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岳
退休了,文化生活卻不能退休,尤其是文化人。當然要視個人的健康、愛好和可能了。
周公廟紫藤古柏
就說我吧。我本是作家,爬格子的,退休后卻想畫畫。起因是我頭暈,不好在大城市過夏,想去鄉(xiāng)下老家消暑。但那里已沒有什么可應(yīng)用的“家”了,于是經(jīng)朋友張羅,決定去周公廟。廟在《詩經(jīng)》上所記載的那個古“卷阿”里(即三面環(huán)山)。我知道那里有許多古樹,形象很美,“人老丒兮,樹老美兮”。著名畫家石魯在世時,曾到廟里畫過古柏。另外又勾起我小時的理想——做一個畫家。初中畢業(yè)后要考美院附中,被班主任擋了駕,從此便一直沒有機會學(xué)畫。這回真乃天賜良機!那里氣候很適合于我,管他么民諺說什么“人過30不學(xué)藝”。想畫就畫,只是不想成個什么家,能務(wù)務(wù)心荒就行。畫鉛筆畫?我對自己搖了頭,不喜歡;國畫?擠在這個行當?shù)娜颂?;油畫?艾青當年就是去法國學(xué)油畫的,回國后卻做了詩人,對我也有點不宜;水彩畫?一擺開就是一大灘,摔得赤橙黃綠青藍紫到處都是。我要干凈利落!我只要一張紙,一支筆。朋友說,那你是要畫鋼筆畫?不,不要鋼筆,我要中性筆!這個更方便。朋友又問,“你是要畫‘中性畫’?可惜還沒有這一種畫體?!蔽倚α?,“我不妨叫它‘硬筆畫’,硬筆書法不是早就有了嗎?”從此,我開始了我的“新文化生活”,畫硬筆畫,專畫古樹。
于是2014年7月8日,我去了唐初就修建的周公廟。那里古樹森森,我先選中一棵1700年的古槐。我覺得那爆裂的樹皮,猶干枯的溝壑縱橫,渾身的枝葉都在“飄風自南”(《詩經(jīng)》)中沖動得顫抖。我像一個擇枝的鳥兒,繞樹三匝,選定了方向;又遠遠近近,來來回回,丈量了幾趟,終于選定了合適的距離。我打開畫夾,捉起我的中性筆,一會兒輕勾慢點,信馬由韁,一會兒筆飛墨舞,“鳳鳴高岡”(《詩經(jīng)》)。我在這里畫了三天,我的處女作古槐問世了。我總算找到了自己!接著我又瞄準了兩棵都是1300年的同齡柏。仰視那古樹堅挺的光禿禿的樹頂,給我的感覺不是頹唐平庸,而是“刺破青天鍔未殘”的詩意;那些在天空蜿蜒的干枯虬枝,給我的印象卻不是零亂陳腐,而是像凝固了的飛動的閃電;腰部尚存的蒼青密葉,給我的暗示,遠不是生命的最后掙扎,而是還要永生的吶喊。兩周后,它們的形象都活靈活現(xiàn)地上了我的畫板。人們稱它們唐柏漢槐,我稱它們是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他們的作為、思想,都是對中國幾千年文明史起過重要影響的人物。于是我將三棵古樹并列在一起,起名《周三公頌》。我對畫筆的體會是,中性筆粗細型號多,可以按需換芯,特別適合畫古樹。我得心應(yīng)手地畫到9月,天涼了,不料渾身奇癢,一檢查,我患上濕疹。原來,成天站在草地上畫畫,太陽曬起的濕氣鉆入肌體,染上了這種麻煩病。兩手一分鐘不停地撓癢癢,我無可奈何地中斷了畫畫,痛苦極了。托朋友,找名醫(yī),看了七八次,癢得輕了。此后我改變了工作方式:先反復(fù)觀察,再按需要,用手機照出若干照片,拿回家慢慢畫。例如我去臨潼畫古樹,經(jīng)調(diào)查選定胡王小學(xué)操場的“護王槐”后,邊觀察,邊照相。傳說劉邦和樊噲?zhí)与x距此十里的鴻門宴,跑到這棵樹下時,忽聞項羽追兵將至。其時已是夜間,再加迷了路,兩人趕忙躲到樹后。劉邦給槐樹許愿:“只要保我一命,我日后做了皇上,定要封你。”劉邦逃過一劫,做了皇上后,百事纏身,竟忘了還愿。后經(jīng)樊噲?zhí)嵝?,劉邦封此槐為“護王槐”。
兩千多年來,這棵樹依然保存完好,枝葉繁茂。為了表現(xiàn)英雄氣概和高尚品德,我五易其稿,用了一月時間,才算完成。來看畫的行內(nèi)朋友,評價枝干和樹葉是“龍飛鳳舞”——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效果,也是表達主題思想的需要。畫完“護王槐”,聽朋友介紹,華清池有楊貴妃手植千年石榴樹,何不去畫?我先去參觀,再翻資料,既了解了楊貴妃的復(fù)雜歷史和紛雜的評價,又確定了我的觀點。便畫了中央電視臺拍攝放映過的一叢三棵貴妃手植石榴樹。畫完后,我覺得還不盡興,又寫了兩篇散文,忽然想到,應(yīng)該畫出春夏秋冬形態(tài)各異的四季貴妃石榴樹,但當時已是隆冬季節(jié),我就開始創(chuàng)作。用三個月時間,畫出了我心中的四季貴妃石榴樹,并配了《貴妃手植石榴四季歌》四首古詩。在四幅畫中,我注重用了樹姿果形表現(xiàn)楊貴妃能歌善舞、以肥為美的個性特點。給畫配的詩中表現(xiàn)了李楊愛情的悲劇性:漁陽鼙鼓動地來,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后我還畫了大型《甘棠遺大愛》《槐蔭樹的故事》等記錄了紅軍長征和民間愛情傳說的“故事樹”??傊?,我是專揀有好故事的古樹去畫。
周公廟古槐
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頌
在我五年的新文化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歷史養(yǎng)育了古樹,古樹又記錄、張揚了歷史。古代故事里,曾經(jīng)有人羽化為仙,美化為蝶,還有化為蛇,化為鵬,化為鶴,化為龍,化為石的,為什么就沒有化作一棵樹的呢?我愿化作一棵古樹,也許永遠成不了一道風景,但只要有綠色;我愿化作一棵古樹,也許成不了棟梁之材,但能做點火柴薪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