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對頭位難產進行助產護理能夠改善產婦分娩狀態(tài),徒手旋轉胎頭是一種頭位難產分娩中常用的助產手段,能夠促進胎兒娩出,提高順產率[1]。為進一步研究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運用,本文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生產的頭位難產產婦102例,將其通過隨機方式分為二組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生產的頭位難產產婦10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產婦51例,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6.2±2.8)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2.2)周;對照組產婦51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5.3±2.6)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2.0)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guī)助產護理,觀察組產婦應用徒手旋轉胎頭助產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對照組
手術前對產婦進行常規(guī)分娩技巧講解,并指導產婦排空膀胱。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產婦進行常規(guī)體位指導、心理指導等一系列助產護理中使用徒手旋轉頭位助產方式。事先檢查產婦的宮頸擴張情況,確定胎兒所在的位置,以及產婦骨盆的內徑。配合產婦子宮收縮頻率進行徒手旋轉,
在子宮收縮時助產士伸手進入陰道內,對其進行助產。助產士用手心握住胎兒的頭部,伴隨產婦子宮再次收縮,緩慢的旋轉胎兒頭部直至旋轉至枕前位[2]。帶胎兒頭部位置調整好后,將胎頭固定在枕前位置,助產護士指導產婦科學用力,促進胎頭下降。根據產婦宮縮頻率估計胎頭銜接情況,以及胎頭的下降趨勢,若胎頭銜接良好并且有下降趨勢,可以將右手撤離引導。第一次徒手旋轉助產20min后檢查胎兒胎頭位置情況,胎頭正確則助產成功,如胎頭位置出現異常,則需要再次進行徒手旋轉胎頭,重復上述步驟。胎頭旋轉失敗超過兩次的產婦需要考慮改為陰道助產,產婦臨床表現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則需要進行剖宮產[3]。
分析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統(tǒng)計其自然分娩、陰道助產以及剖宮產情況。觀察產婦及胎兒的并發(fā)癥情況。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來計算、處理,當P<0.05時,所得差異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自然分娩26例,陰道助產17例,剖宮產8例。對照組自然分娩13例,陰道助產15例,剖宮產23例。兩組對比,觀察組自然分娩和陰道助產的產婦多于對照組,剖宮產少于對照組,數據顯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胎兒窘迫5例,新生兒窒息3例,并發(fā)癥率為15.69%。對照組胎兒窘迫15例,新生兒窒息13例,并發(fā)癥率為54.90%。觀察組新生兒并發(fā)癥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數據顯示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頭位難產在產婦難產中比較常見,頭位難產一般與產婦的產道、產力以及產婦骨盆形態(tài)等密切相關,多數情況下頭位難產由各種綜合情況導致,比較復雜在臨床處理過程中需格外謹慎。徒手旋轉胎頭相比吸引器等助產工具更具有安全性,護理人員的手部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比較強,可以避免在進行旋轉過程中由于力度過大傷到胎兒,或者力度過小不發(fā)揮作用。進行助產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格外注意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對產婦進行鼓勵和激勵,由于頭位難產會加長產婦的產程,不少產婦由于緊張和不安很容易出現泄力等情況,護理人員要注意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增加產婦分娩的信心。在分娩過程中指導產婦休息,適當的進食高熱量的食物保存體力,在需要產婦增加產力時指導產婦用力,促進胎兒順產。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顯示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徒手旋轉助產應用于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能夠改善產婦的分娩情況,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剖宮產率,并且提高了產婦分娩的安全性,運用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