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璐,周偉平,張文安
(1.煙臺鵬愛美容整形醫(yī)院,山東 煙臺,264000;2.煙臺洛神醫(yī)療美容門診部,山東 煙臺,264000;3.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醫(yī)院燒傷整形外科,山東 煙臺,264000)
重瞼指存在上瞼皺襞,其形成與上瞼局部解剖結構等因素有關,由于東方和西方人上瞼解剖結構存在明顯差異,西方人融合部位更高,因此重瞼在西方人中形成率高,在東方人中形成率偏低[1]。隨著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美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接受重瞼成形術的患者隨之增多,重瞼成形術是目前國內(nèi)開展最為廣泛的一項整形美容外科手術,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改進,不同術式之間的療效與安全性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對照分析不同術式的優(yōu)缺點,明確最佳的手術方式,對提高重瞼成形術的療效及安全性有重要意義[2-3]。本研究分析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的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重瞼成形術患者14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案不同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0例。觀察組:男性7例,女性63例,年齡18~51歲,平均年齡(27.91±3.67)歲。對照組:男性5例,女性65例,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28.29±3.72)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自愿接受重瞼成形術,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精神正常,能夠有效配合;③身體健康,無其他嚴重眼病。
排除標準:①合并面神經(jīng)癱瘓;②合并嚴重出血性疾病;③合并嚴重肝、腎、心等臟器疾病;④合并青光眼等嚴重眼病;⑤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切口重瞼成形術:術前根據(jù)患者情況設計重瞼線,設計時重點在于明確重瞼寬度和上瞼皺襞與瞼緣的關系,保證雙側重瞼線對稱。一般女性取7~8mm,測量時患者輕閉雙眼,不可繃緊上瞼皮膚,確定寬度后使用探針挑起上瞼皮膚,并讓患者睜眼通過鏡子觀察將形成的重瞼是否滿意,若滿意則采用美藍畫線標記。需注意重瞼最寬點在瞼裂的內(nèi)中1/3交界處,皺襞線內(nèi)端應距離內(nèi)眥角5mm,外眥部的皺襞線距瞼緣應再寬1.5mm,以保證淋巴回流通暢,預防術后水腫。對患者消毒鋪巾,采用1%利多卡因1:200000腎上腺素在標記線位置進行局部麻醉,由外眥進針,直達內(nèi)眥部,在術前設計的重瞼線位置作切口,沿著標記線將皮膚切開,使眼輪匝肌充分顯露,將切口下唇皮膚與眼輪匝肌向下剝離至瞼緣上1.5mm,然后將切口處眼輪匝肌切除,使瞼板顯露,若上瞼有明顯的臃腫情況,可將眶膈打開并去除部分疝出的脂肪,最后使用6-0絲線將切口兩側皮膚與瞼板上緣瞼板前組織進行間斷縫合處理,縫合時注意對稱性,完成后使用金霉素眼膏涂抹切口處并加壓包扎。
觀察組行瞼緣切口固定法重瞼成形術:術前準備與對照組相同,在距離睫毛根部1.5mm處作切口,兩側在睫毛分布范圍內(nèi),沿著切口線將皮膚切開,直達瞼板,在瞼板表面與眼輪匝肌深面向上剝離,潛行剝離至重瞼標記線位置,將瞼板前組織去除,使瞼板上緣充分顯露,使用6-0可吸收縫線在瞼板上緣與重瞼標記線位置真皮層間進行內(nèi)固定處理,先將之固定于中間位置,對重瞼弧度進行觀察,然后繼續(xù)進行內(nèi)固定縫合,最后向著切口方向將上瞼皮膚撫平,根據(jù)該處皮膚松弛情況可將部分皮膚適度去除,使用7-0絲線間斷縫合眼輪匝肌及切口上下唇的真皮全層,完成后金霉素眼膏涂抹切口并加壓包扎。
(1)觀察評價兩組患者手術后切口痕跡、睜眼閉眼自然度、上瞼提肌力量等情況,并對其評分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均采取5級評分法,計為1~5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術后情況越好。(2)調(diào)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滿意度,包括雙眼重瞼弧線、寬窄、形態(tài)、疤痕、面容整體改觀等方面,采取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滿意度越高。(3)觀察統(tǒng)計兩組術后1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包括腫脹、瘢痕等。
觀察組患者切口痕跡、睜眼閉眼自然、上瞼提肌力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外觀指標評分比較(x ± s,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的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滿意度評分比較(x ± s,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0%,與對照組58.57%相比明顯較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重瞼成形術具有多種術式,大致可分為切開法、縫線法及埋線法,傳統(tǒng)切開法適應癥的范圍較為廣泛,不過手術后距離上瞼瞼緣6~8mm位置會有明顯線狀瘢痕存在??p線法、埋線法雖然手術后上瞼無瘢痕,但存在術后部分患者重瞼消失的可能,而且縫線法和埋線法適用范圍局限,只能在眼瞼皮膚較薄、無肉泡眼的人群中應用[4-5]。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是基于切開法和埋線法發(fā)展而來,該術式綜合了傳統(tǒng)切開法和埋線法的優(yōu)點,選擇距離睫毛根1.5mm處作切口,手術后切口痕跡能夠被上翹睫毛隱蔽,使之不易被察覺,而且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適應癥范圍廣泛,術后對于患者睜眼閉眼自然度、上瞼提肌力量均有明顯改善效果,結合“無痕”和重瞼永久牢固的特點,使該術式逐漸被臨床廣泛推崇,患者也更為滿意[6-8]。在本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切口痕跡、睜眼閉眼自然、上瞼提肌力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更高,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時的滿意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也明顯更高,印證了上述結論,體現(xiàn)出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的顯著優(yōu)勢。
傳統(tǒng)切開法與瞼緣切口法均是通過在上瞼皮膚作切口,在直視下將皮膚、輪匝肌及眶膈脂肪逐層切除,能夠解決倒睫、上瞼皮膚松弛、上瞼臃腫等多種問題,不過傳統(tǒng)切開法與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相比,前者更容易發(fā)生腫脹、明顯瘢痕的情況。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術后腫脹、瘢痕發(fā)生率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考慮其原因可能為傳統(tǒng)切開法將上瞼血液、淋巴循環(huán)破壞,導致術后重瞼腫脹,腫脹情況可持續(xù)3~12個月,而且由于縫合后切口上下唇組織量存在差異,會造成重瞼線上下形成臺階式凹陷,且重瞼線位置與手術切口重疊,切口瘢痕明顯,增加了恢復自然狀態(tài)的時間。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切口設計在瞼緣上1.5mm位置,能夠有效避免對瞼緣上3mm的血管叢造成損傷,使瞼緣真皮下血管網(wǎng)的完整性保留,對術后血液循環(huán)、淋巴回流均有利,減輕了術后腫脹情況,而且重瞼線與手術切口線未在統(tǒng)一位置,切口所受牽拉少,不會形成明顯瘢痕及凹陷切口[9-11]。
不過在使用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時應嚴格掌握適應癥,該術式由于切口長度有限,對于需要同期行內(nèi)眥贅皮修整及存在嚴重上瞼皮膚松弛的患者不宜使用[12]。而且手術操作中須將瞼板膜或上瞼提肌腱膜與上瞼皮膚真皮層進行可靠固定,尤其是內(nèi)外側,而且縫合固定點時要注意對稱性,分離上瞼皮瓣注意厚薄度適宜。
綜合上述,瞼緣切口內(nèi)固定法重瞼成形術的效果及安全性優(yōu)于常規(guī)切口重瞼成形術,具有推廣價值。