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核心問題”引領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由于核心問題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以“核心問題”引領課堂教學,是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促進學生走向會學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課堂教學;核心問題;引領教學
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中心問題,是諸多問題中相對更具有思維價值、最利于學生思考、最能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問題,其他問題都是與之存在邏輯聯(lián)系的派生問題,解決核心問題的過程貫穿于整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時,讓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開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思維因此會有聚焦點、有主線。其思維活動會出現(xiàn)連貫性、層次性,課堂教學更能呈現(xiàn)精彩。
一、問渠那得清如許——什么是“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即指中心問題,是教學過程諸多問題中更具思維價值、最有利于學生思考及最能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問題。它是針對概念本質(zhì)內(nèi)涵所提的問題,也是為了探究知識的來龍去脈而在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出的導向性問題,還可以是學生認知困惑時的方法指引或思路點撥。
在確定“核心問題”時,首先,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確定總的教學思路,再推敲具體的教學細節(jié);其次,教師還要讀懂學生,并找準切入點,使合適的“核心問題”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如何,關鍵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緊扣教材的重難點。確立“核心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在解讀教材中,確立“核心問題”
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內(nèi)容,即教師要明白你要“教什么”。首先,教師要梳理知識點,即通過閱讀教材,徹底了解教材講的內(nèi)容是什么,學生必須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構建哪些數(shù)學思想方法等。其次,教師要明確教學重難點,教師在了解知識點之后,需要對多個知識點進行分析,尤其要從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地確定教學重難點,從教學重難點確立教學的核心問題。
2.在課堂教學中,確立“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的提煉是為學習主體——學生學習數(shù)學服務。為此,教師應從學生互動交流中意外生成的問題篩選最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有效提煉為核心問題。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核心問題”如何實施
以“核心問題”引領的課堂,教師會盡力改變課堂上“滿堂問”“滿堂灌”和一問一答教學方式,逐步采取“問得少、問得精”,力爭提煉一至幾個“核心問題”,使之形成貫穿整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抓準數(shù)學‘核心問題”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小組交流,分析問題——指名匯報,解答問決——引導質(zhì)疑,再提問決——實際應用,深化問題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感受問題、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同時要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從中篩選,并確定核心問題;導入新課時,教師直接出示核心問題。核心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提前準備并確定好,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篩選出核心問題。
2.小組交流,分析問題
教學時,圍繞著一兩個有價值的核心問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時,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針對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其理由,講清其思路。
3.指名匯報,解決問題
匯報小組可以派一位學生或多位學生上臺。匯報時著重說三句話:“請大家認真聽我說”“我的想法是或者我強調(diào)的是”“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嗎?”。學生匯報時要注意講清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
4.引導質(zhì)疑,再提問題
教師應仔細聽取上臺匯報學生對核心問題的分析與說理,而其他學生是否還有問題或困惑。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質(zhì)疑,提出問題,讓匯報的學生來解決問題。若匯報的學生也解決不了,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也可以適時地進行點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
5.實際應用、深化問題
學生運用所學新知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實際問題。學生不僅鞏固了新的知識,也可以把新知納入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中,使知識結構得到進一步拓展。
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與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調(diào)整,使之更具有靈活性與可操作性。
三、天光云影共徘徊——“核心問題”教學效果
“核心問題”教學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形成常態(tài),讓“學”與“教”形成互動,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一)實踐方面
通過三年多的實驗研究,教師的觀念,課堂的氛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狀況有了很大改變,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更新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教”已經(jīng)成了我們組織教學的新理念,教學中,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對話交流中,教師應走到學生中聆聽學生的聲音,尋找問題的癥結,在點撥、啟發(fā)中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分析、去探究、去解決,課堂上少了許多走過場,避免為了交流而交流的現(xiàn)象,提高了課堂交流的實效。為此,課堂教學已經(jīng)從原先單向性的話語灌輸轉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互動,提升對話的“有效性”。
2.增強交流意識,提高學生交流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越清楚,數(shù)學思維就越完整。交流的過程也是個體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是學生個體通過思考交流形成集體智慧?;凇昂诵膯栴}”的課堂教學,學生在匯報時著重說三句話:一是“請大家認真聽我說”;二是“我的想法是”或“我強調(diào)的是”;三是“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嗎”?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這一交流模式進行“說算理”“說道理”“說想法”“說過程”,留給學生足夠多“說”的機會和空間,一方面可以形成交流互動的氛圍,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提供探究機會,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核心問題不同于一般問題,它因高度整合與提煉而思維含量比較大。教學時,教師應留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探究空間,學生不能僅靠簡單的判斷就回答。為此,以核心問題引領,從問題出發(fā)進行整體思考,學生的思維不再瑣碎,不是停留在淺表層面,而是隨著思考與探究的推進而將思維不斷引向深入。同時,數(shù)學教學應讓它成為一種“過程形態(tài)”的知識,引領學生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去經(jīng)歷、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培養(yǎng)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合作
核心問題由于思維空間大,學生需要充分調(diào)動自身的相關知識經(jīng)驗,或獨立探索,或與同伴合作,才能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入到小組或班集體學習活動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而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集體意識。每個小組要有明確的分工,而且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有效完成小組學習任務,達到小組內(nèi)全體成員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理論方面
逐漸形成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通常教學流程為: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小組交流,分析問題——指名匯報,解決問題——引導質(zhì)疑,再提問題——實際應用,深化問題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而上臺匯報時著重說三句話:“請大家認真聽我說”“我的想法是或者我強調(diào)的是”“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嗎?”。主要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
參考文獻:
[1]陳華忠.小學數(shù)學“核心問題”教學實踐與思考[J].教師教育論壇,2015(12).
[2]陸玉輝.“核心問題”引領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7(8).
本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號:KC2014-051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