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航
(遼寧省遼陽市中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慢性功能性便秘屬于臨床常見疾病,臨床癥狀為排便次數(shù)減少、排便量減少,大便干結且排便時費力,存在明顯的年齡與性別偏好,以青年女性以及老年患者為高發(fā)群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嚴重的不良影響,需及時進行治療[1]。而對于該疾病,臨床在治療時普遍以藥物干預,可使用導瀉劑、中藥灌腸以及微生物制劑等干預,雖可有效緩解癥狀,但容易復發(fā),不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且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困擾,為此探究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故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常規(guī)用藥治療與聯(lián)合針灸方案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共計152例,隨機分為單采用藥物治療對照組(n=74)與聯(lián)合使用針灸方案治療實驗組(n=74)。對照組中男31例,女43例,年齡32~75歲,均數(shù)(45.4±10.3)歲,病程2~24年,均數(shù)(8.5±2.2)年,實驗組中男32例,女42例,年齡33~75歲,均數(shù)(45.3±9.8)歲,病程2~23年,均數(shù)(8.9±2.1)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臨床檢驗確診滿足便秘診斷標準,年齡在18~75歲,認知功能正常,近期未使用輔助排便藥物,且已經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腸道器質性病變,由腫瘤、內分泌疾病等引發(fā)的便秘,合并嚴重臟器疾病,特殊生理時期與無法完成便評分的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麻子仁丸進行治療,給藥方式為口服,每次劑量為8粒,每天用藥3次。實驗組在對照組用藥麻子仁丸的同時,聯(lián)合針灸方案進行治療。主穴選擇天樞、三陰交、上巨虛、大腸俞、中脘、支溝、氣海、足三里、承山、豐隆為主穴進行加減針灸治療,治療的過程中取仰臥位,預先完成對患者皮膚的消毒工作,而后采用華佗牌鋼針進行針刺,深度控制在2.5~2.8寸,待到患者局部出現(xiàn)酸脹之感后,得氣平補平瀉。如果患者腸胃積熱,則可加曲池穴進行針刺;如果患者氣血瘀滯,則可加脾俞穴進行針刺;如果患者腎氣虛,則可加腎俞穴、關元穴進行針刺;如患者體內氣機阻塞,則可加太沖穴進行針刺。針刺得氣后,均留針15~20 min。針灸為每天1次,以10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月后對比臨床療效[2]。
1.4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癥狀積分及其不良反應。其中臨床療效范圍顯效、有效與無效3個等級。其中排便時間減少,費力程度明顯降低,排便次數(shù)正常,大便質軟,量正常,積分降低2/3,判定為顯效;排便時間、費力程度等均有所改善,對日常生活極其工作無顯著影響,積分減少1/2,則判定為有效;未見顯著改善則判定為無效[3]。癥狀積分以均數(shù)進行表示,分別從頻率、費勁程度、排便感、腹疼感、時間、排便是否需要幫助、次數(shù)以及病程八個方面進行評價,除排便是否需要幫助按照0~2分計外,其余均按照0~4分進行評價,總分計30分,分值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均在Excel預處理的基礎上,采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設定為P<0.05,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及其顯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組間對比表 [n(%)]
2.2 癥狀積分:干預前,兩組患者便秘癥狀積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組間對比表(,分)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組間對比表(,分)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兩組均未見暈針、局部血腫等不良反應,P>0.05,代表該方案安全可靠。
從中醫(yī)角度看,慢性功能性便秘可歸為“便秘”范疇,以大腸傳導失常為病機,且與患者的肺、脾胃、肝臟、腎臟等功能失調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故在治療上需要以通大腸臟腑之氣為治則。在治療時,以天樞、三陰交、上巨虛、大腸俞等為主要穴位,天樞穴可通患者大腸之氣,大腸俞、上巨虛穴有助于提高患者大腸的傳導能力,促進結腸蠕動。配合脾俞、胃俞穴,可扶助正氣,有助于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配合支溝與氣海,能夠祛患者體內陰寒之氣。而針灸中脘穴,可調節(jié)患者腹部之氣,再加曲池穴以及合谷穴,則能夠祛除患者體內之熱[5]。在主穴之上配合其他穴位,可實現(xiàn)對患者癥狀有效治療,主穴共濟,可起到益氣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配合麻子仁丸,可較好起到潤下瀉熱的功效,配合針灸則可明顯改善便秘癥狀。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采用麻子仁丸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針灸方案之后,治療總有效率及其顯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代表該方案療效顯著。干預前,兩組患者便秘癥狀積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則代表該方案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期間兩組均未見不良反應,P>0.05,則代表該方案安全可靠。綜上所述,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在常規(guī)用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方案,療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方案安全可靠,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