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晶晶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伴隨著教育體系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不再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需求,進行英語教學改革是提升高校英語教學成果的必然路徑。通過不斷的摸索研究,提出了PBL 項目教學法,為我國英語教學模式發(fā)展提供新思路。
PBL 教學法又稱項目教學法,最早來源于歐洲勞動教育思想,經(jīng)過不斷地發(fā)展,在20 世紀中期已經(jīng)較為完善,且成為了教育行業(yè)不斷推涌的新理念。項目教學模式倡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主探究,首先進行練習后講解,其次進行學習后教學。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可以有效的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在不斷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
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為課堂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不能是教師一味地進行知識系統(tǒng)灌輸,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尋找問題以及學習知識的方法,最后進行結果探討和自我評估。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在于對知識認知的過程,此過程中有無限的鍛煉機會。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實現(xiàn)成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主導者。
項目教學法在運用課堂之前,學生借助網(wǎng)絡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并下載是項目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學生課前通過網(wǎng)絡信息技術,可以搜索到極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內(nèi)容,這過程中可以不斷學習和進步。在教學完成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PPT、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借助網(wǎng)絡技術,更好的提升教學成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工合作,將學生根據(jù)性格、能力等個人特征進行小組劃分。并且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為小組進行任務分配,項目內(nèi)容的選擇應適合小組合作完成,在完成中不斷配合、相互協(xié)作。這樣的教學項目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通過擔任不同角色,體會到團結合作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重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
大部分的本科院校英語課程,都是根據(jù)教材的教學大綱,進行集體化的統(tǒng)一教學。學生之間的英語基礎以及個體差異性較大,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全盤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計劃教學,沒有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理念,導致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學缺乏針對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師沒有將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與實踐技能相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大部分的本科院校英語課程都是根據(jù)課本基礎知識進行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英語課程的實踐基礎較為薄弱,本科院校的英語實踐課程分配少。教育實踐課程對于本科院校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踐少會導致學生在崗位的適應能力差。英語課程的教學成果也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實踐課程過于形式化。
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英語教學中,過于關注學生的英語成績,英語表達能力。在項目教學法應用于教學時,許多教師仍然無法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項目教學法實踐過程中,仍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項目教學中過于干涉學生的自主發(fā)揮能力,對于學生英語學習造成了局限性,項目教學在課堂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院校對于實踐課程的管理較為松懈,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薄弱,英語學習效果沒有達到滿意的程度。
基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PBL 教學法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教學中進行了革新,教師與學生之間傳統(tǒng)的角色定位發(fā)證了轉變。教師從主導者成為了課堂的輔助者,學生由知識接收者變成了知識探究者。PBL 教學法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需要學生全程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一方面,教師應在教學重點章節(jié)進行相關問題設定和提問,督促學生通過問題進行自主研究,與同學交流互動探討,繼而給出問題答案。另一方面,教師在PBL 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幫助學生疏導英語思維能力,教導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幫助學生消除對英語交流的恐懼感和無助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教師在分組過程中,可設定跟問題相關的小組名稱,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以及興趣,選擇自己想要參與學習和探討的小組,每組成員最好規(guī)范在5-6 人左右,但也不完全限制。其次讓每個小組的成員,根據(jù)不同的問題,利用網(wǎng)絡平臺或相關書籍等進行搜集資源。在分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膸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各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探討幫忙,教師不要過多干預學生之間的探討。例如在學習語法時,教師可根據(jù)不同語法的運用方式和特點,讓學生之間分工協(xié)作,一名同學負責查名詞的分類,一名同學查單數(shù)與復數(shù),一名同學查名詞所有格用法,一名同學查英語中名詞格的講解,最后一名同學查具有代表性的名詞。通過分工合作,最后小組內(nèi)進行自己所掌握的名詞知識分享,這樣每個學生對名詞都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有遺漏的時候教師可進行補充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
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英語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學生英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有很大幫助。因此,為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需設計貼合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英語基礎知識,通過小組練習形式,進行口語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可適當幫助學生講解語法知識運用,并指出學生運用中的錯誤。例如在生活中買東西所運用的英語知識,教師可在課堂上邀請幾名同學進行英語情景再現(xiàn)。eg:Hello,how much is this book?(你好,請問這本書多少錢?)、How much do oranges and apples cost each pound?(橙子和蘋果分別是多少錢一斤?)、I'd like to buy a good pen to practice my calligraphy(我想買一只好一些的鋼筆用來練習書法)。
學生在進行分組練習之后,通過整理資料、學習交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分享學習成果。探討本小組項目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運用的解決辦法,在分享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可對相關問題進行提問,在融洽和諧的課堂討論氛圍中,促進知識的掌握。教師根據(jù)小組學習內(nèi)容中的重點知識,進行提煉詳細講解,并對小組學習過程中遺漏或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在整個教學項目過程中,督促學生通過英語進行交流學習,通過英語交流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谟⒄Z項目教學的語言為學習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學習,教師應盡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氛圍,能夠引導學生走進教學情景當中,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和熱情。通過小組課堂探討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鞏固小組探討學習的內(nèi)容,并且通過其他小組的知識成果分享,拓展英語學習的知識面,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對英語知識有更詳細具體的理解。
所有的教學項目探討結束后,教師應根據(jù)課堂學習內(nèi)容、學習氛圍進行教學總結。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系統(tǒng)的評價,對于項目完成較好的小組給予獎勵和表揚,使學生對項目學習有榮譽感。對于項目完成較差的小組,教師不要過于嚴厲批評,為其指出不足之處并提示日后學習中加以重視,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教師對于問題的提出和總結是PBL 教學法的基礎循環(huán),而學生通過小組研究對產(chǎn)生的問題進行討論時,便是PBL 教學法的一個小循環(huán)。學生通過不斷地交流學習,對語言系統(tǒng)的練習尤為重要,更能養(yǎng)成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不斷提升英語成績。
總而言之,英語學習需要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學,也需要同學之間的探討研究。通過項目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全新的概念。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才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形成英語邏輯思維,不斷取得更好的英語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