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對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當前的課程教學情況,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摒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結合當前課程改革的大背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材施教,整合學科教材內容,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并在授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谡n堂教學實際情況,淺析創(chuàng)新模式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創(chuàng)新模式;教學策略
長期以來,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正確軌道,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不注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應對考試的方法技巧訓練當中。這使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機會向學生宣揚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沒有引導學生樹i遠大的理想,只是在不斷地講解題目和分析考點中幫助學生提升分數,即使學生通過抄寫和背誦提升了分數,但依舊不能將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教育理論靈活地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因此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應在創(chuàng)新模式下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熱情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明確指出,任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并能夠將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從中感悟人生哲理,并能夠在知識和能力等方面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與之相關的課堂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的知識,體會新的人生道理。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的第九課《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在課前講解勇于戰(zhàn)勝挫折的名人事例,如張海迪、桑蘭等,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戰(zhàn)勝挫折”這一概念有所感觸,進而在課堂學習當中更加投入。進行課前導入時,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形式,不再拘泥于簡單的故事講解,而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殘奧會的比賽視頻、司馬遷嘔心瀝血寫《史記》、勾踐臥薪嘗膽等故事,讓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因而對課堂內容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激勵自己敢于直面挫折,并勇于戰(zhàn)勝挫折。
二、鼓勵學生思考,自主探究課程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習慣是中學階段的教育目標之一,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任課教師應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發(fā)言,并敢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巧妙設置課程環(huán)節(jié)和學科問題,啟發(fā)學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個人觀念提出假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以辯明理,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的第七課《親情之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講述自己與父母相處時的溫暖故事,并著重闡述自己對于家的理解,并針對如何為自己的家庭做貢獻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對“家意味著什么”這一問題有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點,并能夠針對課程問題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形成自主探究、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三、優(yōu)化授課流程,改進課堂教學結構
在創(chuàng)新模式下,應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做到自悟自得、自我理解和升華,與此同時,任課教師也應該注意調控課程進度,加強整合課程教學內容,避免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零碎繁瑣的現象,同時也要格外注重串講、漏講等問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讓理論回歸至它以之升華的客觀事實中去,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客觀具體、形象生動的材料進行有效分析,從而更合理地聯系實際情況,提升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并提高教學效率。
在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見到的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人或事,以及由此帶來的危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提到了有的旅客強闖高鐵閘機,有的旅客則在高鐵上吸煙,這些都屬于破壞規(guī)則的事情;有的學生則從身邊的小事說起,認為在教室里隨地吐痰屬于破壞規(guī)則的事情。這樣的教學設計將課內理論知識和實際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認識世界、觀察社會,并帶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相關技能,使學生走出校門時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應該有所突破,這不僅關乎學生人格品質的形成,還直接影響到我國德育的水平,在創(chuàng)新模式下,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參考文獻:
[1]郭天妮.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81-82.
[2]楊春林.創(chuàng)新模式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9(27):5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