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形勢下的語文課堂,各種教學方法花樣百出,其中,簡筆畫對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把簡筆畫巧妙地運用于語文課堂中,學生在享受樂趣的同時,還能輕松地接受知識,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本文從說明文教學、散文教學、詩歌教學、小說教學四個方面,簡要談談簡筆畫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簡筆畫;語文課堂;學習興趣
簡筆畫,可以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用線條和圖形快速概括事物、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點。把簡筆畫巧妙地運用于語文課堂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想象力也豐富起來,對語言文字的認識得到深化。教師根據(jù)課文中的有關內(nèi)容利用彩色粉筆簡單地畫上幾筆,再加以說明,這樣就會使學生認識到語文文字學習不再枯燥乏味,美麗的畫面原來可以跟文字結(jié)為一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語文,他們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也得到提高。
一、 在教學說明文時,利用簡筆畫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說明文教學時,為了準確了解說明事物的特征,枯燥的解說不如三五筆勾勒出來更加直觀明了。如《中國石拱橋》教學時,為了解及區(qū)分趙州橋、盧溝橋的結(jié)構(gòu)特點,簡單畫上幾筆,對照文字說明,抓住單拱的趙州橋和聯(lián)拱的盧溝橋的各自特點,就很好區(qū)分拱上加拱的單拱石拱橋是趙州橋,由11個半圓的長短不一的石拱連在一起的是盧溝橋。單拱石橋是怎樣的?聯(lián)拱石橋是怎樣的?在簡筆畫中可以直觀地看到。又如《故宮博物院》教學時,為便于學生理解準確的方位詞和了解有條理性的說明,我畫出故宮博物院平面圖,用箭頭標出先后順序,學生對照平面圖和課文,把復雜的博物院化為簡單的平面圖,就可以準確地辨別博物院的布局位置,學生對說明文的興趣也更濃厚了。
二、 在教學散文時,利用簡筆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類散文,可運用局部想象創(chuàng)造法進行課堂教學,即通過篩選課文主要信息,抓住本人感受最深的一處景物、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簡筆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如教學散文《春》這一課,課文描寫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課堂上應重點指導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幅春景圖給畫出來,不久,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一幅幅充滿春天氣息、生機勃勃的畫面。有的學生喜歡春花圖,圖中有紅桃花,粉杏花,白梨花,飛舞的蝴蝶,勤勞的蜜蜂,樹下綠草,百花爭春,畫出了一幅百花競相開放的景象。但是怎么表現(xiàn)空氣中的甜味呢?直觀手法很難表現(xiàn)這個甜味,這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了把空氣中的甜味表現(xiàn)出來,有個學生畫了一群孩子站在草地上,他們大嘴張開,兩臂伸出,閉上眼睛,一副陶醉的樣子,他們被甜味陶醉的情形就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也有學生喜歡春風圖,雖然很難表現(xiàn)這種景象,但仍有個學生畫得切合實際:畫面中柳枝抽出新的嫩葉并隨風飄舞,藍天、白云下的小鳥自由自在地飛翔,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得到充分鍛煉。
三、 在教學詩歌時,利用簡筆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用簡筆畫來理解詩的方法既能提高內(nèi)容的直觀性,又能豐富形式,還能增加古詩的審美趣味性,讓學生放開思想、充分感悟。如在《天凈沙·秋思》教學時,讓學生理解完詞以后畫圖,學生們非常有興趣,積極性明顯提高,他們根據(jù)詞里描繪的景象,大顯身手。畫好后,從中抽出幾幅畫放在班班通實物展示臺上讓學生議議。學生們看出簡筆畫中有的沒畫出“夕陽”,有的沒畫出“斷腸人”,也有的沒畫出“蕭瑟秋風”。綜合這幾幅圖,讓學生再畫一幅完整的簡筆畫,再根據(jù)圖畫說出詞中哪些是看的,哪些是感悟的,并背誦這首詞。這樣不僅避免了死記硬背的機械化背誦,還讓學生感受到詞中清新幽靜的境界,更感悟到一種蕭瑟冷落的意境和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再如《水調(diào)歌頭》教學時,本詞主要表達蘇東坡懷念弟弟蘇轍,勾畫出一種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上片寫望著月亮奇思妙想,幻想在月宮游玩。下篇寫作者賞月后的深切體會及希望,從變化圓缺的月亮聯(lián)想到悲歡離合的人生,作者悟出結(jié)論:人生不必都追求完美。對于這首詞的意象,課堂上教學時可讓學生畫出“賞月念弟圖”,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這首詞的意象與境界。然后讓學生試著用簡筆畫從詠月著手,再體會作者豁達、寬廣的胸懷。這樣,學生就由簡筆畫創(chuàng)作進入具體的意境中,作者深沉的內(nèi)心也能感悟到。
四、 在教學小說時,利用簡筆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币馑际俏恼轮兴忻鑼懢吧木渥樱覀兌伎梢詮闹畜w會到作者的感情,景色是表面上讀的,作者的感情才是我們需要體會的。語文課堂中,抓住借景抒情這一寫作特點,能很好地滲透情感與價值觀,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如《孤獨之旅》一文,其中有這樣一段景物描寫:“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杜小康有一種永遠走不出的感覺?!睂τ谶@一段教學,可利用班班通畫一幅簡筆畫:一望無際、沒有活力的蘆葦蕩,陰沉沉的天空背景。然后要求學生對照畫面反復朗讀,仔細體會杜小康第一次出門的感受,并讓學生結(jié)合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學習體驗談談自己對孤獨的獨特感受,學生在表情達意上就進一步理解景色描寫的作用。
總之,簡筆畫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不僅僅局限于這四類文體,如在記敘文、議論文等文體教學中配合簡筆畫,同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堂中巧妙地運用簡筆畫,讓學生認真閱讀每篇文章,逐漸形成“文——圖——文”的思考方法,這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簡筆畫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潘建軍.如何在語文課堂進行審美教育[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3).
[2]馮曉霞.簡筆畫與初中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2009(9).
作者簡介:楊首團,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武陵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