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夏妮 曾紅
摘 要:在生物教學中,生物科學史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筆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淺談教師如何利用生物科學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生物科學史;科學思維;邏輯推理;批判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重點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茖W思維作為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tài)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學史內容的呈現(xiàn)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筆者認為,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生物科學史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一、 利用生物科學史,學習更多的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實驗分析能力
在必修一“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一節(jié)中,教師通過教授魯賓和卡門通過追蹤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這一科學史,讓學生了解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同位素標記法。
在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jié)中,教師向學生教授格里菲斯和艾佛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后,向學生拋出問題:“同學們能否像赫爾希和蔡斯一樣,利用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研究遺傳物質到底是DNA還是蛋白質呢?”
根據課堂反饋,如果學生一時找不到設計思路,教師可進行提示:“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科學實驗方法中,是否有適合研究這個問題的方法?!?/p>
這時,學生很快就能提出實驗思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使T2噬菌體分別被35S或32P標記,得到DNA含有32P標記或蛋白質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再用被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攪拌后離心,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教師接著利用學生已有的關于同位素標記法的知識,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實驗結論。
教師利用科學史讓學生認識并了解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作指導,不僅能找到正確的實驗方向,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史上其他的經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二、 利用生物科學史,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以必修二第二章第二節(jié)《基因在染色體上》為例,教師向學生介紹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及實驗推論: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
教師引導學生:“作出假設后,還需要對假設進行驗證,請同學們嘗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并進行演繹確認其是否可行?!睂W生開始演繹測交實驗,之后教師展示幾個學生的遺傳圖解,分析其對錯,再向學生闡述:“當年摩爾根為了驗證他的假設,進行了三個實驗。實驗一是將F1中的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進行雜交,得到子一代紅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雌蠅∶白眼雄蠅為1∶1∶1∶1的結果。實驗二是將實驗一所得白眼雌蠅和紅眼雄蠅進行雜交。得到子一代紅眼雌蠅∶白眼雄蠅為1∶1的結果;實驗三是將白眼雌蠅和白眼雄蠅進行雜交,得到子一代白眼雌蠅∶白眼雄蠅為1∶1的結果。這些結果與預期的完全符合。請同學們通過推理判斷哪一個實驗最能說明問題?!?/p>
學生:“實驗二最能說明問題,因為實驗二能排除常染色體遺傳,確認是X染色體遺傳?!?/p>
教師向學生傳授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的知識,并向學生提問:“白眼基因有可能在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嗎?”
學生經過推理判斷得出答案:“不在,因為實驗二可以排除白眼基因在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
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推理、判斷,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學會運用科學思維。
三、 利用生物科學史,學習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精神
批判性思維精神是學生科學思維培養(yǎng)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jié)中,“關于酶本質的探索”這一科學史內容,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教師先向學生介紹19世紀歐洲釀酒業(yè)的背景,并提道:“糖類是如何變?yōu)榫凭?,科學家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其中生命說和化學說兩種觀點爭執(zhí)不下。”
接著,教師把學生分為兩組,讓他們在課后進行作業(yè),一組學生收集有關生命說的資料,另一組學生收集有關化學說的資料。課堂上,教師讓兩組學生分別派代表闡述自己學說的主要觀點,再讓兩組學生進行辯論,證明自己代表的觀點是正確的,重現(xiàn)當年兩派學者堅持己見,辯論不休的場景。
通過讓學生收集有關發(fā)酵學說的信息,使他們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提高思維的主動性,并且在對信息審查,分析后進行深入的思考,開闊思維。在辯論過程中,讓學生直面質疑的聲音,拿出自信和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體會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批判性精神。
總之,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物科學史,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實驗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并通過體會科學家在探索真理道路上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批判性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劉紅.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生物科學史內容的呈現(xiàn)特點[J].生物學教學,2017,42(09):21-22.
[2]吳智慧主編.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2.12:15-16.
[3]方雙雙.應用生物科學史培養(yǎng)高中生批判性思維的實踐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3:23-24.
作者簡介:
洪夏妮,曾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