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瑜 郭永華
(樂山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艾滋病患者由于機體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并發(fā)多種機會性感染病。肺結核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病之一,約占總數的20%~50%,兩者病癥相互影響會導致病情快速發(fā)展,導致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死亡率遠高于單純艾滋病或單純肺結核[1]。因此,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肺結核治療,從而延緩艾滋病發(fā)展速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十分重要[2]。為探究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癆治療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文將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間收治的82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實驗。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1.1 對象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間收治的82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在27~63歲之間,平均年齡(39.7±3.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齡在30~60歲之間,平均年齡(41.1±2.8)歲。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1.2 入選標準 (1)經臨床檢查確認存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病癥且肺結核為初次發(fā)作;(2)痰檢結果為陽性;(3)接受治療前未發(fā)現(xiàn)合并有心、肝、腎嚴重疾病,或糖尿病、癲癇;(4)患者不存在精神類疾病或意識障礙,能夠正常進行溝通交流;(5)對喹諾酮無過敏史。
對照組患者接受抗癆常規(guī)治療方案,治療最初4個月每日一次口服異煙肼,一次300mg;每日口服一次利福平,一次450mg;每日二次口服吡嗪酰胺,一次750mg;每日一次口服乙胺丁醇,每次750mg。第五個月開始每日一次口服異煙肼一次300mg;每日口服一次利福平,一次450mg;停止服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3]。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使用相同的抗癆藥物治療方案,在此基礎上額外給予左氧氟沙星,劑量為每日一次,一次0.4g,口服[4]。
在實施治療方案后定期對患者進行復查,包括(1)痰菌檢查,依據衛(wèi)生部印發(fā)的《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中痰菌檢查的標準進行判斷,每隔三個月進行一次。(2)患者呼吸功能指標,包括MRC呼吸困難評分(以下簡稱MMRC),F(xiàn)EV1/FCV(以下簡稱1s率)、6min步行最大距離(以下簡稱6MWD),于九個月后進行一次[5]。(3)評價患者治療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胸片正常,無結核菌;有效:患者病灶明顯吸收,無結核菌;無效:患者病灶未出現(xiàn)明顯好轉,甚至有惡化的趨勢,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
選SPSS20.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經客觀比對2組指標,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三個月后、治療六個月后及治療九個月后痰菌檢查轉陰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痰菌檢查轉陰結果比較[n(%)]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九個月后MMRC評分、1s率以及6MWD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病灶吸收情況比較(n)
表4 X線檢查結果比較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后空洞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治療顯效29例,有效8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為90.2%(37/44);對照組患者中,治療顯效7例,有效13例,無效21例,治療有效率為48.8%(20/41)。經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01)。
本次研究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中應用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癆治療法。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菌檢查轉陰的比例較高且生效較快,患者經治療后呼吸功能指標出現(xiàn)明顯好轉,患者治療有效率較實施常規(guī)療法的對照組患者有著明顯提高。綜上所述,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中應用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癆治療法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