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風家訓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延續(xù),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種重要依托。在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應該更加注重傳統(tǒng)家風家訓的回歸,傳承與培育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使其永放光芒。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了解家風家訓的歷史淵源與實質內涵,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家訓,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鮮血液。
關鍵詞:家風;家訓;精神文明建設
傳統(tǒng)家風家訓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載體,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時至今日,依然對我們現(xiàn)代社會價值體系產生重要影響。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①只有我們每個人都修好自身,才可齊家、治國、平天下。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將傳統(tǒng)家風家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指出了良好家風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提出了殷切希望。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②“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雹鄢浞终f明了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家庭這個細胞的良性運作,家庭風氣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社會風氣的好壞。家風家訓建設,事關社稷江山,事關國運民生。
1 家風家訓的歷史考察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在世代更迭過程中,逐漸積淀演進而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精神風貌等的總和,是一種維系家庭或家族發(fā)展的精神紐帶。家風看似無形,實則有形,它以家訓、家規(guī)、家教等形式作為支撐,通過其成員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表現(xiàn)出來。
家訓即家長對家庭或家族成員的教導、訓誡等規(guī)范成員行為、處理相關事務的準則。包括家規(guī)、族訓、家書、遺言等多種形式。家訓集中反映了一個家庭或家族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被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循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總和。
我國古代社會是以氏族血緣為基礎而建立的,重農抑末,以農為本,聚族而居。為了家族的壯大與延續(xù),家長們便創(chuàng)造出了一套管理家族事務、調節(jié)成員關系、教育子孫后代的家規(guī)、族訓。家訓文化應運而生。
追本溯源,先秦時期的周王室開了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思想的先河,包括太任與武王妃的胎教。緊接著,諸子百家的家訓思想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主要代表是孔子的訓誡語句。此時期沒有形成專門的文獻著述,通過后人的追憶整理記載保存下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先秦家訓的啟示,將家訓逐漸獨立出來,家訓文化方才定型,成為一項專門的學問,并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與進步。唐宋時期是家訓的繁榮階段,上至帝王將相、名門望族、富商巨賈,下至市井鄉(xiāng)里、普通百姓,都極其重視家庭教育,紛紛作訓立規(guī),家訓理論也隨之成熟。元明清時期是家訓發(fā)展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家訓呈現(xiàn)出數(shù)量繁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范圍廣博等特點。當然,由于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國運的衰弱和洋務派帶來的西方教育制度新鮮血液的注入,清代后期呈現(xiàn)出整體衰落與局部開新的局面。
歷朝歷代,出現(xiàn)了許多耳熟能詳?shù)募矣栔鳎纭墩]子書》《顏氏家訓》《朱熹家訓》《袁氏世范》《朱柏廬治家格言》《曾國藩家訓》等,這些作品堪稱中華文明的燦爛瑰寶。
2 傳統(tǒng)家訓文化的主要內容
傳統(tǒng)家訓歷經千年,文獻著述瀚若煙海內容廣博,幾乎涉及個人、家庭、社會的點點滴滴,講述了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方方面面。這些家訓內容相似、理念相通、一脈相承、逐步完善,大致可概括為教子立身、睦親治家、為人處世④三個方面。
2.1 教子立身
一要重德修身,崇仁尚義。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大學》)。儒家“五?!薄柿x禮智信,是做人的起碼道德素養(yǎng);后又延伸出了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豐富了德育的內容。
二要立志高遠,勉勵致學。歷來名人都注重詩書傳家,孔子誡孔鯉:“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陸游也教誡其子:“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保ā秳δ显姼濉ざ棺x書示子聿》)朱熹強調:“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保ā吨祆浼矣枴罚?/p>
三要潔身自好,杜絕惡習?!恫淌霞矣枴方陶]后人:“處世從善,安分守己。勿參賭博,堅定不移。勿貪財色,才免憂慮。”《王氏族訓》亦言:“酗酒無度,傷其身心,聚眾賭搏,財帛散盡。貪婪飄蕩,荒廢青春,胡作非為,辱沒先人。”
四要學以致用,經世應務。顏之推教育子孫:“學之興廢,隨世輕重?!保ā额伿霞矣枴罚┩糨x祖也指出:“所貴于讀書者,期應世經務也。”(《雙節(jié)堂庸訓》)
五要奉公清廉,篤守名節(jié)。浦江鄭氏家規(guī)有言:“毋徇私以妨大義,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縱奢侈以干天刑?!保ā多嵤弦?guī)范》)
六要勤政愛民,精忠報國。《錢氏家訓》要求后輩:“執(zhí)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p>
2.2 睦親治家
2.2.1 睦親之道
家訓家規(guī)主要是調節(jié)父子、兄弟、夫婦“六親”之間的關系?!额伿霞矣枴氛J為:“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敝祆浣逃优`行儒家道德規(guī)范,以賢人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兄之所貴者,愛也;弟之所貴者,敬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朱熹家訓》)涵蓋了睦親的方方面面。
一是父義母慈、正身率下的父輩之道。教育子女,要將嚴管與寬愛相結合?!额伿霞矣枴费裕骸案缸又畤溃豢梢葬?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教不接,抑則怠慢生驕?!敝挥袊来冉Y合,才能在兒孫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父輩首先要嚴于律己,司馬光《居家雜儀》指出:“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壁w鼎《家訓筆錄》說:“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無一毫欺瞞,乃可率下。不可以久遠不慎,致壞家風?!逼浯危趴蓪ν磔厙栏?。《韓非子·六反》言:“父簿愛教笞,子多善,閑嚴也。”民間也有“黃金棍下出好人”的諺語,道出了體罰的好處。當然,過度的體罰是絕對不可取的,適當?shù)啬サZ意志即可。
二是孝順父母、尊敬長上的為子之道?!抖Y記·曾子大孝》如是表述:“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薄墩撜Z·里仁》有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彼抉R光《家范》要求:“君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三是擇偶重德、夫義婦順的夫婦之道。姚舜牧《藥言》指出:“一夫一妻是正理”,強調婚姻的忠貞專一,告誡子弟“結發(fā)糟糠,萬萬不可乖棄”,“嫁女不論聘禮,娶婦不論奩貲”。蔣伊《蔣氏家訓》主張“嫁娶不可慕眼前勢利,擇婿須觀其品行”,告訴家人,“婦人三十歲以內,夫故者,令其母家擇配改適,親屬不許阻撓”?!吨彀貜]治家格言》也提出:“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四是兄友弟恭、互助互讓的兄弟之道。孫奇逢《孝友堂家訓》指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氣團結”是“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方孝孺《遜志齋集》要求:“兄須愛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纖毫利,傷此骨肉情?!鳖佒普J為,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則要友愛:“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掣,前襟后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yè),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闭^,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若不然,則一家將分崩離析:“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憧仆為雌敵矣?!保ā额伿霞矣枴罚?/p>
2.2.2 治家之道
一是勤儉持家?!吨彀貜]治家格言》有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蹦咚肌督涗z堂雜志》亦言:“儉而能施,仁也。儉而寡求,義也。儉以為家法,禮也。儉以訓子孫,智也。”曾國藩更是指出“勤儉”二字的重要性:“后輩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懶,宜學燒茶煮菜。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早、掃、考、寶,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保ā对鴩矣枴罚┰鴩陨碜鲃t、身體力行,為子孫后代作出了好榜樣。
二是嚴謹治家。張伯行《正誼堂文集·家規(guī)類編序》提出:“夫家之有規(guī),猶國之有經典;治國不可無經,刑家不可無規(guī)?!薄吨祆浼矣枴芬嘌裕骸疤幨罒o私仇,治家無私法?!睆娬{了治家要有法,治家應依法。
三是忠厚傳家?!跺X氏家訓》認為:“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是民間許多家庭首選的春聯(lián),說明了人們對忠厚傳家的認同。
四是友鄰保家?!对鲜婪丁犯嬲]后人:“和睦鄰居以防不虞?!薄读x門陳氏家范》也說:“古者八家,同井相助。由近而遠,情誼攸著。為鄰為里,居游與聚?!?/p>
五是善待奴仆。司馬光《家范》提出:“凡女仆年滿不愿留者,縱之;勤舊少過者,資而嫁之?!薄对鲜婪丁芬蠹胰耍骸版酒退夼P去處,皆為檢點。令冬時無風寒之患”?!吨祆浼矣枴酚醒裕骸白訉O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p>
2.3 處世之道
一是審擇交游,近善遠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述而》)《朱熹家訓》:“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p>
二是救難憐貧,講究人道。《袁氏世范》指出:“飛禽走獸之于人,形性雖殊,而喜聚惡散,貪生畏死,其情則與人同?!薄拔镏型谌?,猶人之有望于天也?!薄按私匀嗜酥眯?,見物我為一理也?!薄吨祆浼矣枴芬螅骸拔鸱Q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薄八刮牟豢刹痪?,患難不可不扶?!薄吨彀貜]治家格言》也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p>
三是和待鄉(xiāng)曲,寬厚忍讓。楊繼盛《楊忠愍集·與子應尾、應箕書》警示后人:“與人相處之道,第一要謙下誠實。同干事則勿避勞苦,同飲食則勿貪甘美,同行走則勿擇好路,同睡寢則勿占床席。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吃人之虧,勿使人吃我之虧;寧受人之氣,勿使人受我之氣?!薄跺X氏家訓》告誡子孫:“信交朋友,惠普鄉(xiāng)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修橋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濟眾渡。興啟蒙之義塾,設積谷之社倉。私見盡要鏟除,公益概行提倡?!备吲数垺陡咦舆z書·家訓》中說:“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p>
四是明哲保身,謹言慎行?!吨彀貜]治家格言》提出:“守分安命,順時聽天?!薄吨祆浼矣枴氛J為:“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薄度问霞矣枴芬喾Q:“忠厚誠信,樂觀豁達;淡泊寧靜,寵辱不驚。小事糊涂,大事清醒;明哲保身,知足常樂?!薄短医獭芬舱f:“他籬莫越,他事莫知;心能造惡,必須凈之;口能招禍,必須慎之;非是時流,即須避之?!薄对鴩視分姓f,為人應“不說大話,不求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喔蓪嵏?,切莫投機取巧,更莫夸夸其談,應誠實待人、苦干實干。
3 傳統(tǒng)家風家訓文化的實踐方式探索
“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雹萘己玫募绎L是潤物細無聲的,它潛移默化地教化著家庭成員,每個小家庭是社會大家庭的組成細胞,故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雹蕖凹绎L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⑦由此可見,家風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一個社會的和諧、一個民族的興衰,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認為,踐行優(yōu)良家風,有以下實現(xiàn)路徑:
3.1 政府層面,加強制度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
充分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積極倡導。堅持以上率下,將政策落到實處。第一,鼓勵研究者著力挖掘傳統(tǒng)家風家訓文化,探索、總結出全面系統(tǒng)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出有地方特色的家風家訓文化,打造地方家風家訓文化陳列館、主題公園、主題文化廣場等,打造有溫度的文化旅游。第二,由宣傳文化部門牽頭,舉辦系列活動。比方開展“讀紅色書信·傳優(yōu)良家風”活動、“家風家訓”現(xiàn)場書畫大賽、以“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地域文化”為主題的詩會茶會酒會,征集勵志家書、勸廉家書等家書家信,舉辦“好家庭好家風”巡講活動,線上開辟“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我最喜歡的家訓句子”等投票評選活動,真正讓老百姓參與其中,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氛圍。第三,在公共場所,比如商場、餐館、公交地鐵火車等處都可以張貼家風家訓的標語,播放家風家訓的歌曲、影片,放置家風家訓的書籍和報刊雜志等,一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加強宣傳,使群眾耳濡目染,讓傳統(tǒng)家訓家風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走進普羅大眾的視野。第四,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使用好門戶網(wǎng)站對家風家訓進行宣傳,將其開辟為加強家風家訓文化傳播的主陣地,嚴格凈化網(wǎng)絡生態(tài)環(huán)境,做到獎勵與懲罰并行。
3.2 社會公眾層面,積極支持配合,自覺遵循踐行
第一,村鎮(zhèn)、社區(qū)要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農家書屋、社區(qū)書屋、新時代大講堂等家風家訓文化宣傳陣地,定期開展交流、文明家庭評比活動,促進村民、居民吸納文化精髓。第二,各級學校要設家風家訓立相關課程,引導學生閱讀、抄寫、背誦經典篇目,并將其納入到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中。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做親子活動,共同學習并交流心得體會。第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嚴于律己,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同時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家長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注重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與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第四,公眾個人,應深入貫徹執(zhí)行政府出臺的傳承優(yōu)良家風家訓的方針政策,積極汲取優(yōu)秀家風家訓的營養(yǎng),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將規(guī)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政府的正確主張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社風。
注釋
①孟子 著;東籬子 譯.孟子[M].背景: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15.
②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2
③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造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
④內容體系主要借鑒陳延斌在銅仁市2018年“樹家庭美德 揚文明新風”家庭教育講座中對于家風家訓內容的歸納。
⑤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2
⑥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
⑦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2
參考文獻
[1]魏舒婷 編.傳統(tǒng)家訓[M].合肥:黃山書社,2012.1
[2]陳延斌,楊威 編.家國情懷:中華民族優(yōu)秀家風[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8.7
[3]孟子 著;東籬子 譯.孟子[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1
[4]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2
[5]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造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
作者簡介
黎潔(1993-),女,重慶市、漢族,碩士研究生,文藝學,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