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香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xiàn)與設想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情況出現(xiàn),使得教學不再按照教師所設定好的流程進行。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教師就需要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當出現(xiàn)非預設事件時,能夠以恰當?shù)姆绞竭M行調整和處理,使教學課堂能夠順利進行,繼續(xù)創(chuàng)造精彩的課堂,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課堂中學習與成長。本文就從非預設生成的基本情況出發(fā),淺析了如何創(chuàng)造理想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希望能為有關教師的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非預設生成 教學 對策
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過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和講解,而是需要師生相互配合,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和互動,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這樣才能夠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同時,不斷推動教育教學的進步。在交流的過程中,近乎完美的情況十分稀少,時常會出現(xiàn)與教師預想的情況不一致的事情,倘若不及時予以處理和調整,就會使課堂教學偏離正常的方向。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非預設生成,通過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與學生之間充分的交流,正確對待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使學生既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時也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不斷成長。同時,教師通過對類似事件的正確處理,也能夠積累更加豐富的教學經驗,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水平,在教育事業(yè)中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成就。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科目,關系著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而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因而常常在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非預設生成。尤其是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廣泛的信息與資源,這樣會引發(fā)學生更加復雜的思考,進而使非預設生成變得頻繁。此時,語文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充分尊重師生之間思維差異,正確辨別和感知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并且能夠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行為,這樣才能夠使教學工作不斷完善,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1]。
一、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陣地,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習中積極運用自己的思維和能力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非預設生成得到更加妥善的處理,學生能夠積極配合與支持教師的教學工作,這樣在面對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時,教師可以直接運用科學的方式對教學進行調整,避免了因學生的不配合而導致效率低下。首先,教師需要秉持平等民主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師生在教學中是平等的身份進行交流,為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打下基礎;其次,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嘗試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地抓住學生的心理,從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最后,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需要主動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更好的處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非預設生成[2]。
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
學習源于思考,思考源于質疑。只有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才能不斷推動學生的前進,在興趣的驅使下開展更多的學習與研究。同時,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也能夠使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進而有效處理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例如,在學習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可能有部分同學沒有去過海邊,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質疑,例如:為什么海水是“五光十色”的?海參長什么樣子?這一系列的問題會引導學生更加仔細地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同時也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思考和交流尋找答案。當學生置身于一種自主思考、共同研究的學習氛圍中時,教師與學生之間會實現(xiàn)更加良好的互動,進而教師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學習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長此以往,學生能夠逐漸學會思維的靈活變通,通過舉一反三等方式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進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養(yǎng)成主動質疑的習慣,能夠讓教師準確掌握學生在學習中的真實情況,進而對非預設生成做到準確的判斷,以正確的方式應對課堂上的不同狀況,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深入挖掘學生思維特性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的基礎階段,由于社會閱歷和生活常識正處于積累之中,因而學生的好奇心強,思維活躍且不受限制,往往會出現(xiàn)天馬行空的想法。此時教師就需要充分、深入地挖掘學生的思維特性,這樣才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正確看待和處理課堂中的非預設生成,引導學生真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例如,在學習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搜集有關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資料和故事,同時通過不同渠道去了解發(fā)生在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qū)的戰(zhàn)爭事件和歷史,以此來拉近學生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在對歷史事件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就會對課文內容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朗讀五壯士跳崖的部分,這樣能夠讓學生及時感受到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和壯闊的英雄氣概,從而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挖掘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建立起對課文內容的興趣,并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思維特性來完成高質高效的學習,這樣也能夠更有效地促進課堂中的非預設生成[3]。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階段十分重要的學科,教師在開展非預設課堂時,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習慣,以科學的方式處理非預設生成,這樣才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中不斷進步[4]。
參考文獻
[1]殷義.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新智慧,2018,(27):94.
[2]張會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6):143.
[3]廖自學.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文學教育(中),2017,(12):59.
[4]盧少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文學教育(中),2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