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第二中醫(yī)院(464000)潘蕾蕾
1.1 一般資料 根據前瞻性研究方法,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參與研究的74例腹瀉患兒分為兩組,每組37例。對照組37例中男女患兒分別為17例、20例,平均年齡(3.15±1.05)歲,病程在3d~2周,平均(5.78±2.19)d;觀察組37例中男女患兒分別為19例、18例,平均年齡(3.22±1.10)歲,病程在4d~2周,平均(5.95±2.24)d。本組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認可,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基線資料納入統(tǒng)計學處理得到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導、??谱o理、病情觀察等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飲食護理干預,根據患兒的年齡和飲食結構不同實施不同的飲食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半歲以下以乳品為主的飲食護理。半歲以下的嬰兒主要以牛奶、母乳喂養(yǎng)為主,針對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飲食護理的實施不僅要針對嬰兒更要針對母親。首先,腹瀉期間,減少每次喂奶量但可縮短喂奶間隔時間,即少食多餐的方式,以減輕患兒的胃腸負擔;其次,實施健康教育,告知乳母其飲食應以低脂肪、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為主,以免孩子腹瀉期間乳汁中的脂肪量過大加重患兒的胃腸負擔;平時也應多喝水,以新鮮、干凈的食物為主,禁止攝入刺激性的食物。針對奶粉喂養(yǎng)的患兒,在確定不是奶粉原因導致的腹瀉情況下,盡量不要更換奶粉品牌和來源,腹瀉期間暫時減少喂奶量,或者可適當給予葡萄糖、淡鹽水、溫水等代替。②半歲至1歲輔食與乳品為主的飲食護理。一般半歲以上的嬰兒可開始添加輔食喂養(yǎng),輔食應以富含纖維、低脂的流質食物為主,要保證食物的新鮮程度,以少量多次喂養(yǎng),一次不應準備太多,也不應一次分多次食用,要控制好食物的溫度,喂養(yǎng)過程中如果輔食已經太涼一定要及時加熱后再喂養(yǎng)。腹瀉期間,可適當減少輔食量,根據患兒癥狀緩解情況,從少量到正常緩慢過度。喂養(yǎng)時可在輔食中加入少量食鹽,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鈉鹽[1]。③1歲以上普通飲食護理。針對普通飲食患兒在腹瀉期間要注意食物的清淡、易消化,少攝入高脂肪、高蛋白,禁止食用油膩、刺激性的食物。腹瀉期間,可以面、粥、魚肉末、菜末等食物為主,分少量多次喂食,兩次用餐之間還應適當多飲水;癥狀停止后,可適當給予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少的肉類,逐漸加強營養(yǎng)。
1.3 觀察指標 根據常見病臨床療效比較,患兒腹瀉停止,飲食恢復正常的視為顯效;患兒腹瀉次數減少、大便性狀接近正常,飲食基本恢復正常的視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條件的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37×100%。同時,記錄兩組患兒腹瀉停止時間,隨訪2個月,記錄兩組腹瀉復發(fā)情況。
2.1 療效評價數據 與對照組總有效率83.78%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7.30%治療效果更理想,P<0.05。
2.2 腹瀉停止時間及復發(fā)率數據 腹瀉停止時間比較,觀察組(4.12±1.25)d顯著短于對照組(6.07±1.48)d,t=6.1228,P<0.05。隨訪2個月,觀察組患兒均未發(fā)現腹瀉,對照組有4例再次腹瀉就診,χ2=4.2286,P<0.05。
臨床上對于小兒腹瀉的治療多是通過補液、調節(jié)電解質和抗感染等綜合治療,聯合其他一些對癥治療方式,幫助改善腹瀉的情況。而治療期間,除了給予正確的治療和常規(guī)的護理外,還應做好飲食護理,以幫助提高治療效果,預防疾病復發(fā)[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效果更理想,P<0.05。腹瀉停止時間比較,觀察組改善更快,P<0.05。隨訪2個月,觀察組患兒均未發(fā)現腹瀉,對照組有4例再次腹瀉就診,P<0.05。這說明,飲食護理的實施對于提高小兒腹瀉治療效果有積極意義。我院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飲食結構實施針對性的飲食護理,幫助減少腹瀉期間患兒的胃腸道負擔,促進胃腸道功能改善,緩解癥狀的同時,提高家長對飲食護理的認知,以改變患兒飲食習慣,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預防和減少腹瀉復發(fā)的可能。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的實施能夠幫助快速改善患兒腹瀉癥狀,提高治療效果,預防和減少復發(fā),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