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潘霞 ,鄧彥立 ,孫國勝
1.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精神科,云南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云南曲靖 655000
焦慮癥不但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會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必須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并促進其預后改善。該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1月該院收治的63例焦慮癥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對藥物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在該院接受焦慮癥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3例,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結(jié)果表明所選對象評分均不低于12分,排除遺傳性疾病患者、嚴重精神疾病以及意識障礙患者、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嚴重心肝肺功能不全患者、語言功能障礙患者[1]。將抽取對象分為探討組(n=32)和參考組(n=31),其中,探討組 21例女性,11 例男性,22~59 周歲,平均(43.7±5.8)歲,病程 2 個月~11 年,平均(4.3±0.9)年,參考組 21 例女性,10 例男性,20~56 周歲,平均(43.7±5.8)歲,病程 3個月~12年,平均(4.4±0.7)年。 此次研究所抽取對象經(jīng)分組后其臨床基本資料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選對象與其家屬對該次研究有知情權(quán)且簽字同意,該研究同時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一般是阿普唑侖早0.4 mg,晚0.8 mg,丁螺環(huán)酮不超45 mg,西酞素蘭起始為5 mg。
參考組患者單純接受藥物治療,主要應用藥物包括阿普唑侖片(國藥準字H11020890)、鹽酸丁螺環(huán)酮片(國藥準字H19991024)、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國藥準字H20080599)等,阿普唑侖片每日服用2次,阿普唑侖早0.4 mg,晚0.8 mg,鹽酸丁螺環(huán)酮片每次用藥劑量為5 mg,3次/d,每日丁螺環(huán)酮不超45 mg,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起始口服劑量5 mg/次,1次/d,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用藥后反應以及臨床癥狀緩解和改善情況對藥物口服劑量進行適當調(diào)整,阿普唑侖片每日最大應用劑量不可超過4 mg,鹽酸丁螺環(huán)酮片每日最大應用劑量不可超過45 mg,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最大口服劑量不可超過20 mg[2]。探討組患者聯(lián)合應用藥物治療以及心理干預,阿普唑侖片、鹽酸丁螺環(huán)酮片、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初始服用劑量以及每日最大服用劑量同參考組患者,同時配合心理干預,如下:醫(yī)護人員應主動熱情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掌握患者的不良情緒并找出誘發(fā)因素,主要包括不恰當行為方式、社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以便能夠制定個性化和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關(guān)心患者,推動良好醫(yī)患以及護患關(guān)系的建立,保證心理護理過程順利進行[3]。向患者講解焦慮癥的引發(fā)因素以及治療方式,豐富患者對病情的認知,同時強化其康復信念,有助于提升其配合主動性[4]。對患者進行認知治療或者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以緩解其緊張情緒,鼓勵患者將內(nèi)心負面情緒表達和釋放出來,及時糾正其錯誤認識,使患者明確焦慮癥與錯誤認知之間存在的關(guān)聯(lián),指導患者建立正確認知[5]。通過角色扮演、誘導、啟發(fā)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支持。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患者的不當想法以及錯誤行為,緩解患者的不良主觀感受。對每次治療情況以及效果進行記錄以便能夠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6]。
觀察焦慮好轉(zhuǎn)情況以及病情對患者日?;顒拥犬a(chǎn)生的影響,同時治療前后分別應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情況[7]。
治愈:患者焦慮癥狀完全得到控制,可正常進行各種日?;顒右约皩W習、工作等;改善:患者焦慮癥狀基本得到控制,各種日?;顒踊静皇苡绊懀紶枙绊懫鋵W習、工作;好轉(zhuǎn):患者焦慮癥狀有所減輕,對日常活動以及學習、工作等有較大影響;無效:患者焦慮癥狀未見改善,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8]。
該研究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探討組患者病情總好轉(zhuǎn)率為96.88%,其中病情好轉(zhuǎn)患者為31例,治療無效患者為1例,參考組患者病情總好轉(zhuǎn)率為77.42%,其中病情好轉(zhuǎn)患者為24例,治療無效患者為7例,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n(%)]
治療前兩組患者HAM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探討組患者評分較參考組患者低,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s),分]
表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探討組(n=32)參考組(n=31)t值P值22.9±3.8 22.4±3.5 1.837 2 0.063 7 10.2±1.9 13.8±1.6 12.137 2 0.039 7
焦慮癥屬于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神經(jīng)癥,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焦慮或者不安、焦躁等,患者心境低落,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病情嚴重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自殺傾向。該病具有較高臨床復發(fā)率,治療難度較大,單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而且部分藥物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嗜睡等不良反應[9]。同時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認知療法等心理干預有助于消除或者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同時還可使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得到顯著提高,能夠使藥物療效得到充分發(fā)揮[10]。
該次研究中,探討組患者病情總好轉(zhuǎn)率為96.88%,參考組為77.42%,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HAM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探討組患者HAMA評分較參考組患者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中,應用心理護理聯(lián)合藥物治療的患者治療前HAMA 評分為(22.9±3.8)分、治療后為(10.2±1.9)分,景丹等人[10]研究表明,焦慮癥配合應用心理護理可使其焦慮情緒得到明顯緩解,治療前患者HAMA評分為(22.63±3.79)分、治療后為(11.97±2.03)分,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與此次研究結(jié)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焦慮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聯(lián)合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其病情,有助于減輕其身心痛苦,提升其生活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