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有著諸多困惑,制約著美術教學的改革和學生的美術學習。所以,在美術教學中要對教師的基本素質、基本角色、基本教學方法作出調整,放開美術教學,開放美術課堂。
關鍵詞: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素質;角色;方法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美術的教學有了新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和學。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要打破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傳統(tǒng)地位,使師生在一個平等的環(huán)境中去共同構建新的課堂,共同在新的課堂中實現自己的自身發(fā)展和教學目標。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改變原來的教與學的模式,使師生重新定位,適應初中美術課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一、美術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素質的調整
新形勢下,我們要的是素質教育,所以我們不能脫離對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的要求,美術教學對教師的基本素質則有更高的要求。
1.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終極目標的大教育觀念
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調整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從教師到書本,從書本到課堂,從課堂到學生的一條線的組織教學,這種乏味的教學模式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他們活力四射的發(fā)展需求,都是按照我們預設好的目的去努力、去教學,禁錮了學生的自由思想,束縛了他們率性而為的天性。比如傳統(tǒng)教學中的臨摹,顯然是不行的。美術新課程,則要求教師發(fā)掘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立足于生活經驗,然后去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活動,注重的是學習方法和過程的調整,使他們自覺地將各自的發(fā)展需求與美術教學融為一體,從而達到情感體驗的積極調動。
2.建構綜合性的知識架構
因為美術課程更加看重的是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如何把社會生活和美術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把人文精神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是當下美術教師應該考慮和要完善的工作。這就要求美術教師緊隨社會的發(fā)展,讓自己掌握和美術教學相關的新知識、新思維,使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3.建立師生之間的以謀求發(fā)展的互動教學方式
教師要設法營造合適的、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互動中積極地去發(fā)展。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滿足學生獲取美術技能的需求,使師生在互動中各取所需,共同成長。
二、美術教師應該注意角色的調整
把教師從一個主導者調整為教學的引導者,這是新課程下,對教師的總體要求。
1.以提高學生興趣為第一要務,從而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標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互動關系中,都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各自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教師要走下講臺,在教室,在校園,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里和學生一道去發(fā)掘美術教學資源,和學生一道去討論、觀摩、感受和體驗美術的魅力。
2.讓教師融身于美術教學活動,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打破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只會“教”的模式,確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的新地位。美術教師不再是口若懸河的講解人,而是一個善意的旁觀者,觀摩學生的學習,在他們有困惑時,會有老師的悉心開導;他們有困難時,會有老師的熱情幫助;在他們遇到學習瓶頸時,會有老師的輕輕點撥。老師能讓每個學生得到最為獨特的教育,能使他們得到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式的輔導,得到真誠鼓勵而充滿自信,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新發(fā)展,這是美術發(fā)展的新思想。
三、美術教師應該有教學方法的調整
1.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我們身處知識爆炸的時代,優(yōu)秀人才,知識N'人才,是社會迫切需要的。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解開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局限,更新教學手段。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融入課堂,使教學更直觀、更有效,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新穎別致。多媒體教學充分應用了現代科技的光、電、生、色、形技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聲色并茂富于變化,既有內容的增加,又加形式的創(chuàng)新,這樣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的教學設備應用在美術教學中,是最為合適不過的了,富于變化的優(yōu)越性,能達到優(yōu)化教學進程,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2.讓課堂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
首先搞好示范性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的科學示范,對學生的學習啟發(fā)是很大的,所以示范性模式在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但我們也要防止簡單的、機械式的模仿,要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得示范和模仿同步進行,避免在這種模式之下,可能造成的學生對認知的不完整性。例如在學習中國畫技法時,對墨的運用,對筆的運用,都有很多知識,尤其像運筆的中鋒、側鋒、逆鋒、折筆、托筆、皴、擦、勾、點等技法內容,有了教師的示范,學生才會有捷徑可走,才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是嘗試性教學模式的運用,這種模式是先讓學生自主地去嘗試繪畫的技巧與方法,把教師的指導、分析、點撥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之中,學生在實踐,教師在觀察,教師不失時機地去引導,讓學生學習教材的同時嘗試繪畫實踐,在商討、探索中內化美術知識,而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在整個教學實踐中獲取技能,得到體驗。
總之,新課標下,美術教學要鼓勵初中學生去認知生活,體驗生活,要讓他們對美術投以最高的熱情,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引領他們投身于藝術世界,實現全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達到美術教學的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陳榮榮.探討新課標背景下如何開展初中美術課堂教學[J].情感讀本,2019(8).
作者簡介:楊陽(1990-),女,漢族,二級教師,主要研究中學美術教育。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