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俊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由此可以看出識字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主要通過讀讀、背背、寫寫讓孩子記住,屬于機械性學習,有些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如果我們能將思維導圖這種直觀的教學手段和識字教學相融合,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漢字,配上相應的思維導圖,這樣就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思維含量,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讓學生喜歡上識字。那么,如何將思維導圖和識字教學相融合呢?
一、利用導圖展現(xiàn)音、形、義,激發(fā)識字興趣。
漢字是由音、形、義三個基本因素構(gòu)成的復合體,識字的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傳統(tǒng)的讀讀、背背、寫寫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的學習模式,可以運用文字和圖片,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簡單化,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新鮮感,學生更容易記住字音,區(qū)分字形,掌握字義,這樣,識字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1、導圖記字音。
漢語普通話中共有400多個基本音節(jié),加上四聲,就構(gòu)成1200多個音節(jié),而漢字卻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量,因此每個音節(jié)都表示若干漢字的讀音,這樣漢字中就出現(xiàn)了同音字和多音字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圖解的方式來區(qū)分同音字和多音字。如:同音字指讀音相同,形、義不同的字。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學過的所有同音字進行歸類。讀fēng的字有“風”、“峰”、“豐”、“鋒”、“蜂”等,可以將fēng這個音節(jié)作花蕊,所有這一讀音的字作花瓣,組成花瓣圖。
同樣多音字,也可以運用導圖區(qū)分不同讀音的不同意義以及不同的用法。
2、導圖記字形。
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學生總是很難區(qū)分,如果利用導圖仔細分辨,就可以避免寫錯字,而且有助于讀準字音。
3、導圖明字義。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大部分漢字的字形與字義有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通過導圖將漢字的字形和字理聯(lián)系起來,就能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如:用思維導圖認識“月”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月”指“月亮”,可以讓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月亮,并由此聯(lián)想到“月牙”“圓月”“月光”“日月”等詞語;還要讓學生知道“月”還表示形狀像月亮的,如“月餅”“月琴”,并讓學生畫一畫;另外“月”還可以指“時間”,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到日歷,同時知道“正月”“臘月”各指那一月,還有什么是“月票”??傊ㄟ^一些圖片的插入,使學生對“月”的不同字義進行區(qū)分并牢固掌握。
再如:學習《口耳目》時,教師先出示象形文字,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猜對的公布圖片,激發(fā)學習漢字的興趣;接著出示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的漢字,讓學生比較古今字形的變化,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字;最后利用思維導圖對這些漢字進行歸類,將這些象形文字分為:器官、動物、自然、還有植物,圖文對照,加強記憶。
二、導圖展想象,拓展識字范圍。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學習模式,它既能顯示思維的過程,又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語言認知方式,將他們零散化的知識結(jié)構(gòu)化、整體化、系統(tǒng)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統(tǒng)編教材中出現(xiàn)的“車”字的思維導圖。相對于“車”字來說,單獨識記不如組詞識記,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認識多種車是學生原有的知識,甚至“上車”“坐車”“車站”“車廂”等他們也并不陌生,但是對“車”的不同含義卻較為模糊,而教材中卻運用思維導圖,將“車”的不同含義進行組詞,把無形的思考過程通過有形的思維導圖展現(xiàn)了出來,實現(xiàn)了思維的可視化??吹健盎疖嚒薄榜R車”“汽車”學生就能在此基礎上想到“電車”“公交車”“客車”“貨車”“自行車”“摩托車”等各種各樣的車;看到“上車”就能聯(lián)想到“下車”;看到“車廂”就能想到“車燈”“車輪”“車把”等各種車的部件。這樣學生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關(guān)于“車”的知識重新構(gòu)建,將新舊知識進行融合,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認識了課本以外的一些漢字,拓展了識字范圍。
再如:學習“春”字時,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識記字形,接著讓學生說說看到“春”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和春有關(guān)的詞語,如“春風拂面”“春暖花開”等,想到了哪些和春天有關(guān)的詩句,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后引導學生將自己想到的進行歸類,畫出思維導圖,這樣就有一個字拓展到一些詞,甚至是幾首詩。
三、導圖巧歸類,加強新舊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知道學生掌握學習不同的漢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進行歸類學習,加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如形聲字是基本字和偏旁部首拼合而成的,學生熟悉了基本字之后,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很快熟悉一大串字。如利用形旁歸類。在《操場上》一課中,出現(xiàn)了與腳部運動有關(guān)的詞語和與手部運動有關(guān)的詞語,以此總結(jié)出了“足字旁”的字和腳部運動有關(guān),“提手旁”和手有關(guān),這時可以讓學生將所有“足字旁”的字利用導圖進行歸類,做出這些動作,還可以畫出這些動作,體會足字旁的字和腳有關(guān)。同樣的辦法總結(jié)出提手旁的字和手有關(guān),并將所學過的所有提手旁的字進行歸類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將新舊知識加以聯(lián)系,并展示交流,就加深了同一類字的記憶。
總之,識字教學和思維導圖的有機結(jié)合,不僅降低了識字難度,增加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還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思維含量,只要長期堅持一定能變被動識字為主動識字,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漢字。
課題名稱: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研究,立項編號:L2018G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