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絡“泛娛樂化”的多方位分析

      2019-02-10 21:36:59
      關鍵詞:泛娛樂化娛樂

      于 珊

      (山東理工大學 魯泰紡織服裝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一、引言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于1985年在其論著《娛樂至死》中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象,深刻剖析了占統(tǒng)治地位的電視媒介可能引發(fā)的媒介危機,第一次提出了“娛樂至死”這個發(fā)人深省的話題: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yè)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1]4。目前學術界認為《娛樂至死》是最早深入分析“娛樂化”問題的經典論著。娛樂本身無謂對錯,但對于一些嚴肅性話題,如養(yǎng)老、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民生話題,治安管理、公共安全、社會服務等方面暴露出的負面問題,無原則、無底線地拿來“娛樂”,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拿來消遣,導致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遍布網絡,造成娛樂泛化的不良影響則另當別論了。所謂網絡“泛娛樂化”,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惡搞、炒作、炫耀等表現(xiàn)手法,娛樂一切,娛樂至上,從而放松人們的緊張神經,讓人們在滿足低級本能需要中感受快感的一種網絡文化現(xiàn)象。愈演愈烈的網絡“泛娛樂化”讓整個網絡世界呈現(xiàn)“碎片化”“碎微化”以至于“粉末化”狀態(tài)。

      中共中央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治理和網絡輿論引導工作。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要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2]198。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ヂ?lián)網不是法外之地。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3]336。2018年4月,新華社刊發(fā)《向著網絡強國闊步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網信事業(yè)發(fā)展述評》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滋養(yǎng)人心、滋養(yǎng)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4]。2019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5]。

      基于目前網絡“泛娛樂化”現(xiàn)象愈發(fā)猖獗和國家對網絡生態(tài)治理高度重視的大趨勢下,立足于多方位分析網絡“泛娛樂化”的呈現(xiàn)載體、表現(xiàn)手法、產生的原因及負面影響,以期為網絡“泛娛樂化”的有效整治提供參考。

      二、網絡“泛娛樂化”的呈現(xiàn)載體

      (一)在網絡語言方面

      由于技術門檻低、創(chuàng)作成本低、傳播速度快,在瀏覽、下載、復制、粘貼、轉發(fā)以及收藏等高頻行為范式下,網民行為創(chuàng)造了語言符號大生產、大傳播、大評論的奇觀,流行語、彈幕以及表情包等網絡語言泛濫膨脹,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思維趨同號召力并根植于人們大腦,這些網絡語言信手拈來,毫不費力卻能滿足人們所謂放松自我、個性張揚、價值凸顯的存在感與被認同感。

      1.網絡流行語

      作為自由嫁接搭配語言及非語言符號衍生創(chuàng)造的強個性化與高模仿度的交流互動方式,網絡流行語掙脫傳統(tǒng)觀念表達的固有束縛,淡化并消解了自然語言原有的指向性、邏輯性與嚴肅性,如游戲獲勝的“吃雞”狂歡,聊天從“親,在嗎”開始,“此處略去一萬字”的簡潔,“元芳,你怎么看”的調侃,“家中有礦”的富裕以及“佛系”人生的淡然,等等。

      2.彈幕

      起源于日本視頻網站的彈幕,打破了原有話題性不強、互動性不突出的評論模式,滿足群體圍觀、即時發(fā)泄、隨性消遣的畸形快感與儀式感,這種獨具特色的網絡狂歡形式容易分散觀眾對作品本身的關注度。因為滿屏滾動的彈幕備受網友追捧,一些商家將營銷的槍口瞄準彈幕,以此作為炒作噱頭與盈利手段。常見的彈幕型式有提示型、翻譯型、解說型、問題型、聯(lián)想型、惡搞型等,不少庸俗、低俗、媚俗信息在彈幕橫流,令人咂舌。

      3.表情包

      由于網絡與社交的快速發(fā)展,表情包成為繼文字、繪文字(emoji視覺情感符號)之后的另外一種應用性廣、深受歡迎的交流符號,甚至演變成一股強大的網絡文化潮流。網絡表情包常以包含流行元素的圖片為素材,配以幽默、戲謔、調侃、諷刺、夸張的字眼,根據(jù)個人喜好進行個性化的組合形成網絡特有的表情包,用以表達特定情感,滿足網友“眾聲喧嘩”的自由輿論訴求,如暴漫、金館長熊貓、賤萌污蘑菇頭等系列表情包的使用頻率很高,不少網友在QQ、貼吧、論壇等平臺上以“斗圖”為樂,發(fā)送各種搞笑表情包。在選秀節(jié)目《創(chuàng)造101》中憑借哭泣成為熱門話題的楊超越,被網友設計成表情包,活躍于廣大青年學生的QQ空間和朋友圈,前有錦鯉后有楊超越,類似于“轉發(fā)這個楊超越,不用努力就能得第三名”的表達紅遍網絡。

      (二)在網絡新聞方面

      新聞具有信息、宣傳、輿論與商品的屬性。有學者認為,中西方新聞史上對媒介功能的認識都經歷了從政治性到經濟性再到兩者并存的過程,國內對于媒介認識的側重點由政治性轉向商品屬性是在改革開放前后[6]26。馬克思曾指出“報紙是社會輿論的紙幣”,雖然新聞媒介具有商品屬性,但有些網絡媒體將新聞的題材尺度、價值品位與精神內涵拋之腦后,利用人們好奇的生物本性與尋求信息的內在驅動力,推送具有吸引力與未知性強的新奇事物、詭異事件、罕見奇觀、未解謎題等信息,不斷挑逗著人們的好奇心以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從而博取點擊率與瀏覽量,實現(xiàn)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此戚p松、熱鬧的網絡新聞背后卻是過度追求新奇性與吸引力、瘋狂謀取經濟利益的扭曲行徑,導致新聞報道內容匱乏、思想內涵蒼白、審美品位異化,“標題黨”成為網絡新聞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如某媒體推送新聞《17歲女生打呼嚕 被8個同學從上鋪拖下打成耳膜穿孔》充滿了暴力血腥元素[注]17歲女生打呼嚕 被8個同學從上鋪拖下打成耳膜穿孔。內容參見網易新聞,http://news.163.com/18/0424/10/DG5B4IFT0001899N.html。,又如某媒體推送新聞《西安90后白娘子游西湖,保安攔著不讓上斷橋,差點夢斷斷橋》充滿了未知與新奇元素,吸引讀者點擊[注]西安90后白娘子游西湖,保安攔著不讓上斷橋,差點夢斷斷橋。內容參見騰訊網https://new.qq.com/omn/20190516/20190516A0CKLQ.html?pgv_ref=aio2015&ptlang=2052#p=2。。

      (三)在網絡歌曲方面

      歌曲本是通過美好的旋律、生動的歌詞、樸實的情感,以達到陶冶情操、滌蕩心靈、催人奮進的效果。而在網絡中,存在這樣一些歌曲,沒有過多故事陳述、情感鋪墊與情緒渲染,而是以惡搞、戲說為主,配以魔性畫風、鬼畜節(jié)奏與雷人歌詞,將感官刺激最直接的內容推送給聽眾,不斷刺激聽眾的耳蝸,催生出一首首“洗腦神曲”。如羅志祥單曲MV《你干嘛》以反串角色朱碧石一舉成名,改編自地攤兒廣告的爆紅歌曲《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還有那百聽不厭的循環(huán)神曲《海草舞》《高手高手高高手》《社會搖》《C哩C哩》《Despacito》等。

      (四)在網絡游戲方面

      游戲在網絡“泛娛樂化”的洪流中也逐漸迷失本真,設計者為迎合受眾的低俗口味,挖空心思強化游戲主題宣傳,不僅“創(chuàng)意好”、像素高,而且極具尺度與誘惑,真可謂“色香味俱全”。不少玩家放假立刻變身游戲宅,一門心思鉆進“英雄聯(lián)盟”“王者榮耀”與“絕地求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并以獲得好名次作為炫耀的資本;“開心消消樂”“斗地主”等小游戲成了不少網友消磨零碎時間的絕佳伴侶;由日本HIT-POINT游戲公司研發(fā)的放置類養(yǎng)生小游戲“旅行的青蛙”因為極具休閑性而深受網友的喜愛,一時間成為朋友圈的刷屏“明星”。

      (五)在網絡影視方面

      影視是面向大眾、融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文化形式,具有普及性、示范性與導向性,它可以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為人們提供視聽享受與心靈的熏陶。但是在受眾偏好感性、直接、強烈的視覺沖擊傾向下,一些電影制作者為追求震撼的視覺效果,不惜大手筆、大制作,置思想性與藝術性于不顧,作品內容空洞、劇情俗套?!胺簥蕵坊爆F(xiàn)象在網絡影視領域滲透已久,大量肥皂劇、偶像劇、選秀、真人秀等綜藝節(jié)目霸占熒屏。周星馳的無厘頭式喜劇以戲仿為重要表現(xiàn)手法,其中最經典的《大話西游》是戲仿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產生的,備受學生群體的喜愛;在創(chuàng)造收視奇跡的網絡短片《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中,隨處可見無厘頭與滑稽搞笑的片段;由電影《赤壁》改編的惡搞短片《赤壁之大學泡妞版》因雷人劇情一夜走紅網絡;融合了十余部經典影片橋段的“無厘頭式”喜劇《越光寶盒》因荒誕的故事劇情、豪華的演員陣容與震撼的喜劇效果深受觀眾喜愛。

      (六)在網絡文學方面

      談到文學的“泛娛樂化”,不得不提及王朔的痞子文學,以調侃為主色調的語言風格讓王朔的文學作品一度火熱。自由活潑、素材多元、獨具魅力的網絡文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它的主題更加貼近生活,深受廣大網民的喜愛。但是一些包含超級無厘頭的爆笑與少部分限制級“調料”的文學作品將“泛娛樂化”現(xiàn)象演繹得非常直接,充滿了現(xiàn)代笑料、黑色幽默與另類調侃的文學作品打破了傳統(tǒng)文學嚴肅、權威、理性、深刻的創(chuàng)作思維,如《沙僧日記》《唐僧自傳》《史上第一混亂》《那些在六扇門的日子》《Q版語文》《廢柴道士的爆笑生活》《張飛流水賬》等。

      (七)在網絡社交方面

      跨越時空限制的網絡社交具備方便、快捷、隱蔽、自由等特點,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人際交往方式,常見的網絡社交工具包括微信、QQ、微博、貼吧、BBS論壇等,短視頻社交、網絡直播成為現(xiàn)下新興的網絡社交方式。正是由于網絡的隱秘性與開放性,加之網絡監(jiān)管措施的乏力,導致一些“標題黨”“圖片黨”在這些社交平臺上橫行,嚴重影響網絡社交環(huán)境。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社交平臺讓人們在強烈感官刺激的“填喂”下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與深度學習的自律能力。新興社交媒體網絡直播扮演了即時交互、群體圍觀、參與臨場的“自由空間”,低俗粗鄙的語言、曖昧撩人的動作與尺度夸張的展示,讓亂象叢生的直播平臺成為是非曲直、精華糟粕集中交匯的“大染缸”,一些網絡直播不惜打破政治底線、法律底線與道德底線,直播淫穢色情、暴力欺凌、毒品犯罪、侵權隱私、擾亂秩序、瘋狂自虐等內容,引上萬觀眾在線圍觀,負面效應不容小覷,如斗魚TV與YY直播平臺驚現(xiàn)大尺度性行為,爐石傳說的知名主播熊大深夜飆車闖紅燈并在直播平臺播出,虎牙直播平臺直播群毆行為等。

      三、網絡“泛娛樂化”的表現(xiàn)手法

      (一)惡搞式娛樂

      用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解釋,惡搞就是大眾在媒介“廣場”上擺脫官方思想、擺脫等級束縛、尋求“治外法權”平等的狂歡游戲。作為網絡“泛娛樂化”最典型的表現(xiàn)手法,惡搞以戲弄性戲仿或游戲性戲仿為核心,融合特寫、變音、拼接、反串、自黑、鬼畜等手段,打破真善美與假惡丑的二元對立哲學邏輯,一方面?zhèn)戎乜駳g與宣泄,消解諷刺藝術的道義價值與倫理力量,另一方面“拿來主義”的竊用與別有用心的篡改解構原創(chuàng)的經典與權威,磨平了不同領域間的文化鴻溝[7]88。

      在“娛樂至上”的全民網絡狂歡氛圍中,惡搞之風愈發(fā)猖獗,尤其是國歌、紅歌、紅色電影、英雄人物都被拿來“消遣”,肆意扭曲事實、褻瀆革命英雄、抹黑光榮歷史的網絡惡搞行徑十分囂張,部分紅色文化在惡搞的洪流中逐步喪失了其原有的嚴肅性與藝術性。2019年3月,四川涼山森林大火犧牲了30余名救火英雄,當全國人民為英雄悲痛萬分之時,網民“龍卷風等你”竟發(fā)表侮辱救火英雄的言論:“走,兄弟姐妹們去大涼山吃烤全人去,美滋滋的”,令人發(fā)指。2018年,四川仁壽縣唐某為博取粉絲關注,在快手平臺上展示自己穿著暴露、佩戴紅領巾在農田捕魚的視頻,播放量高達300余萬次,其行為是對愛國英烈與愛國情感的褻瀆,社會影響惡劣。展現(xiàn)民族精神的音樂巨作《黃河大合唱》曾被網友進行另類惡搞引人作嘔。以“杜甫很忙”系列畫像為代表的名人惡搞層出不窮,“僵尸”畫、如廁畫、狗毛畫、色情圖片拼接畫等各種惡搞名人題材的繪畫讓人驚嘆。幼童、寵物、婚禮的惡搞通過戲耍、暴露、反串、丑化等方式,不斷滿足人們刷存在感、尋刺激感的低級趣味。網絡上無節(jié)制、無內涵的學生作業(yè)、高考作文與普通話惡搞讓人“竟無語凝噎”。

      (二)炒作式娛樂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炒作”指為擴大人或事物的影響而通過媒體做反復的宣傳。商業(yè)炒作的根本目的是名氣與利益,通過精心策劃、夸大宣傳、蓄意表現(xiàn)等手段,實現(xiàn)事件或人物形象的放大、凸顯甚至扭曲,引發(fā)大面積的聚合圍觀,形成規(guī)模效應以提高關注量與知名度,最終獲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披著“紅色”與“高級”的外衣,夸大用力、虛假宣傳亦或是把壞的硬說成好的,導致正面議題負面化的“低級紅”與“高級黑”就是過度娛樂化與專業(yè)素養(yǎng)缺失的鮮明體現(xiàn),如蘇州馬拉松比賽中國選手何引麗沒拿住國旗就被指不愛國,因投身工作放棄婚禮的警察、不顧父親手術的醫(yī)生、不顧妻子產子的軍人等苦情宣傳,扶貧干部與貧困戶喜結良緣等“變味”報道都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

      有學者認為網絡炒作基本流程的開端是炒作者與被炒作者之間達成“合作”意向,核心是為了最大限度“吸引眼球”的精心策劃,通過網絡水軍的聲張造勢、網絡大V的名利轉換與其他平臺的利益交換推動網絡炒作的發(fā)酵,一旦成為輿論焦點,傳統(tǒng)媒體迅速跟進推動事件再升級,進而被炒作者通過演出代言、網絡電商與網絡直播等方式實現(xiàn)最終的利益獲取[8]42。

      明星與草根都是炒作的對象,出軌、三角戀、吸毒、暴力、隱私均被公之于眾,這甚至成為某些人為“一夜成名”而進行的刻意行為。網絡炒作催生大量“網紅”元素:網紅主播、網紅勝地、網紅商品、網紅舞蹈、網紅歌曲、網紅臉等。明星演唱會的門票被商家與腦殘粉抬成天價,如綜藝節(jié)目《偶像練習生》千人見面會近3000元一張的門票1小時就被搶空,決賽期間Owhat互動平臺上前20名選手的粉絲集資超1300萬,不少女粉絲對2.5萬元一張的門票求之不得。

      (三)炫耀式娛樂

      心理學認為愛炫耀是基于一種優(yōu)勢體驗、自我評價偏高的心態(tài),其出發(fā)點是安全感缺失下的需求表達,是不自信不成熟的體現(xiàn),通常網絡炫耀行為以張揚、叛逆、挑釁的方式對外宣示自我優(yōu)越性,填補內心不滿足的本性或缺失的安全感。如微博上刮起的一場畫風奇特、火爆異常的炫富潮——“炫富摔”;一句囂張的“我爸是李剛”詮釋了“拼爹”“拼關系”“拼特權”的炫權行為;拼顏值的時代,相貌平平的羅玉鳳與公眾審美高調叫囂,把丑作為炫耀的資本,通過雷人言語不斷制造巨大反差以引人注目;百變女王丁蘭通過化妝術“變”身各路明星,超牛炫技吸粉無數(shù);網絡主播無視法律法規(guī)直播飆車尋求刺激感的炫酷行為;網名“動物無?!钡男吕瞬┲鞲哒{聲稱自己成功將一名大二女生感染艾滋病的炫惡行為;2018年10月“哈凱哥”在抖音平臺發(fā)布一段烹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湟魚的視頻引起網友廣泛關注,這種捕殺或食用珍貴野生動物的直播行為將娛樂凌駕于無視規(guī)則的炫耀之上。

      (四)暴力式娛樂

      作為社會暴力的延伸,網絡暴力已然超越了一般的言論自由,甚至涉嫌違法,網絡的匿名性、互動性、迅速性促使網絡暴力展現(xiàn)出驚人的殺傷力,以暴力為核心要素的“泛娛樂化”通常是建立在消費他人痛苦的基礎上傷害別人??系禄湲攧?、尼康佳能、男人女人、南方北方等,凡是可形成對立的人與事都可以建立互撕群、互罵群,語言暴力的背后是情緒發(fā)泄、跟風尋樂的從眾行為。2018年6月甘肅跳樓女孩事件中,部分圍觀者無視生命,當場起哄并拍攝視頻,事發(fā)后有網友發(fā)表指責救援人員工作不力的言論,對救援人員造成極大心理陰影;羅一笑事件、王鳳雅事件、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所展現(xiàn)的群體極化行為“彰顯”了輿論暴力的無窮威力。人肉搜索不僅造成沉重的輿論壓力,更有口誅筆伐的語言暴力、虛假言論的人身攻擊、披露隱私的不法行為與踐踏人格的道德綁架?!皟和暗湟曨l”將暴力魔爪伸向天真的孩子,打著看圖、識字、學知識的幌子,假借孩子們喜歡的經典動畫形象,將變形演繹并摻雜血腥、暴力、色情、虐待等不良信息的視頻呈現(xiàn)給純真無邪的孩子。語言暴力、輿論暴力、人肉暴力、文化暴力等各種各樣的暴力充斥著整個網絡。

      (五)宣泄式娛樂

      包含不爭不搶、不急不燥、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看淡一切、“看破紅塵”等調侃與從容味道的“佛系”一詞是2018年火爆網絡的十大流行語之一,隨后廣大網友將“佛系”的強大衍生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不差評、不吐槽、即使網購體驗很差也不發(fā)牢騷的佛系買家,有不悲不喜、不怒不嗔、即使工作被肯定或被否定也只有一句“哦”的佛系員工,有不強求、不糾纏、在一起舒服就好的佛系戀人,有寧愿獨處也不與異性交往、專注于自己愛好的佛系男子等,種種“佛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當下年輕人面對求之不得的無奈時一種消極的宣泄式娛樂傾向。以葛優(yōu)躺、廢柴、悲傷青蛙Pepe、有四肢的咸魚等形象為代表,展現(xiàn)生無可戀、情緒失落、精神萎靡、消極懈怠、頹廢絕望的“喪文化”是當下新媒體時代青年亞文化的一個縮影,背后所折射的是高強度工作與快節(jié)奏生活的高壓狀態(tài)下年輕人對找不到人生方向感、存在感與價值感而內心恐懼的一種宣泄。作為網絡亞文化背景下興起的“屌絲”一詞是當下用以自嘲、諷刺的網絡用語,體現(xiàn)了網友在沉重社會壓力與社會矛盾下,通過降低自我期待而宣泄內心無奈、自卑的一種心態(tài),電影《4B青年之4樓B座》讓“4B青年”成為深得網友共鳴的網絡流行用語,不甘平庸、艱苦奮斗的自嘲者“苦B青年”,單純耍寶、重情重義的快樂者“二B青年”,挑戰(zhàn)傳統(tǒng)、追求個性的獨立者“裝B青年”,異常執(zhí)著、決不放棄的堅持者“傻B青年”成為追夢青年群體面對實現(xiàn)挫折與人生逆境時一種流行的自嘲式宣泄。

      (六)自娛式娛樂

      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個庸俗無聊的群體,他們?yōu)榱梭w驗生活的“快樂”,沒有笑點就制造笑點,生硬刻意地刷存在感,自娛自樂。左手給右手遞東西、自己裝丑賣萌玩自拍、一個人玩斗地主、對著鏡子自傻自樂自言自語等都是典型的自娛式行為。

      四、網絡“泛娛樂化”產生的原因

      (一)網絡技術發(fā)展的推動

      隨著互聯(lián)網與媒介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從闡釋時代邁進視覺時代,感受體驗也從理性體驗向感性體驗轉向,廣大受眾作為推動網絡“泛娛樂化”的主體力量,兼具生產者、傳播者與消費者等多重身份,有學者認為在信息可以輕易獲得的前提下,簡短、瑣碎、令人愉悅的信息更受歡迎[9]56。傳統(tǒng)面對面?zhèn)鞑シ绞奖活嵏?,互?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讓網民在享受操控技術的愉悅感中逐漸“迷失”,行為方式、文化與思維被這種網絡技術建構的會話工具所引導,習慣于在網絡的娛樂陪伴下消磨時光,不知不覺對其產生依賴,手機不在身邊的恐懼、沒有充足流量的心慌,這為網絡“泛娛樂化”的瘋狂來襲提供了技術支持[10]129。

      (二)現(xiàn)實減壓的情感訴求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當下,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追求速度忽略“營養(yǎng)”的快餐文化無形中助長了人們急躁與不安的情緒,在“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下,在高壓、浮躁、易爆的形式逼迫下,各種社會矛盾、利益沖突與社會壓力不斷加劇,人們心中郁結的不滿情緒需要發(fā)泄,被現(xiàn)實打壓的負面情感需要“療愈”,難以實現(xiàn)的訴求與渴望需要表達。當網絡賦權給每個人平等話語權與展示權時,“泛娛樂化”正好充當著這些關切的“減壓閥”“特效藥”,讓尋求情緒宣泄、情感放縱、權利表達的本能得以施展并泛化擴張。

      布熱津斯基的“奶頭樂”理論認為,經濟全球化引發(fā)的貧富“二八分化”現(xiàn)象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為消解“二八分化”中80%“邊緣人”的不滿與躁動,給他們一個半滿足、溫情化的安撫“奶頭”,讓他們在“低成本”的“快樂”與“高回報”的刺激下麻痹大腦、安于現(xiàn)狀?!澳填^”的基本形式有色情產業(yè)、選戰(zhàn)造勢、口水戰(zhàn)、暴力游戲等發(fā)泄型娛樂與明星丑聞、娛樂八卦、肥皂劇、偶像劇、選秀、真人秀等滿足型娛樂兩種。

      (三)消費主義的盛行

      在傳統(tǒng)文化生產傳播過程中,知識分子作為精英文化的生產者,其趣味取向基本敲定了文化產品的審美基調,而大眾則往往站在低處仰望。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消費主義的盛行,讓金錢與利益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成為不少人拒絕高尚走向庸俗的主要推動力。部分網絡媒體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忽視社會效益,契合庸俗低俗的社會低級口味,一味追求把網民注意力最大程度轉化為資本收益,政治、藝術、教育、學術、宗教等領域紛紛走向市場,變成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通俗娛樂乃至低俗文化在數(shù)量與規(guī)模上漸漸成為網絡上的司空見慣,這也是網絡“泛娛樂化”迅速擴張的原因之一。正如有學者所分析的那樣,以通俗娛樂為標準的“批量化的文化生產廠”正在挑戰(zhàn)以高雅不俗為標準的“有限的文化生產場”[11]170。

      (四)后現(xiàn)代主義的沖擊

      后現(xiàn)代主義思維方式的崛起,使標新立異、反權威、反傳統(tǒng)成為一種思潮,它的去中心化、動態(tài)化、非理性、個性主張讓原本與娛樂界限分明的領域逐漸開始“泛娛樂化”,嚴肅與娛樂之間的鴻溝被逐漸填平。當紅明星獲得“國家精神造就獎”,謳歌革命烈士的經典文學作品被包裝成娛樂玩家的游戲產品,紅色主題電視劇弱化崇高形象、強化情感糾葛打破了以往深刻、保守、嚴肅的風格,一項重大科技發(fā)明的問世不如一位歌星、演員、網絡紅人更能引起大眾與媒體的關注。這其中有商家在背后炒熱度、提名氣、撈收益的私心,也有整天游弋網絡、無視社會責任、不論精華糟粕、以顛覆傳統(tǒng)為樂趣的網絡水軍們的推波助瀾。這些“泛娛樂化”現(xiàn)象的背后是以批判、懷疑為精神動力的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擴張導致莊嚴神圣的傳統(tǒng)藝術被逐步解構,傳統(tǒng)權威遭遇后現(xiàn)代主義的反叛質疑與公然挑戰(zhàn)。

      (五)釋放“本我”的心理需求

      中華民族自古尊崇道德、以德為先,敬奉仰慕超凡脫俗的圣人,內在道德約束力從未消減。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與“超我”組成的,三者分別遵循快樂、現(xiàn)實與道德的原則,長期的道德約束導致人們的“本我”人格被“超我”人格壓抑,一種反作用的抵抗力慢慢積聚蓄勢待發(fā),當大面積感性、輕松、刺激的娛樂爆發(fā)時,“本我”人格得以自由釋放,人們渴望快樂、追求感性的心理需求被無限激發(fā)。

      理查·戴爾(Richard Dyer)將娛樂描述為“逃避”與“如愿以償”,其核心是烏托邦主義,“供不應求”“不平等的財富分配”“枯竭”“沉悶”“控制”“破碎”的社會張力、缺陷與匱乏在娛樂的作用下得到烏托邦式解決,即“富饒”“平等的財富分配”“充滿能量”“激情”“透明”“社區(qū)”。娛樂提供了人們日常生活無法提供的“更好之物”,無法實現(xiàn)的希冀與愿望在這里得到了烏托邦式的滿足[12]74。

      五、網絡“泛娛樂化”的負面影響

      17歲女孩溫婉憑借在抖音的一段幾十秒的視頻一夜間吸粉1400萬,微博上一位15歲女孩稱自從關注了溫婉,認為在學校就是浪費青春,計劃退學并離家出走,揚言自己要整容、要去夜場蹦迪、釣富二代。在當下一部分年輕人群體中,“執(zhí)著”變成無論何時何地,盯著手機全身心地刷抖音、玩網游,“牽掛”變成時刻關注明星、網紅的一舉一動,一檔娛樂節(jié)目足以讓他們翹首以盼,“追求”變成開美顏、加濾鏡,拍個短視頻一夜成名。有調查顯示,超八成的抖音用戶年齡不超過24歲,超半數(shù)的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yè)是網絡主播,足見網紅對年輕人強大的感染力與號召力!這背后所傳遞出來的問題令人細思極恐,不少年輕人的價值觀在網絡“泛娛樂化”的熏陶下逐漸被荼毒,導致學業(yè)荒廢、青春虛度。因此,網絡“泛娛樂化”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一)易導致個體價值迷失,價值觀念畸變,價值生態(tài)失序

      人類創(chuàng)造了互聯(lián)網的同時又被互聯(lián)網所束縛統(tǒng)治,能動性與主體性喪失,個性發(fā)展趨于片面與畸形,這就是馬克思關于“人的異化”的體現(xiàn)。在感性、直接、刺激的娛樂“填喂”下,人們對理性、嚴肅、內涵喪失興趣,對幸福、尊嚴、真理失去追求,懶于思考生活的意義,內心質疑、批判、超越的向度逐步淪喪,理想信念模糊,政治冷漠,信仰荒蕪,觀念扭曲,最終異化為馬爾庫塞筆下的“單向度的人”。整個社會充斥著享樂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的氣息,社會的價值生態(tài)變得無序化、復雜化、混亂化。

      (二)易導致人際關系疏遠,情感淡漠,情緒極化

      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讓人們成為身體缺席的“在場者”,足不出戶就能隨性地表達觀點、宣泄情緒、暢聊人生,這種高度臨場、集體圍觀、脫離現(xiàn)實的不穩(wěn)定性群體聚合讓人們在網絡“泛娛樂化”的臨時狂歡之后依舊孤獨,資本利益推動的網絡聚合背后是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關系疏離[13]48。背叛、詐騙、欺凌、侮辱、不公、無良等反映社會矛盾與沖突的碎片化信息直截了當?shù)爻尸F(xiàn)給觀眾,滋生人們對善良淳樸、公正無私、舍己救人等美好品質的質疑與冷漠,長此以往會導致人們的情感淡漠,集體觀、同情心、責任心等道德感缺失,焦慮、恐懼、敵意、暴躁等消極情緒增多,情緒控制能力變差。

      (三)易導致意志脆弱,行為懶散,能力消退

      不讀書照樣開跑車,整容、炫富、泡夜店照樣獲千萬關注,未成年直播早戀早孕輕松賺大錢,人們似乎看到了另一種活法,讀書太苦、工作太累,埋頭苦讀、勤懇工作不如整成網紅臉,拍一條短視頻輕松賺取關注就掙到高價薪酬,種種網絡亂象助長了人們不思進取、急功近利、好逸惡勞的氣焰,傳統(tǒng)文化中的勤勞、堅韌、毅力等珍貴意志品質被弱化。對網絡的過度依賴讓傳統(tǒng)的閱讀、書寫、記憶與思考變成了瀏覽、粘貼、下載與搜索,即時直接、沖擊力強的“泛娛樂化”信息會讓人們變成慣于窺探、樂于圍觀、勤于仿效、懶于思考、難于創(chuàng)新的群體,最終可能會導致注意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閱讀能力被抑制扼殺[14]101。

      (四)易導致審美異化,品位降低,人文素養(yǎng)缺失

      內容淺薄低俗、缺乏高尚品位與深刻內涵的網絡“泛娛樂化”讓以丑為美、以炫為技、以逸為榮、以利為上的現(xiàn)象變得習以為常,甚至演變成一種趨勢與潮流,人們將大把寶貴的時間耗在網上,通過平臺窺見別人的生活與人生,過度的感官娛樂滿足下,高尚的品味被庸俗淺薄的快餐文化吞噬消磨,無形之中審美取向被同化扭曲。文化的娛樂價值被放大化必然導致其育人價值與傳承價值的荒蕪,失去人文藝術感與歷史厚重感的“泛娛樂化”會引發(fā)人文素養(yǎng)缺失的文化恐慌。

      當下,“泛娛樂化”喧囂網絡,無形中成為不少人尤其是青年人每天必食的新型“精神鴉片”,其危害正在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如何改變這一網絡狀態(tài),成為政府與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深思的問題!

      猜你喜歡
      泛娛樂化娛樂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種娛樂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2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體育新聞娛樂化產生原因研究
      大眾傳媒“泛娛樂化”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應對研究
      網絡直播熱發(fā)展中的冷思考
      新媒體研究(2017年1期)2017-03-07 02:58:18
      知識零售變現(xiàn)模式的問題與思考
      娛樂眼
      都市麗人(2016年7期)2016-08-03 09:57:49
      淺談舞臺藝術包裝的泛娛樂化現(xiàn)象
      戲劇之家(2015年21期)2015-12-04 21:03:26
      泛娛樂化思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
      娛樂眼
      都市麗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4:01
      武汉市| 五大连池市| 石阡县| 三都| 澎湖县| 鄂托克前旗| 常州市| 来凤县| 罗江县| 昂仁县| 莎车县| 湖州市| 南昌县| 仁化县| 恩施市| 乌拉特后旗| 嘉祥县| 离岛区| 怀仁县| 聂拉木县| 重庆市| 怀化市| 鄄城县| 静乐县| 伊宁市| 永仁县| 枣阳市| 大丰市| 财经| 永兴县| 乌拉特前旗| 祁阳县| 旺苍县| 荣成市| 通辽市| 德保县| 沁水县| 湖南省| 家居| 沁阳市|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