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江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中,一向樂觀開朗的丐幫幫主洪七公面對死亡,對他的徒兒郭靖和黃蓉說出了一段非常感慨的話:“我們所有的人,不管是父母、子女、兄弟、夫妻,來到這個世界上,其實就是為了學(xué)習(xí)和準(zhǔn)備一件事:別離。要和你最親的人別離,和你的朋友兄弟別離,和這個七情六欲的大千世界別離。要和靖兒、蓉兒別離,這就是命中注定,這就是師父的命?!?/p>
那年郭靖18歲,憨厚質(zhì)樸的他因為要去赴18年前師父們在醉仙樓的約定,離開了一望無際的草原,離開了他自小生活的蒙古大漠,離開了他善良的母親,他的結(jié)拜安達(dá),他的青梅竹馬華箏,跟隨“江南七怪”來到了中原。本以為這是一場傷感的別離,然而正是因為別離,在他到達(dá)中原的第一站,就在張家口遇到了古靈精怪聰明可愛的黃蓉,遇到了人生中至真至純的愛情,也遇到了后來教他武功教他做人影響他一生的師父洪七公。都說傻人有傻福,如若不是那一次別離的陰差陽錯,又怎么會有后來的故事?1
人世間別離無數(shù),同樣是別離,卻有千般離愁。
王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笔莿e離。
高適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币彩且环N別離。
龍應(yīng)臺在《目送》里的那個孤獨的背影也是父母與子女的一場別離:“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當(dāng)我們牙牙學(xué)語,蹣跚學(xué)步時,離開母親的懷抱時,是人生的第一次別離。
后來,慢慢成長,我們跟年幼的、年少的、年輕的、年老的自己告別。我們經(jīng)歷不同場合不同階段的離別,在別離中成長,在別離中走向遠(yuǎn)方。
有些別離充滿儀式感,有些別離卻又讓人措手不及,有些別離痛苦又甜蜜。然而,正是別離與下一次的未知相遇構(gòu)成了生活最美的旋律,因為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yuǎn)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別離讓我們對下一次相逢滿懷期待,讓我們對即將迎來的未來充滿好奇,讓我們的人生因為品嘗世間百味而更加豐盈。
也許對生命而言,無論別離與否,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無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忽然出現(xiàn),還是接納一個人的突然別離消失不見;無論是接納生活贈予我們的美好,還是接納生活拋向我們的困難和惡意;無論是生命中的晴天還是雨天,都要在美好中學(xué)會感恩,在不幸中學(xué)會慈悲,在寂寞中學(xué)會寬容——“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3
前路未遠(yuǎn),步履不停。我更愿意相信,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每一次別離都是為了更好的重逢。與那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明天重逢。
(指導(dǎo)老師:張 平)
1 用大家非常熟悉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故事開篇,既能夠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又能迅速吸引讀者的眼球。同時作者聰明地選取了“別離”這個很小的切入點,以小見大,富有新意。
2 別離常有,但每個人面對告別,心境有所不同,有的哀傷,有的豁達(dá),有的隱忍……作者用三位名人對“別離”的感悟來表達(dá)自己的見解,點出了不同的心境。
3 文題雖為“別離”,但作者沒有局限于此。在文末由“別離”到“接納”,從人生觀的角度升華了文章主旨,讓整篇文章意蘊豐富,有了思想的深度與立意的高度。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