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雪(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公證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人民財富的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城鎮(zhèn)居民通過設立公證遺囑來實現對個人合法財產的處分。公證遺囑,作為效力最高的遺囑,對保護立遺囑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家庭和諧、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公證法》的規(guī)定,公證機構作為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負責辦理有關遺囑的公證事項。實務中,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擬申請內容事項依法依規(guī)依程序進行審核查驗,符合要求的辦理公證遺囑。但由于公證遺囑涉及財產標的額較大、利害關系人較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易對公證遺囑事項產生爭議,公證機構與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之間往往會就訴爭內容對簿公堂。特別是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在履職過程中給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公證機構還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進一步削弱了公證機構的公信力。本文通過對公證遺囑類涉訴案件的實證分析,厘清公證遺囑類涉訴案件面臨的法律風險,分析成因表現,提出有針對性地防范和控制法律風險的舉措,從而有效提升公證機構公信力和從業(yè)人員依法履職水平。
公證遺囑類涉訴糾紛是指作為繼承人的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因公證遺囑效力問題造成對繼承財產的期待利益受損,進而通過訴諸審判機關,要求公證機構承擔相應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以期獲得司法救濟的糾紛形式。當前,公證遺囑類涉訴糾紛引發(fā)的訴訟案件在所有公證損害責任糾紛類涉訴案件中居于前位,且一審程序能夠定分止爭、妥善處理的較少,當事人不服判決提起上訴、再審和啟動審監(jiān)程序的數量較多。
截至2019年4月20日,筆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案由為公證損害責任糾紛的判決有1492件。通過篩選發(fā)現,公證遺囑類涉訴案件共185件,占比12.4%,其涉訴比例遠高于遺囑公證的申請辦理比例。其中,一審案件87件,占比47.02%;二審案件76件,占比41.08%;再審和審監(jiān)案件共22件,占比11.9%。可以看出,此類糾紛案涉利害關系人較多、利益分歧較大、財產數額較高,一審程序中能夠審結的比例不高。
另外,通過查詢發(fā)現,未被判令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公證遺囑類涉訴案件共有169件,判令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16件,占比8.6%,賠償總金額超過200萬元。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在辦理公證遺囑時,程序規(guī)范、履職敬業(yè),維護了公證機構的公信力,但公證遺囑類涉訴案件仍存在風險大、問題多、責任重的情況,亟待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加以重視。
公證遺囑涉訴糾紛作為公證損害賠償糾紛的一種,其本質是一種侵權責任糾紛。根據《遺囑公證細則》第24條之規(guī)定,因公證人員過錯造成錯證的,公證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梢姽C遺囑涉訴糾紛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為防止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在遺囑公證辦理程序中出現過錯,《繼承法》《公證法》等明確規(guī)定了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辦理遺囑的事項、程序等,司法部制定的《遺囑公證細則》《公證文書立卷歸檔辦法》也詳細規(guī)范了遺囑公證的辦理程序。但筆者發(fā)現,全部16件判賠案件均是由于遺囑公證辦理程序存在瑕疵而導致法院不采信,最終由公證機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
(一)未盡到查驗核實案涉財產權屬證明的義務。根據《遺囑公證細則》第7條第二項之規(guī)定,遺囑人申辦遺囑公證,除填寫公證申請表之外,還應當附遺囑不動產、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有產權憑證的財產的產權證明,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應當查驗核實相關產權證明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16件判賠案件中,因未盡到審查產權原始證明義務而導致公證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有3件。如(2015)北民初字第4369號案例中,公證人員通過查閱案涉房產之前的公證卷宗,確認該房產為立遺囑人所有,遂將相關資料打印后加蓋核對章,并辦理遺囑公證,但未能及時查驗核實原始產權憑證,程序上存在過錯。最后,法院酌情判令公證機構賠償原告2萬元。
(二)辦證程序不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哆z囑公證細則》第5條至第18條詳細規(guī)定了遺囑公證申請、受理、審查等環(huán)節(jié)的要求。但在實務中,因程序存在瑕疵導致賠償的案件數量最多、賠償額最大。如(2013)香民一初字第749號案例中,因遺囑公證詢問筆錄上只有立遺囑人和一名公證員的簽名,不符合《遺囑公證細則》第6條中“遺囑公證應當由兩名公證人員共同辦理,由其中一名公證員在公證書上署名”的規(guī)定,導致立遺囑人的公證遺囑被撤銷,原告在繼承案件訴訟中少分案涉遺產房屋八分之一的份額。最終,公證機構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三)應當錄音錄像而未錄音錄像。根據《遺囑公證細則》第16條之規(guī)定,公證人員如發(fā)現立遺囑人為年老體弱的、危重傷病人、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弱智者或聾、啞、盲人等情形之一的,在與遺囑人談話時應當錄音或者錄像。從保護遺囑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fā),《關于遺囑公證能否因未錄音或錄像而被撤銷的請示》的復函雖明確規(guī)定《遺囑公證細則》第16條不是遺囑公證生效的必備要件,一般不宜以欠缺錄音或錄像形式而認定遺囑公證無效,但在涉訴案件中,當事人往往會以欠缺錄音或錄像為由要求公證處承擔賠償責任。此外,缺少錄音錄像的公證遺囑一旦出現其他瑕疵,有可能導致不被采信。如(2015)平民初字第00515號案例中,遺囑人金某某在進行遺囑公證時因病住院,且右側肢體活動不靈活,符合應當錄音或錄像的情形。但公證人員為金某某進行公證時,沒有錄音或錄像。此外遺囑人不能寫字,但公證書上卻出現本人簽名,與實際情況不符。最終,公證遺囑不被法院采信,公證機構由此賠償28.21萬元。可見,錄音錄像雖不是遺囑公證的生效要件,但卻是公證人員自我保護、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
(四)未能妥善保管公證檔案。《公證文書立卷歸檔辦法》明確規(guī)定,公證機關的公證文書所形成的檔案,是公證機關進行公證證明活動和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的真實記錄,公證機構必須嚴格按照公證文書材料立卷的要求,認真做好立卷歸檔工作。如公證檔案遺失或錯漏,公證機構將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本類案件有3件。如(2014)密民初字第01079號案例中,公證機構將應當歸卷存檔的重要原始證據材料交遺囑受益人保管,且未對遺囑人辦理遺囑公證的部分關鍵環(huán)節(jié)留存證據,亦無留存相應文字、音像檔案材料,違反了公證程序規(guī)定,致使公證遺囑被撤銷,損害了遺囑受益人的利益,公證機構因此承擔賠償責任。
(五)利害關系人在場。根據《遺囑公證細則》第12條之規(guī)定,“公證人員詢問遺囑人,除見證人、翻譯人員外,其他人員一般不得在場?!惫C人員應當及時清場,對封閉環(huán)境進行確認,確保利害關系人不在現場、聲音不會傳遞進來,給立遺囑人一個完全隔離的環(huán)境。受益人或利害關系人如在場或者在附近可能影響公證人員正常辦理公證的,將導致公證遺囑不被采用。如(2015)撫中民終字第01648號案例中,遺囑公證申請人魏某家人未聽從公證人員要求離開現場的告知,致使魏某父親劉某滯留在辦證現場,導致公證遺囑被撤銷,最終法院判決房產歸李某所有,公證處因此賠償原遺囑受益人13萬元。
(六)未對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盡審慎審查義務。根據《繼承法》第22條之規(guī)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公證人員在辦理遺囑公證時,要善于觀察、慎于對待,通過立遺囑人的年齡、穿著、表情、動作、言談等并結合資料相互印證,判斷其是否能夠清晰表達遺囑內容,是否患有影響神志的疾病,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否則將被認定為沒有盡到審慎審查義務。如(2015)二中民終字第03066號案例中,公證人員在向立遺囑人詢問涉及本人離婚時間、地點、再婚時間等問題時,立遺囑人回答均與相關證件材料記載不符;詢問遺囑公證辦理所涉房屋時,立遺囑人的回答亦出現偏差。但公證人員未要求立遺囑人提供此前就醫(yī)病歷或醫(yī)院診斷證明,對立遺囑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亦未盡到審慎審查義務。最終,法院對此公證遺囑不予采信,并判令公證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公證遺囑事關重大,一旦因程序違法而被撤銷或不被法院采信,對于遺囑人、遺囑受益人、利害關系人而言均會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甚至還會影響公證機構公信力。因此,要加強行業(yè)自律組織監(jiān)管,加大公證遺囑培訓力度,建立健全糾紛化解機制,有效防范和控制公證遺囑類涉訴案件的法律風險,真正做到維護公證機構公信力,提升公證人員依法履職能力,降低涉訴案件敗訴率,切實達到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統(tǒng)一。
(一)加強行業(yè)自律組織監(jiān)管。公證業(yè)務質量是公證行業(yè)的生命線,直接影響公證的公信力。因程序瑕疵導致公證文書不被采信、被撤銷或無效,勢必會影響公證業(yè)務質量,進而損害公證的公信力。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是在法律授權下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公證服務、履行公證職責,目的是預防糾紛發(fā)生、維護公平正義,確保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益不被侵害。各級公證協(xié)會作為行業(yè)自律組織,負責對公證機構和公證員的執(zhí)業(yè)活動進行監(jiān)督。為提高公證業(yè)務質量、維護公證公信力,各級協(xié)會可以對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采取明查暗訪、抽查巡查等方式,對公證業(yè)務實體與程序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進行監(jiān)管,從根源上把好公證業(yè)務的質量關。同時,進一步監(jiān)督、管理并引導公證機構完善公證賠償機制,建立健全公證業(yè)務糾紛響應機制,通過構建“監(jiān)管—提升—響應”的公證質量控制閉環(huán),切實維護公證的公信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加大公證遺囑培訓力度。對于風險高、涉案多的遺囑公證業(yè)務,要嚴把公證質量關,有針對性地開展遺囑公證專項業(yè)務培訓,提升公證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建立一支具有專業(yè)素質的遺囑公證隊伍。要注重培養(yǎng)遺囑公證人員依法辦證的能力,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一是注重合法性。在辦理遺囑公證時,要嚴格按照《公證程序規(guī)則》《遺囑公證細則》等規(guī)定,由兩名公證人員共同辦理完成,且承辦公證人員要親自全程辦理,以確保遺囑辦理程序的合法性。二是注重真實性。對年齡較大的遺囑人要采用錄像的方式,并到專門錄像室攝制。要全方位反映錄像地點、在場公證人員,不得有其他第三人在場。通過全程錄像,直觀反映遺囑人立遺囑時的客觀狀況,保全原始證據。為今后有效規(guī)避未取得遺產繼承權的繼承人提出質疑,防控訴訟風險,打下堅實基礎。三是注重全面性。要全面細致地制作詢問筆錄,詢問過程要全面、詳細,記錄內容要準確、客觀。要通過與立遺囑人多方面的談話交流,最大限度地確認遺囑內容是否其真實意思表示。內容詳細、完整的詢問筆錄就是強有力的證據材料,在防控風險方面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四是注重履行告知義務。要告知遺囑人遺囑生效時間、撤銷或變更遺囑的權利、公證遺囑的效力優(yōu)先、遺囑內容或形式要件的法定性、遺囑失效或無效的條件等內容。通過對遺囑人履行充分的告知義務,保證遺囑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保護遺囑人及其繼承人的合法權益。
(三)建立健全糾紛化解機制。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在得知相關公證遺囑內容或繼承期待利益受損時,通常首先想到找公證機構“要說法”,而非向法院起訴。在此期間,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應當迅速查閱相關檔案材料,從侵權責任構成要件角度,分析公證機構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公證機構無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有理有禮及時告知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要結合法理與情理,有效化解矛盾糾紛,避免不必要的訴累;對公證機構因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建立應訴快速響應機制,依托訴訟程序妥善解決涉訴糾紛,將對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的不良影響和對公證公信力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公證遺囑不被法院采信并不必然導致公證處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會影響公證的形象與公信力。遺囑公證涉及遺囑人的重大利益,作為公證機構及從業(yè)人員,應當盡到合理懷疑、謹慎審查的義務,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流程辦理公證遺囑,妥善保管檔案文件,盡力維護公證形象,在服務當事人的同時,控制風險,做到自我保護,為營造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