 13:02:20
      且末县| 高淳县| 英德市| 屏山县| 汶上县| 准格尔旗| 建瓯市| 永丰县| 洞头县| 徐州市| 临沧市| 平湖市| 隆回县| 朔州市| 砚山县| 长兴县| 梨树县| 隆化县| 永福县| 辉南县| 锡林郭勒盟| 宜州市| 峡江县| 西丰县| 河津市| 铜陵市| 牙克石市| 浑源县| 仁布县| 卢氏县| 祥云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汉源县| 松原市| 滕州市| 张家川| 东宁县| 商河县| 璧山县| 塔城市|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