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農村中職學校學生心理方面存在許多突出問題,這關系到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高度關注,采取積極干預策略,有效解決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將從現狀和對策兩方面提出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農村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
農村中職學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技術人才的重要任務,是我國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有些農村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較薄弱,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加上中職生大多來自農村,由于有些學生從小缺少家庭良好的教育,使得這些學生心理出現了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專業(yè)學習和技能訓練。因此,加強農村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進而促進他們良好人格品質的形成。
一、 農村中職學生心理現狀
(一) 自信心不足
有些學生由于從小成績差而不被老師所重視,長期認為自己什么都不會,沒有什么特長,從來沒有成功過,常常被人批評或者看不起,總覺得自己是“下等學生”,經常是自我否定、自我貶低,做事退縮、逃避,缺乏勇氣,處事自卑、偏執(zhí),自暴自棄。
(二) 厭學心理重
有些學生從小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沒有明確的讀書目的,也沒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更是談不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因此,他們的學習時間只是課堂,課外時間不是玩手機,就是聽歌睡覺,大多都會這樣無聊度過,抱著混過一天算一天的態(tài)度,不想學、不去學。
(三) 自控能力差
他們正值青春期,性格活潑好動、喜歡玩耍,對成人社會和新鮮事物充滿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但是有些學生由于從小沒有規(guī)范、良好的行為習慣,缺乏自我保護、自我防范意識,所以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現象的引誘,誤入歧途。
(四) 情緒不穩(wěn)定
有些學生從小不受家長、老師的喜愛,所以容易沖動、激動、憤怒或悲觀,對人漠不關心,對事置身事外,缺乏感恩、同情和友好。情緒消極,不愿意和別人溝通;心靈空虛,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五) 抗挫能力弱
有些學生很想學好一門技術,出人頭地,但是從小缺少抗挫體驗,所以在困難面前往往是半途而廢,選擇退縮。這樣的反復失敗,讓他們精神上從此會一蹶不振,感覺學習無望,生活無聊。
二、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也制約著他們良好品格的形成,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采用有效策略進行科學干預。
(一) 著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農村中職學校應該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在傳授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必須加強硬件建設和心理專職教師的培訓培養(yǎng),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足開齊并得到有效落實。同時,要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分步積極干預,糾正他們的心理行為偏差,增強他們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適應能力。
(二) 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鼓勵他們的點點滴滴進步,適時觀察學生心理變化,及時加以輔導,做到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應更多給予他們幫助和關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喜歡上學習,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學會自控、自主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三) 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
學校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比如作品展覽、球類比賽、經典詩文誦讀、群文閱讀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到更多有意義的知識,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自立、樂觀的人生觀,不再讓他們孤寂、冷漠、自卑。
(四) 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結合的聯動教育平臺
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形成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合力培養(yǎng),一方面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在輕松的談話與交流中與孩子商量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做到寬容、鼓勵。另一方面學校要通過適時家訪、召開家長會和電話隨訪等形式與家長進行密切交流和溝通,解決他們的困惑。還要加強社會宣傳教育,通過張貼標語、開展活動等形式陶冶學生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
綜上所述,農村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我們特別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更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商良策,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策略消除存在的心理問題,轉變他們的思想認識,讓他們積極樂觀成長。
參考文獻:
[1]陶文琦.論農村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J].老區(qū)建設,2011(10):39-40.
[2]陳海敏.農村中職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廣西農業(yè)機械化,2014(6):35-37,40.
[3]喻德清.農村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7):65-68.
作者簡介:
韋學風,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職業(y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